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碳汇,一般是指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包括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

陆地碳汇,见摘要。

海洋碳汇,主要是指海洋中的生物、海水净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或者说是海洋生态系统净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重要载体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森林是陆地碳汇重要载体

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它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中国作为

朴世龙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每年增加0.19–0.26 PgC(1 Pg C = 1015 g C)。按照估算,每年能够净吸收1.9亿吨到2.6亿吨的碳。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大小相当于此间中国工业源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8%~37%,显著地高于欧洲(7%~12%),跟美国相近(20%~40%)。

该结论不仅回答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或者说抵消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问题,也对科学评估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难怪《自然》杂志在同一期专门发表一篇来自于著名碳循环专家Dr. Gurney的评述,报到了该文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自然》杂志编辑也认为“这份中国陆地碳循环的综合评估论文的发表填补了全球碳平衡中一个重要的空白地区”。这样的结论也是我国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筹码。并向世人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所取得的成就。

增加途径

植树造林成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途径

植树造林成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途径

中国地域广阔,陆地生态系统多样,多年来,中国科学家也进行过许多研究,但由于陆地生态系统在三大系统中最为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也最显著,所以对其准确地做出估算也十分困难。因此,许多情况尚不清楚,一些研究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研究人员在这次研究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和资源清查数据、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借助遥感、GIS等新技术的支持,并结合大气反演模型和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综合研究中国陆地碳汇/源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及其机制,提高了对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

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主要与中国人工林的增加、区域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浓度施肥促进植被生长以及植被恢复尤其是灌丛的恢复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大力推广人工造林工作,使得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成为全球森林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已使中国人工林面积累计达到47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可以说,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加,人工造林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林占了很大比例,并且大部分人工林都是幼林,生长潜力很大,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还会继续增强。

此外,增加秸秆还田等农业管理措施也增加了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