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到东由一系列造山带头尾相接构成造山链。区内分布多期次、多类型的火山岩、花岗岩、基性岩、超镁质、铁镁质超基性岩带(部分为蛇绿岩套)及变质岩带。

中文名

古亚洲成矿域

外文名

Pal-Asian metallogenic megaprovince

学科

矿床地质学

解释

造山带头尾相接构成造山链

正文

简介

学科:

矿床地质学

词目:

古亚洲成矿域

英文:

Pal-Asian metallogenic megaprovince

古亚洲成矿域

分布

主要部分在国外,涵盖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包括萨彦—额尔古纳—萨拉伊尔(兴凯)造山系、天山—兴安华力西造山系、乌拉尔—南天山华力西造山系、塔里木准台地和部分亚洲东缘燕山造山系。在中国境内仅出现在阿尔泰山、天山(含塔里木)—阴山—大兴安岭—长白山一线(包括塔里木陆块在内),基本构造线呈东西向。向西,延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受其影响又转为北西向;东端,自中生代以来受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改造,为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线镶嵌的格局。从西到东由一系列造山带头尾相接构成造山链。区内分布多期次、多类型的火山岩、花岗岩、基性岩、超镁质、铁镁质超基性岩带(部分为蛇绿岩套)及变质岩带。在地质历史上经受了大陆基底形成、古亚洲洋陆缘增生和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及陆内断块升降三个阶段,造就了多种有利的成矿环境。这些,构成了古亚洲成矿域在中国境内的基本特征。古亚洲成矿域在中国境内南侧界线大体沿柯岗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阿拉善北缘断裂带、华北陆块北缘断裂带一线为界。本成矿域以海西期、加里东期成矿作用为主,东段叠加有燕山期成矿作用,主要出现有块状的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及基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岩类有关的岩控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