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发生于1974年7月20日,土耳其军队以保护土耳其族居民为借口,侵入塞浦路斯,并占据了全塞浦路斯36%的领土。

战争发生后,大批居住在塞浦路斯北部的希腊裔塞浦路斯人逃往南方;北部希腊族人口原占北部总人口的80%,战后,北部希腊族人口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居住在南方的土耳其族迁往土耳其方控制的北部。1983年,土耳其控制的北塞浦路斯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浦路斯从此分裂,即塞浦路斯共和国控制的南部领土与土耳其族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北塞浦路斯政权仅得到土耳其一国承认。

中文名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地点

塞浦路斯

时间

1974年7月20-8月18日

结果

土耳其军事上获胜

交战各方

土耳其

各方兵力

土耳其60,000人、塞浦路斯,希腊42,000人

伤亡情况

土耳其战死568人塞浦路斯、死亡1,273人希腊、死亡105人

指挥官

尼科斯·桑普森

所属大洲

欧洲

总指挥

比伦特·埃杰维特

参战方

土耳其,塞浦路斯,希腊

战争背景

1571年,塞浦路斯岛被土耳其占领,之后的307年里,土耳其族不断向岛上移民,但该岛主体民族希腊族也被允许保留其宗教。1878年,英国取得塞浦路斯控制权后,有意识地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产生矛盾,以防两族联合动摇殖民统治。

20世纪50年代,希腊人发动起义,英国殖民者立即成立全部由土耳其族组成的警察部队予以镇压,使得两族仇恨日渐加深。在英国殖民当局纵容两族内斗的同时,土耳其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土耳其之所以阻挠塞浦路斯独立,是因为一旦塞浦路斯独立,主体民族希腊族必定会占有统治地位。

1959年2月,英国初步同意塞浦路斯独立,英国、希腊、土耳其三方签订《苏黎世-伦敦协定》,后来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三国又签订《联盟条约》,两份条约意味着英希土三国确保塞浦路斯的独立。但事实上,土耳其并不愿意看到希腊族在塞浦路斯“一家独大”,于是派出军舰前往塞浦路斯,将大批武器交给当地土耳其族。

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两族联合政府,然而两族矛盾却有增无减。1963年12月,土耳其政府突然宣布驱逐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1.2万名希腊族人,并将他们的财产没收。这一消息立即刺激了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人,不满情绪蔓延开来,希腊族人认为他们不仅在土耳其备受压制,在塞浦路斯国内也到处迁就土耳其族人,让他们占有超出人口比例的政府重要职位。不久,两族因制宪问题发生冲突,根据土耳其情报部门的秘密指示,塞浦路斯土族议员否决所有预算和立法议案,政府陷入瘫痪。希腊族人火冒三丈,他们通过中央政府,解除所有土族部长职务,土族公务员也大多被停职审查。土族为此提出强烈抗议,土耳其政府则声称希腊是这场纷争的幕后黑手。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械斗造成193名土族人和133名希族人遇难,250多人失踪。英国《每日电讯报》则添油加醋地把这场冲突称为“种族清洗”,妄图煽动更大的暴乱。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发出和解呼吁,但没有一方愿意理睬。与此同时,土耳其陆军派出特遣部队,控制塞浦路斯首府尼科西亚到海港凯里尼亚的战略要道,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塞浦路斯的“生命线”。自此,从1963年12月到1974年,土耳其军队发起全面入侵,塞浦路斯的希族人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这条通道。

1964年6月5日,美国总统在给土耳其政府的一封信件中警告,美国反对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土耳其才被迫允许希族人在联合国维和人员陪伴下通过这条要道。

1967年希腊军政府通过军事政变上台,遭到全欧洲谴责,但美国却支持希腊军政府的“反共努力”。

1974年春,塞浦路斯情报部门发现希族准军事组织——塞浦路斯全国战士组织正策划推翻马卡里奥斯总统,他们还得到希腊军政府的暗中支持。1974年7月2日,马卡里奥斯总统写信给希腊总统费宗·吉斯吉斯将军,抱怨希腊试图在塞浦路斯策动军事政变。然而,希腊军政府的答复却是加快政变步伐。

7月15日,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在希族军官指挥下突然炮轰总统府,马卡里奥斯总统护送一队参观总统府的学生离开后,自己乘出租车逃到塞浦路斯南部的帕福斯,那里有英国空军基地。随后,他乘上一架英国飞机前往纽约,向联合国控诉希腊军政府的暴行。与此同时,政变军人扶植赞同希塞两国合并的尼科斯·桑普森就任临时总统。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战争过程

