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海棠(学名:Malussikkimensis(Wenz.) Koehne ex C.K.Schneid.)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落叶小乔木,高6-8米;小枝幼时被绒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花6-10朵成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花梗长3.5-5厘米,初被绒毛。梨果倒卵状球形或梨形,直径10-1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5-6月开花,果实9月成熟。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锡金)、不丹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德钦)和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错亚东和定结)。生长于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地带。

锡金海棠可作苹果砧木种质资源,同时,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也具有科学意义。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中文名

锡金海棠

蔷薇目(Rosales)

拼音

xī jīn hǎi táng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

拉丁学名

Malus sikkimensis (Wenz.) Koehne ex C.K.Schneid.

亚目

蔷薇亚目(Rosineae)

超目

蔷薇超目

蔷薇科(Rosaceae)

亚科

苹果亚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苹果属

锡金海棠

命名者及年代

(Wenz.) Koehne ex C.K.Schneid.,1904

分布区域

西藏、云南(丽江、维西、德钦)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植物学史

原由雷德尔(Rehder,1940)定为山荆子近缘种的锡金海棠,俞德浚(1956)将它列为山荆子系的正式种。根据是幼叶在芽中呈席卷状,其他性状与山荆子亦略同。1970年朗根费尔德(Langenfeld)描述了锡金海棠的野生种为宿萼,雄蕊多数(30-50),花柱无毛等性状,将它移入多胜海棠组(Sect.DocyniopsisSchneid.)。通过类黄酮的检测这个改变遭到威廉姆斯(Williams,1982)的反对,因为锡金海棠与山荆子系的山荆子、毛山荆子和湖北海棠皆出现栎精葡萄糖甙的反应。

江宁拱提出锡金海棠幼叶为席卷式,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花柱无茸毛,实生苗性状有分离现象,幼叶有裂片,主张在山荆子组下成立锡金海棠系(Ser.SikkimensesJiang,Ser. nova)。1990年李育农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查证了该所采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自云南维西、德钦、文海和丽江等县的锡金海棠蜡叶标本,类型确多,果实大小不同,脱萼、宿萼皆有;1992年又在俄罗斯瓦维洛夫北高加索迈科普分所苹果属植物种质圃中观察到成行的几株锡金海棠成年树,满树果实都具有肉质较厚的萼片,叶皆为全缘,带回的种子生成的实生苗,幼叶在芽中呈对折席卷式,但叶片无裂片。而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88)的锡金海棠枝条嫁接成苗,叶基却偶见耳廓形裂片。

锡金海棠2n=34,51,67(Sax,1959),是一个多倍体种,同时也是一个无融合生殖种(Sampson,1968),不是原始种。在形态上虽然雄蕊多数(30-50),但幼叶不为对折式;在化学检J乙测上有山荆子系的反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湖北海棠类似;果实有宿萼与脱萼类型,实生苗幼叶有分裂类型;花柱光滑无毛,又与山荆子系和湖北海棠系的各种不相同。在其形态与牛化性状表现特殊的情况下,支持江宁拱在山荆子组下成立锡金海棠系(Ser.SikkimensesJiang,Ser. nova)的观点。

形态特征

锡金海棠

落叶小乔木,高6-8米;小枝幼时被绒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短绒毛,沿中脉及侧脉较密;叶柄长1-3.5厘米,幼时有绒毛,后逐渐脱落;托叶钻形,早落。花6-10朵成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花梗长3.5-5厘米,初被绒毛,后渐落;花直径2.5-3厘米;萼筒椭圆形,萼片披针形,外面均被绒毛,逐渐脱落,花后萼片反折;花瓣白色,花蕾时外面粉红色,近圆形,有短爪,外被绒毛;雄25-30;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倒卵状球形或梨形,直径10-1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

生长环境

锡金海棠分布区位于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地带。北有高原阻挡寒流,沿河谷又吹来印度洋湿润季风。因此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8.3-11.6℃,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全年无霜期4-5个月。土壤为酸性黄棕壤。常生于亚高山或河谷针阔叶混交1653林内,或疏林下。

分布范围

范围

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德钦,西藏隅、波密、米林、错亚东和定结芏地。生于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地锡金、不及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现状

稀有种。锡金海棠于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地区发现,分布星散,植株稀少,生长缓慢,因森林过度砍伐,生境破坏,天然更新较差,已陷入濒危状态。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果实供食用,可制果干、果丹皮或酿酒。也可作苹果及花红的砧木。花大而美丽,树形美观,可作绿化和庭园观赏树种。本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25种,除华南地区外均有分布。锡金海棠类多为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观赏花木(虽然其中不乏果实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品种)。其中许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如:西府海棠(M.spectabilis)、垂丝海棠(M.halliana)、贴梗海棠(Chaenomeleslagenari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sinensis),习称“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

锡金海棠花棠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锡金海棠花是制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装饰之用。锡金海棠花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矿区绿化。此外,有的锡金海棠果实,可供食用、药用。花含蜜汁,是很好的密源植物。

