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国是殷周时期的重要方国,青铜器《班簋》、《鄂君启节》的铭文都有记载。由于文献记载极少,后人在探寻这一古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谜,这些谜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关。

中文名

居巢国

时期

殷周时期

器物

青铜器

记录

《班簋》

重要线索

2001年下半年,有文物爱好者向巢湖市文物管理所提供线索,说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考古人员闻讯后,立即赶到了距巢湖市区十几公里的居巢区烔炀镇唐咀村,但见湖滨大道护坡下,约二三百米长的河床上遍地散落着各种陶片。这些陶片,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黑陶,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陶器上还有各种精美的印纹。

随着考古人员大范围的搜寻,很快,又发现几口有陶制井栏的废水井,其中一口水井旁还有一棵2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树树根。接下来,又找到大批器物,有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口沿和底座弧度都比较大。

重大发现

目睹眼前的一切,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钱玉春心潮澎湃,凭着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考古经验,结合近几年巢湖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他推断此处是一个古城遗址。为证实自己的大胆推断,钱玉春带人一边走访附近的老百姓,一边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结果令他喜出望外。

在调查中,文物管理人员发现许多老百姓家中藏有从湖边遗址上捡拾的文物。这批文物共计260多件,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时期钱币。其中的铜钱品种从战国时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和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的大布黄千、大泉五十都有发现。陶器、玉器、银器等遗物也十分完整,是一些以废墟为特征的遗址上所没有的,经济价值比较高。

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说,自己年轻时曾见过古城废墟,看到了许多砖、瓦、石头、墙角、门槛、井栏、旗杆鼓子等,并能大致指出这座城址4个城门的位置。

2002年11月30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权威专家闻讯也赶到巢湖,经过现场勘察研究,最后确定此处为汉代大型古遗址,考古价值极高。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钱玉春告诉记者,关于巢湖的形成,虽然有多部史料记载它是在秦汉时期,但这些记载都是只言片语。居巢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方国,在探寻这一古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迷,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确切。有人说在巢湖,也有人说在在桐城,还有人说在寿县,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它的准确位置。其次是在汉代以前在多部史书里都提到过“巢伯”“南巢”“居巢”这一诸侯国,但是在汉代以后和“巢”这座城市相关的人和事的记载却很少,这一现象表明了它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结合巢城这几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地区文明发展曾被中断过。汉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这是一个政治强大,经济繁荣的地区。如北山头战国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贵文物,放王岗汉代吕柯墓曾获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无论是在规格上还是在规模上,在全国范围已出土的同时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在汉代以后,却看不出这种社会发展的延续性。高规格的墓葬和遗址几乎没有发现。

尚待发掘

对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国的探索,过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为依据的历史学范畴内,这次偶然的机会使现代考古学介入其中。湖底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遗迹,告诉我们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当然这一处遗址是否就是历史上的居巢国,湖中还有没有其它遗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涨而淹没的,还是由于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古发掘以后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