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玉,湖南省苗学会会长,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转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鲜活地再现苗族数千年的沧桑历史——建一座苗族历史博物馆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

人物介绍

湖南省苗学会会长 - 龙文玉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叭咕苗寨,沈老当年亲笔题写的五个大字,终于在大师诞辰百年之际,高高悬挂在新落成的博物馆门口。这里面,凝聚着龙文玉20余年的心血.

一腔热忱投入民族事业.

龙文玉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还在上中学时,他就成了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故事的高手,习作屡屡在大报小刊上亮相.1963年从中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他更是满腔热情地投身民族事业,先后任中学校长,州教委主任,党委书记.副州长.

走上工作岗位后。龙文玉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转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广泛搜集,翻译,整理苗族历史,文化古籍等,并从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撰写了学术论文30多篇。他还整理,发表苗族民间神话故事150多篇,苗族长篇叙事诗5部。其中苗族长篇叙事诗《翠鸟》,被称为"纪录苗族人民心声的叙事长诗".

上世纪80年代,龙文玉率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访问欧洲,在巴黎演出了充满苗族文化特色的辰河高腔《目连戏》,引起了轰动.

沈老的肯定,坚定了他创办博物馆的信心

龙文玉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件事,那就是要用一种更为具体直观的模式,鲜活地再现苗族数千年的沧桑历史——建一座苗族历史博物馆.

事迹介绍

1982年夏天,沈从文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凤凰探亲。这位文坛泰斗对龙文玉早有所闻,便叫人把他"召"了来。从此,两人成了

无话不说的好友.

一次,在一个苗家院落里,龙文玉把自己的想法向沈老和盘托出,提出了创办苗族博物馆的一些设想。沈老听得非常投入,显出少有的兴奋,对这位苗家后代寄予厚望地说:"苗文化与汉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就会湮灭和消逝."沈老还为龙文玉出主意,让他"先到郢都去看一看".为表达与龙文玉的志同道合。沈老兴致勃勃地亲笔写了"苗族博物馆"五个大字。后来,沈老又给龙文玉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未来的博物馆"能看到一部苗族简史的轮廓,见到一个苗族社会的缩影,保留下一批苗族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贡献."

沈老的肯定和鼓励,更加坚定了龙文玉创办博物馆的信心。从此,他开始了20年的艰苦努力,从散落在民间的苗家生活,生产,文化,艺术等物品中,一件一件地收集,鉴别,研究,整理,分类。为了收集这些"宝贝",龙文玉付出了多少心血,连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有几次甚至险些把命都搭了进去.

2000年1月,有人告诉龙文玉,一个寨子可能有个明朝的罐子,弄不好就当废物糟蹋了。龙文玉听后不敢怠慢。当天就顶风冒雪急忙往百里外的山寨赶去。到达山寨,天已大黑。龙文玉看见那个陶罐竟被当作喂猪的潲水桶。第二天,风雪更大,龙文玉为了当晚重要的会议,谢绝了人们的挽留,带上陶罐匆匆回返。大雪埋住了山石。在一段崖道处,龙文玉一脚没踏实,整个人向悬崖下滑去。慌乱中,龙文玉死死地抓住了一条突出崖壁的树根。这时,他的另一只手,仍高高举着那只陶罐.

2000多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苗族传统文化

2002年3月18日,苗族博物馆破土动工,历时6个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博物馆占地面积1864平方米。现有藏品2000多件,共分为苗家农舍,古代住所,殷实人家,武士家居,服饰掠影,绣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师小屋,文人陋室等9个展馆,还有苗族风情活动场"苗族风情小园",融实物布置,专业演出和群众活动于一体,极具民族特色.

进入馆中,一件件展品既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苗家传统生活的写照."A形房","三角棚","多柱多挂屋",将人们领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逼真地再现了古代苗民居住在山洞中,大树上,木舟里的情景;巫师的"鬼床".客老司的"神坛".使人顿时进入神秘莫测的幻境;一顶婴儿帽子上的帽徽。直径仅2厘米,上面却雕刻有6件东西:算盘,剪刀,量尺,弓箭,木秤,镜子,最神奇的是算盘上100多颗算子,比小米粒还细小,用针尖拨动,竟能演算。让人们在感叹民间工艺绝巧之中,还能领略苗家的民俗;各种色彩艳丽的绣品,绣艺精湛,美轮美奂,展示着"苗绣"独特的魅力……

好一座苗族历史文化的宝库;好一座苗族文化的神秘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