塞浦路斯政变使土耳其获得了“口实”,迅速制定了“阿提拉1号”作战计划。7月20日拂晓,大批土耳其部队突然在塞浦路斯北部港口城市凯里尼亚以西8公里处登陆,土耳其宣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塞浦路斯土族人的安全。土耳其入侵部队包括“恰克马克”特别攻击旅、第6两栖步兵团、第50步兵团和第39师坦克营,装备有12辆M47坦克、20辆M113式装甲输送车和12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

为了赶走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先派出第251步兵营的2个连和第23坦克营的1个排(5辆T-34坦克)前去拦截。塞军起初打掉土军2个无后坐力炮阵地,但土军的M113装甲车和步兵密切协同,击毁2辆塞军T-34坦克,使塞军的努力付诸东流。

再看塞军其他部队,第306、326步兵营反应迟缓,而第281步兵营和第286机械化步兵营从尼科西亚驰援凯里尼亚途中遭到土耳其战机空袭,第286营营长阵亡。

面对危局,塞军紧急从莫尔富再派出第316步兵营,沿途排除土族人设置的路障,与第286营残部会师后抵达凯里尼亚城。为统一指挥,塞军参谋长康斯坦丁·波法斯也在7月20日夜里赶到凯里尼亚,他迅速指挥3个不满编的步兵营向土军发起夜袭,击毙土军第50步兵团团长,但土耳其空军对凯里尼亚进行野蛮轰炸,使土军的滩头阵地得以稳固。7月22日,从梅尔辛港紧急运来的土军援兵在凯里尼亚登陆,这支由坦克连和机械化步兵连组成的部队在当天中午11时向凯里尼亚发起总攻,依靠优势兵力冲破塞军防线,到下午便控制了凯里尼亚全城,数千名希族人逃离家园。

凯里尼亚城陷落的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土塞双方就地停火。就在同一天,希腊军政府也因干预塞浦路斯危机不利而倒台,流亡的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回国出任总理。令人遗憾的是,土军不顾联合国的停战令,继续扩大战果。当时有一支950人的希腊部队正驻扎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附近,土军的入侵不可避免地使希腊军人卷入战斗,两个北约国家打起了“内战”。

土军企图占领尼科西亚国际机场,遭到塞希联军顽强抵抗,土军2辆M47坦克被毁。靠着希腊驻军的支撑,土军一直未能完全占领尼科西亚,希军也为此付出88人阵亡、148人负伤、83人失踪的代价。

7月25日至30日,各方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了第一轮和平会谈,但会谈未有实质成果。8月14日,进行了第二轮和平会谈,土耳其要求塞浦路斯政府接受联邦制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族群迁移。塞浦路斯代总统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季斯要求三至四天的时间,以便与雅典方面协商。土耳其方拒绝了这一要求。

由于北约未能有效制裁土耳其,希腊一气之下退出北约框架内的军事指挥体系。尽管各国均呼吁土塞双方停火,但土军照样攻城略地。26日,土军攻占圣塞奥佐罗斯。27日塞军夺回这个重要据点。28日土军又将塞军赶走。圣塞奥佐罗斯变成了一台“绞肉机”。

到8月初,土军在塞岛上的兵力已达2个师(第28师和第39师),外加数个特战旅,总计4万余人、坦克200余辆。8月8日,土军占领拉皮索斯,随后土耳其将领制定“阿提拉2号”作战计划,打算消灭塞军有生力量,占领法马古斯塔(今阿莫霍斯托斯)、莫尔富和尼科西亚北部。8月14日,“阿提拉2号”战役正式启动,塞军被彻底击溃,莫尔富和莱夫卡尽落敌手。

联合国对土军擅自越过停火线极为愤怒,要求土耳其予以澄清,但土耳其竟以“不清楚前线指挥官具体行动”为由推卸责任。8月15日,法马古斯塔的塞军投降。而在尼科西亚北部,由于塞希军人殊死抵抗,土军只推进了100米。

通过“阿提拉2号”攻势,土军占领塞浦路斯38%的土地,分裂目的已然达到。于是,时任土耳其总理的比伦特·埃杰维特表示接受停火提议,土耳其军队实际掌控的战线也就成了事实上的“边界”。

战争结果

1975年2月13日,由土耳其控制的塞浦路斯北部单方面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联合国安理会第367号决议对这个“土族邦”不予承认。1983年11月,该邦改名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不过只有土耳其承认这个“国家”。为确保土族在塞浦路斯北部成为主体民族,土军将占领区内超过16万的希族人驱逐出家园,后来欧洲人权法院曾多次控告土耳其“种族清洗”,但至今没有任何效果。

通过“阿提拉2号”攻势,大批希腊族塞浦路斯人成为难民。塞浦路斯估计人数大约在20万人,其他来源则称人数约140,000到160,000。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被土耳其军队强制驱离家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