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湘子,编审,湖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导刊》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儿童小说《像风一样奔跑》、《兔子班的新奇事》、《蓼花鼎罐》等,并著有作文专著《发现作文》、《小发现者作文地图》等。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提名),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第四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张天翼奖宝葫芦大奖、第16届湖南青年文学奖。

2019年11月24日,邓湘子《像蝉一样歌唱》获第四届张天翼儿童文学奖。[1]

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2]

中文名

邓湘子

别名

原名邓集湘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绥宁

职业

编审

获得荣誉

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

主要成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

发现作文

简介

原名邓集湘。大学毕业。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绥宁县一中、二中教师,湖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导刊》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主编。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教育研究。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2]

获奖作品

1.长篇儿童小说《像风一样奔跑》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长篇传记文学《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与谢长江合著)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提名)、第九届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3.长篇报告文学《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获第十届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4.短篇小说《雪魂》获1993年江苏《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5.儿童小说集《雪魂》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

6.长篇童话《神秘黑森林》获1998年上海市教委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优秀作品三等奖。

7.《矮妈妈和她的女儿》获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

8.短篇小说《梦游》获2000年《儿童文学》好作品奖。

9.《一双鞋能走多远》获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宝葫芦大奖。

10.《小发现者丛书》获湖南省首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奖。《小发现者丛书》,邓湘子主编,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包括六本书,其中四本系邓湘子作品:《小发现者作文地图》《小发现者阅读地图》(周静著)《小发现者电影地图》(袁妲著)《小发现者成长地图》《小发现者在行动》《小发现者家长读本》

2000年获第16届湖南青年文学奖。

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工作者”

第二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

观点

1.儿童文学要美,要创造出自然、惊喜的美,要美到骨子里去。

2.我的儿童小说不够时尚,我希望它们像米饭和青菜一样,朴素、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味道和品质。

3.我对于“人是如何成长的”、“童年的成长需要哪些精神元素”之类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这种好奇促成了我走近袁隆平先生,了解他的成长秘密。采访和写作袁隆平先生传记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杰出人物是“大发现者”。我倡导“发现教育”理念,提倡孩子们好奇好动,丰富体验,要做小行动者、小探索者、小思考者、小发现者,进而做小创造者。袁隆平院士为此题词鼓励:“倡导发现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

4.我们要用好的教育创意活动,激励孩子们“动”起来。要让他们的身体“动”起来,脑子要“动”起来,情感要“动”起来。

5.要让孩子看到生命不断地走向优秀和卓越的动人景象,看到生命成长与人生成功的多样性,激发开创美好未来的幻想、梦想与理想。

作品评论

安静的力量

——评邓湘子长篇儿童小说《像风一样奔跑》

刘颋

邓湘子的儿童小说 《像风一样奔跑》,是进入湖南儿童文学研究的非常典型的一个文本。地缘文化的影响,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最近《文艺报》正在做一个选题,即新世纪儿童文学地形图,这一期做的就是湖南儿童文学。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厌声华”。“质朴”和“厌声华”在邓湘子的小说中表现得相当充分。换言之,就是不讨喜、不讨巧。而这正是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种坚持,一个贡献,也是现在从市场的角度困扰湖南儿童文学的一个瓶颈。但是,如果作家们纷纷冲出这个瓶颈,对儿童文学的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邓湘子的小说,从文学出发,从心出发,而不是从市场出发,这是他可贵的地方。其实这两者原本并不构成对立,但是在目前现有的语境之下,有一些人为的原因让它们对立了。所以我们只能重申从文学出发、从心出发的可贵之处。

具体说到邓湘子的小说,我用三个词来说:成熟、节制、安静。

先说成熟。首先表现在结构上。《像风一样奔跑》共有十章。这十章布局匀称,篇章的剪裁安排,讲究而不露痕迹。以“蓝布包”起,以“新米节”终。“蓝”是干净而忧郁的色彩,带出了菊朵接下来一段悲喜交加的生活。而以“白豆腐”和“新米节”终,在“白”的悲伤和“新”的希望中,让小说、让主人公、让希望继续。如此的谋篇布局,是不露痕迹的深思熟虑。

