简介
YAL-1机载激光系统
机载激光(ABL)并不能贯穿或击碎目标而是加热消弱导弹外壳。使其在高速飞行的压力下无法承受而自行瓦解。如果验证成功,第一批就有七架ABL 747将建造,并且派往两个潜在威胁区。最初预定2008就要服役,但是弹研发和成本问题拖慢计划。目前的原型机期望在2009完成测试。测试中收集的数据将助于最终设计计划,并希望几年后投入实战现役。
计划中由MDA和空军联手打造两架原型机,之后空军接手后序研发。
对抗 ICBM 或 TBM
ABL原始设计是对抗战术弹道导弹(TBM)。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和距离都小于洲际导弹(ICBM)。 MDA最近建议ABL 可能可以对抗ICBM于它的发射上升时期。但这必须更靠近导弹而且不能飞行在防空炮火区域。液体燃料的ICBM外壳更薄而且推升时段比TBM更长,也许更容易摧毁。
也许ABL达成了设计目标,可以在600公里外摧毁液体燃料的ICBM。但是不幸的是根据2003年美国物理协会发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报告,ICBM多数情况下使用攻击不会超过300km
拦截过程
ABL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展开对导弹的探索,在发现目标之后三道低功率追踪激光会用来协助计算导弹的航向、速度、瞄准点以及大气扰动。因为大气扰动会使激光光速偏斜,ABL有光学适应性通过补偿组件来抵销大气扰动。主激光炮设在机头的多向炮塔内,可以发射3到5秒持续破坏到导弹内部。ABL设计上不能拦截导弹于终端、下降段、飞行段,因为激光必须在目标数百公里内才有威力。所以发射机会只有8到12秒,勉强有两次射击机会。
实战操作方式
ABL使用类似火箭的化学燃料产生激光能量。目前每架可以携带发射20发的燃料,低能量发射对付小导弹时可以发射40发,一定要降落时才能补充燃料不能用空中加油。计划中每次出击还要有战机和电子干扰机护航。ABL是一种防御性武器所以必须以8字体绕圈飞行尽量滞留于空中靠近敌军导弹可能上升之处。飞机燃料可以用空中加油尽量延长滞空时间。
导弹之外的目标
理论上,ABL可以对付飞机,巡航导弹,低轨道卫星(参见反卫星武器)。然而,这不是设计中的考量,能否成功还是未知。ABL的红外线瞄准仪是设计瞄准上升段的弹道导弹排出的热信号。卫星和战斗机的热信号太小能否锁定是有问题的。科学家关切协会分析ABL潜力时表示可能可以拦截低轨道卫星只要目标锁定系统可行的话。
相对之下攻击地面目标反而难。地面物体繁杂、地形起伏很难追踪目标,而且大气层密度高会折损激光威力。地面车辆的装甲比导弹外壳厚得多很难用兆瓦激光损坏。其他项目中,“先进战术激光”方案被设想过安装在低空攻击机上,借由拉近距离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尚在实验中。
COIL氧碘化学激光器
本系统最重要的就是COIL激光,共分成六个模块,每个都和一部 SUV一样大。每个约重6,500磅(3,000公斤)。开火时,五秒钟所发出的能量等于一个美国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量。
研发情形
本项目1996年由空军开始 为了降低研发风险而和波音ABL小组合作。 2001,项目转为MDA和武获案,声明以实战为研发目的。
系统研发已经完成于波音整体防卫系统公司提供的飞机上,波音负责项目管理和系统集成。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 支持研发COIL部分,洛克希德 支持研发机鼻炮塔和火控系统。
2001年一架退役的印度航空747-200被美国空军买下,而且卸下机翼后从Mojave机场运到爱德华空军基地 在基地的
飞行测试中心系统集成实验室
(SIL)重组完成,用于测试各种组件。SIL 建造了第一个COIL于模拟高度环境中测试,把计划带到一个新阶段,激光进行了50次测试,完成了耐久性测试。由于结果完全合格所以装入飞机。完成全套测试后,实验室把它拆下,之后这架747-200也被报废。
波音2002年改装了一架747-400F,2002年7月18日在波音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厂首飞。之后COIL激光在2004年进行地面试射成功。
YAL-1
被编入爱德华空军基地417飞行测试中队“空中激光综合测试军”。除了COIL,本系统还包含了两千瓦级目标锁定照明激光,供瞄准用。2007年3月15日,YAL-1
成功于飞行中发射照明激光,击中目标。目标是一架NC-135E“大牛”(Big Crow)测试机;该机特别被画上了标靶图案供射击。本测试证明系统有能力击落空中目标并抵销大气层扭曲现象。下一阶段测试称为 "替换高能激光"(SHEL),将换上真正COIL,从用照明激光变成用攻击激光射击。在2007年,COIL已经装上YAL-1开始本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