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东山鲍鱼
东山岛养殖的鲍鱼常见的有九孔鲍、杂交鲍(黑鲍)、杂色鲍等。九孔鲍椭圆形,呼吸孔6至9个,外壳呈褐色、红棕色或两种颜色相间。杂交鲍(黑鲍)呼吸孔3至5个,壳色为绿褐色,珍珠层银白色带红绿珍珠光泽。杂色鲍呼吸孔6至9个,壳色为赤褐色,螺肋明显,生长线细密,壳内层有银白色珍珠层且有光泽。东山鲍鱼以其肉质柔软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长期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营养价值
鲍鱼,古称“鳆”,又叫“海耳”、“九节螺”、“千里光”、“牛眉”,属单壳类软体动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水产品,素有“海产八珍之冠”的美誉。按营养分析鲍鱼营养价值高,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较多的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2、鲍鱼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丰富的球蛋白;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
3、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
4、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5、鲍鱼具有滋阴补养功效,并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
产地环境
东山县水域
东山县是中国第六、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位于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的沿海突出部,主岛陆域介于北纬23°33′33″~23°47′11″,东经117°17′33″~117°34′32″之间。全县由主岛及其周边43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域面积为18万公顷。东山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受季风和台风影响较大。历年平均气温20.8℃;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12.8小时。适合鲍鱼生长。
历史渊源
东山鲍鱼(图2)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东山县鲍鱼主要是靠天然采捕。197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及东山鲍鱼珍珠培苗站组成鲍鱼科技组,在东山岛进行杂色鲍鱼人工育苗和培殖试验,经过四年努力获得成功。
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在东山岛投建大型鲍鱼增殖站,为东山的鲍鱼养殖业打下了基础。
1992年春,海峡两岸水产专家把研究发展“鲍鱼育苗与养成”作为东山闽台农业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引进台湾九孔鲍鱼进行培苗试验。经过台湾、东山两地科技人员精心培育,获得成功。[1]
2010年,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大连深水公鲍杂交,经过艰苦攻关,终于培育出新一代优质品种“西盘鲍”。
生产情况
东山鲍鱼养殖
东山县气候温和、潮流通畅、水域洁净无污染的东山岛人称“鲍鱼岛”,东山县是中国沿海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鲍鱼育苗基地,全县有专门用于皱纹盘鲍育苗场1200多家,水体养殖面积7万多平方米,年育鲍鱼苗10亿粒以上;鲍鱼苗种销往山东、大连、江苏、浙江、广东、中国台湾等七八个沿海鲍鱼养殖省份及地区。截至2010年上半年,东山县出口鲍鱼货值达2408万美元,出口国遍布全球五大洲。有鲍鱼育苗场、养殖场1700多家,年产值6亿多元。产品荣誉
1971年,在中国首次获得了杂色鲍鱼人工培苗,随后便开展大面积人工培育鲍鱼。1978年,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科学奖。
2006年8月1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综述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东山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8月17日起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域保护范围东山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东山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东政函[2005]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东山县的西埔镇、陈城镇、前楼镇、樟塘镇、康美镇、铜陵镇、杏陈镇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及海域。
质量技术要求(一)品种。
九孔鲍、杂交鲍(日本盘鲍和北方皱纹盘鲍杂交的后代,本地俗称黑鲍)、杂色鲍。
(二)养殖条件。
1. 养殖场选择:陆上养殖场应选择在水质干净无污染,盐度较高且稳定,海区水流交换好,海水抽取方便的地方进行建设。适宜的海水盐度在27‰至34‰,溶解氧应达到5mg/L以上。
2. 水质:海区吊养时,选择水流畅通,水质符合二类海水水质以上条件,水质清澈、盐度较高且稳定,水温 不会发生突变,能够抗风浪的内湾。
3. 人工措施: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应上置遮阳网,需对养殖池的水体进行充气,并要求进行流水式养殖,日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2至4倍。
(三)人工育苗。
选择个体健壮、无创伤、性腺成熟饱满的亲鲍进行鲍苗的培育管理。当苗体较小时,以附着板上的底栖硅藻为其主食,当个体为0.5公分左右的稚贝时,用绞碎的江篱菜浆或专用鲍鱼幼苗饲料进行喂养。当壳长达2cm以上即可。育苗都应避开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九孔鲍育苗的适宜的育苗水温为22℃至26℃;杂交鲍(黑鲍)适宜的育苗水温18℃至25℃;杂色鲍适宜的育苗水温在20℃至26℃之间。
(四)商品鲍养成。
1. 九孔鲍和杂交鲍(黑鲍):采用陆上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吊养两种模式进行,喂养的饵料以江蓠、海带为主。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饵、病鲍及杂质。
(1)陆上工厂化养殖:有深水式立体养殖和浅水式平面养殖,一般养殖池以面积20至30平方米,池深1m至1.8米为宜。成鲍养殖用专用鲍鱼养殖箱放养,每箱放养鲍鱼量以20至30粒。
(2)海区吊养:主要有网箱养殖和筏式养殖。养殖密度以不超过300粒/平方米为宜。
2. 杂色鲍:因其生长速度较慢,养殖模式主要是在自然海区进行增养殖。养殖海区应选择海水清澈、潮流畅通、无污染、藻类饵料生长丰富的区域。海区附近不能有城市生活污水和化工企业的排污口,增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常年水温在10℃至31℃之间,盐度在30‰以上。
(五)采收。
1. 九孔鲍:经半年以上养殖,当壳长达7厘米以上即可采收上市。
2. 杂交鲍(黑鲍):经1年以上养殖,当壳长达8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
3. 杂色鲍:2公分以上的杂色鲍经1年以上的自然养殖,当壳长达6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在采收时应严格实行捕大留小的原则进行。
(六)运输和贮存。
运输成品鲍鱼进行短途运输时可干运,当长途运输时鲍鱼应贮存在盛有海水并能供氧的容器中,密度较大时应要求进行充气。3种鲍鱼适宜的运输水温为10℃至22℃。运输可用活水仓(箱)充气运输或塑料袋充氧运输,装运鲍鱼的活水仓(箱)必须经过清洁消毒,运输用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七)品质特色。
1. 感官特色:
(1)九孔鲍:壳形完整、无缺裂,长椭园形,呼吸孔6至9个,外壳呈褐色、红棕色或2种颜色相间,螺肋与生长线细密,珍珠层较厚且富有光泽,足部淡黄色,肌肉富有韧性,伸展有力。
(2)杂交鲍(黑鲍):壳形完整、无缺裂,稍长椭园形,呼吸孔3至5个,壳色为绿褐色,壳纹为不规则的皱褶状突起,珍珠层银白色带红绿珍珠光泽,足部棕黄带深色条纹,肉质细嫩,肌肉富有弹性,伸展有力。
(3)杂色鲍:壳形完整、无缺裂,长椭园形,呼吸孔6至9个,壳色为赤褐色,螺肋明显,生长线细密,壳内层有银白色珍珠层且有光泽,足部淡黄色,足部骨肉富有韧性,伸展有力。
2. 理化指标:
(1)九孔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2.8%,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2)杂交鲍(黑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3%,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3)杂色鲍:软体部蛋白质含量≥13%,碳水化合物≥1%,灰分≥0.7%,脂肪含量≤1.5%。
专用标志使用东山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东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