第二,表现在语言上。邓湘子喜欢沈从文,虽没有刻意学,但他受沈从文的影响明显,他的语言是非常纯熟的汉语文学语言。我们现在非常纯正的汉语文学语言正在迷失。在他的这部作品中,遣词造句以白描居多,语言的姿态是非常诚恳的。生活化的描写和叙述,让生活细节和场景、让人物言行、心理都呈现出本真的面目。他不煽情,他的语言与他的为人一样非常低调。

第三,表现在叙事节奏的控制上。他对作品的主次、轻重都拿捏得非常好。其中有这样几个小故事,比如说挖蕨根、砍枫树、请戴医生,尤其是请戴医生,在小说中时时刻刻出现。但每次就那么几笔。可就是那么几笔,他就把戴医生那样一个赤脚医生的形象写得非常鲜活。菊朵每一次请戴医生时的几句对话,包括在不同的场景中请戴医生,戴医生当时表现得或不耐烦,或装作不耐烦,或有一种无可奈何,就是寥寥几笔,这个形象就描写得入木三分了,非常鲜活。

第四,表现在作品的主旨上。我非常欣赏邓湘子的一句话:我是根据自己的“喜欢”与“发现”来写小说的。小说写了菊朵在外婆家经历的一段包含生老病死人生百况的生活,这中间让我看到的是作家呈现出的非常态的历史语境中的常态人生。1974年那一段历史,在中国当代史上,是一段非常态的历史。小说里的日子在今天看来,是贫穷的,困苦的,但个中人物身上的生命力却都是纯真而强大的,哀乐被纯真而强大的生命力所净化、包容,呈现出了超越历史语境局限的生命的恒常状态。

第二个词:节制。比如语言和情感上的节制。“白豆腐”这一节最见作家功力。菊朵刚从县城给芹香带了一块她梦寐以求的小圆镜,正高兴万分,突然被告知她妈妈被神仙土埋了,死了。这种极度悲喜的转换,本来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但邓湘子仅以两段文字就交待完了。邓湘子有这样两句描写:“菊朵在火光里看到芹香靠着自家的墙角躺下,人已经昏过去了,谁也顾不上她。”“几个女人走来,给芹香和卫红戴上用粗糙的家织布缝制的白帽子,还在她们腰上系上稻草绳子,那是让她们给母亲戴孝。”这个里面,留给我们无限大的想象空间,让你用非常复杂的情感去填空。这是一个成熟作家的功力所在。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氛围中,邓湘子还有两句描写,也就是在悲伤的情绪都布满大人脸上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恐不安,想着能够好好地吃上一顿,这又让他们暗暗兴奋”。这是何其冷酷,又是何其真实。

比如细节和场景处理上的节制。作品中写到耘夫的日记本,只是几句话,出现过几次,可是这个日记本始终是一条线索。关于这个小男孩,他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他的日记本那么神秘,那么让人牵挂,而且他又那么看重?当耘夫死后,大家才发现,他的日记本只是记载了别人给他们的每一点一滴的小小的恩惠,他以后要去报恩。这其中交待了耘夫晾晒金银花的事。他晾晒金银花,是为了把金银花卖了,用这个钱去还借同学的半瓶墨水和半支铅笔。邓湘子非常节制地对这些细节进行了处理,放大了文学的穿透力。

第三个词:安静。我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是能让人感动、痛苦、激动、沉思的,好的作品更是能让人的心灵安静下来。但是现在的很多作品,除了热闹之外,除了像吃了麦当劳一样刺激一下大脑,得到一点快感之外,没有别的力量。但是邓湘子的小说就具有安静下来的力量,这与时下热闹、喧嚣、讨喜、讨巧的大潮流相对应,是对当下潮流的反动,也是一种对文学根本的坚守。有一句话说,我们已经走得太快,等等灵魂。我想这也是邓湘子通过这本小说向所有人说的。

(本文发表在 2013年04月19日《文学报》。作者刘颋系《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

