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效应是心理治疗效果泛化现象。着重解决一类症状或问题的治疗性努力被泛化到解决其他症状或问题的过程。该效应不同于症状替代。后者是指一种症状代替了被治疗的症状,前者指两类症状都被解决。该效应的出现能对患者产生很有益的影响。成功地去除令患者烦恼的症状既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自尊,又可促进患者的应付行为。该效应在集体治疗中的表现是,针对一个成员或一部分成员的治疗性干预常常也会对其他成员产生积极影响。这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其他成员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被治疗的小组成员的行为变化对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文名

涟漪效应

外文名

Ripple Effect

提出者

杰考白·库宁

别名

模仿效应

心理解析

“涟漪效应”亦称为“模仿效应”,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JacobKounit)提出的,定义为: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坏规则,而未见对这种不良行为的及时处理,就会模仿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果破坏规则的人是人群中的领导者,那么波及人群的效应就更加严重。形象点说,“涟漪效应”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往一湖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纹会逐渐波及到很远的地方。

如果你的生活陷入一种空虚寂寞的状态,不妨找一个点,让它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生活。心理学上称这种做法为“涟漪效应”。

在经济学中有涟漪效应的例子,例如一个人支出的减少会造成其他人收入的减少,连带也使得他们可支出的金额减少。

在社会学中涟漪效应是指一社会关系会影响一些间接相关的情况。在慈善活动中,资讯可以在不同社群之间传递,造成更大的影响。

涟漪效应也用在计算机科学中,说明由于一个模组修改,造成其他模组也需随之修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