张燕玲——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常写常新的话题。而成长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少年,更有着当下少年所没有的生存困难与时代苦难。那么,如何面对和表现少年苦难?邓湘子是以孩子的眼睛呈现残酷,以孩子的视角审视那个时代的荒诞,并写出荒诞中不灭的童心和成长。作者以温润沉静的笔墨,深入村庄的万物,深入村庄的伦理,深入人物的内心感知,尤其着力展现那个年代单纯互助的乡村伦理,以人间关爱淡化时代的苦难。寡居的外婆在端午时节病倒了,菊朵到来之前,都是福阿婆、芹香一家等乡邻以及当时的集体生产队照顾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平凡到家家户户,日常于全村昼夜。故事处处以诗意的笔触展现人间真情真爱对苦难阴影的驱散,既照亮了菊朵们成长的天空,又让成长中的孩子们学会关爱。尽管菊朵也与大人们一样对“青年突击队”砍伐神树感到迷惑和愤怒,对耘夫兄妹怜悯和同情,对同年娘被埋和耘夫的死痛苦和恐惧,对弥漫于村庄上空的鬼魅之气惶惑和惊恐,但是成长者菊朵的这些内心挣扎和诸多人生迷惑,一一暗示着人物的精神成长。故事的背后,是人类面对苦难时沉甸甸的爱心和乡村古老的风俗,颇具地域风情和文学质地,颇具人文情怀和诗性。

(发表在 2013年04月08日《文艺报》。作者张燕玲系《南方文坛》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刘绪源——

邓湘子的《像风一样奔跑》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作品写的是过去的乡村和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但并非作家怀旧之作——怀旧其实是大人的事,与儿童阅读有着天然的距离。作者写的不是回忆,而是生活。邓湘子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湖南农村,那时“文革”刚过,时有极左风吹来,生活贫困而单调。但是,小说中活生生的人物、朴实的人情味、难忘的亲情不时让人心头一颤,深深地打动着读者。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据说时下流行的不少畅销读物,比较注重追求热闹、搞笑、搞怪,甚至诡异……然而我了解到,许多家长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彻底‘娱乐化’。他们只是偶尔让孩子吃吃肯德基和麦当劳,更多的时候要求孩子吃家庭烹饪的饭菜。文学创作也是一样,总得有人来写米饭、青菜一样的题材和作品。”这是非常清醒的文学自觉。

(载《文艺报》20130924《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述评:回到生活回到文学回到美

》)

贺绍俊——

……在审美上坚守堡垒。这是我阅读几位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个突出感受。邓湘子说得非常好,他说:“我的儿童小说不够时尚,我希望它们像米饭和青菜一样,朴素、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味道和品质。”米饭和青菜就是邓湘子所要坚守的审美堡垒。儿童文学在这一点上与成人的小说有相似之处,现在畅销小说占据了文学图书市场,畅销小说能带给人快感和刺激,但它会让人们的审美感觉钝化和粗俗化。同样的,在图书市场上,一些特别畅销的儿童文学,充其量只能算是时尚读物,它们至少在审美上不会给孩子们起到开启心智的作用。所以像邓湘子这样自觉地写“米饭和青菜”,绝对体现出一种文学上的担当意识。他在审美上坚守堡垒,但在思想上又是与时俱进的。他的《像风一样奔跑》写的是农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饥饿感大概是今天的城市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小说显然融入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这是典型的“米饭和青菜”,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把米饭和青菜烩一下就端到孩子们的面前,当然更不是为了迎合今天的孩子,就在米饭和青菜边上再配上麦当劳的炸薯条。他的与时俱进体现在,他将童年记忆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下,让孩子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在这样的叙述中作者传达给读者一种生命的体验。

(发表在《文艺报》2013年05月22日,作者贺绍俊系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品

邓湘子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雪魂》(1995)、《一双鞋能走多远》(2006),长篇儿童小说《山里的阳光》(1999)、《像风一样奔跑》(2010)、邓湘子轻盈穿越系列(三册,2011)《蓼花鼎罐》(2012),童话集《奶奶和我捉迷藏》(1999),长篇童话《神秘黑森林》(1997),散文集《书里的精灵》(2001)、《牛背上的月亮》(1998),长篇科幻小说《复活的月球飞船》。

长篇传记文学《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与谢长江合著),并创作作文专著《发现作文·风靡版》。

文学作品被收入《童年风景线──当代作家散文代表作》、《世界精文博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中国童话大王》、《2001年中国最佳儿童文学》、《2008年中国最佳儿童文学》、《2012年中国最佳儿童文学》、《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精品文库》、《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儿童文学卷》、《中国儿童文学60年典藏》散文卷和小说卷等多种文学选本。

人物任免

2022年8月消息,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长沙召开,邓湘子担任学会副会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