锡金海棠树姿优美,春花烂漫,入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人。宜孤植于庭院前后,对植天门厅入口处,丛植于草坪角隅,或与其他花木相配植。也可矮化盆栽。果实经蒸煮糖渍后可作食品,还可药用。

食用价值

种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无异味,可食并可制肥皂。果实经蒸煮后作成蜜饯;又可供药用,有驱风、顺气、舒筋、止痛的功效,并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花可为糖制酱的作料,风味很美。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木材质坚硬,可供床柱用。此外本种也是庭园绿化的很好材料。落叶灌木,为中国特有的野生果木之一,其营养价值可与猕猴桃媲美,以“百益之果”著称,是药食兼用食品。

药用价值

又名海棠果,含糖类和多种维生素。

中医认为:锡金海棠性味甘、酸、平,有健脾止泻、利尿、消渴、健胃等功能。在民间药方中,锡金海棠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之一。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治腰酸背痛、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木瓜富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抗菌消炎,舒筋活络,软化血管,抗衰养颜,驱风止痛消肿,并能阻止人体致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鲜果30克,去心吃,每日2次。

治痔疮出血:鲜果30克,早晚各服1次。

科研价值

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具有科学意义,作苹果砧木种质资源。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播种前种子需要层积。用插条亦能繁殖。

锡金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所得苗木,开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优良特性。

播种法

实生苗虽生长较慢,但常产生变导电异,故为获得大量砧木或杂交育种时,仍采用播种法。中国北方常用的砧木种类有山定子、西府海棠、裂叶海棠果等;南方则用湖北海棠。锡金海棠种子在播种前,必须经过30-100天低温层积处理。充分层积的种子,出苗快、整齐,而且出苗率高;不层积的种子不能发芽,或极少发芽。也可在秋季采果、去肉、稍晾后即播种在沙床上,让种子自然后熟。覆土深度约1厘米,上覆塑料膜保墒,出苗后掀去塑料膜,及时撒施一层疏松肥土,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当年晚秋便可移栽。

嫁接法

以播种繁殖的实生苗为砧木,进行枝接或芽接。进行枝接或芽接。春季树液流动发芽前行枝接,秋季(7-9月间)可以芽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接穗选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取其中段(有2个以上饱满的芽),接后上细土盖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后10天左右,凡芽新鲜,叶柄一角即落者为接活之证明,数日后即可去除扎缚物。当苗高80-100厘米时,冬季掉,养成骨干枝,嗣后只修剪过密枝、内向枝、重叠枝、保持圆整树冠。

分株法

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分切成若干单株,或将2-3条带根的萌条为一簇,进行移栽。分栽后要及时浇透,注意保墒,必要时予以遮萌。旱时浇水。不久即可从残根的断口处生出新枝,秋后落叶或来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独立新株。

压条和根插

均在春季进行。小苗可攀枝着地,压入土中,大苗用高压法,压泥处均用利刀割伤,不论地压或高压都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发根后割离母株分栽。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时进行,将过长较粗的主根,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浅埋土中,上面盖草保湿,易于成活。

栽培要点

锡金海棠一般多行地栽,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成活的关键。一般大苗要带土索,小苗要根据情况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经常保持封疏松肥沃。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为促进植株开花旺盛,须将徒长枝进行短截,以减少发芽的养分消耗。结果枝、蹭枝则不必修剪。在生长期间,如能及时进行摘心,早期限制营养生长,则效果更为显著。

桩景盆栽,取材于野生苍老的树桩,在春季萌芽前采掘,带好宿土,护根保湿。经过1-2年的养护,待树桩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节前上盆。初栽时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成具有山林野趣的锡金海棠桩景。新上盆的桩景,要遮荫的一个时期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为使桩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应该加强。花前要追施1-2次磷氮混合肥后每隔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磷钾肥。还可在隆冬采用加温催花的方法,将盆栽锡金海棠桩景移入温室向阳处,浇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适当喷水,保持室温在20-25度,经过30-40天后,即可开花供元旦或春节摆设观赏。

染色体分析

锡金海棠,分布区位于亚高山地带。北有高原阻挡寒流,沿河谷又吹来印度洋湿润季风。因此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8.3-11.6℃,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全年无霜期4-5月。土壤为酸性黄棕壤。常生于亚高山或河谷针阔叶混交林内,或疏林下。5-6月开花,果实9月成熟。锡金海棠等不抗ASPV和ASGV。

濒危及保护

保护价值

锡金海棠可作苹果砧木种质资源,同时,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也具有科学意义。苹果属植物(Malus)中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锡金海棠(M.sik-kimensis)的7个类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发现无融合生殖的种类具有如下特点:

1.生长发育整齐一致;

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整齐度高;

3.去雄套袋能结实。用无融合生殖的种类做砧木嫁接苹果品种,生长比较整齐。特别是用平邑甜茶做砧木的果树,生长势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但所嫁接的品种接穗应选用无病毒的。

保护措施

建议在锡金海棠生长集中的产区建立自然保护点,并引种繁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正在进行引种繁殖研究。

保护状况

野外挖苗则成活率低,恢复生长慢,适应性差。生长差的树种除了采用野外招苗的原因外,还由于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差异大。海拔在1200-1460m的石灰岩山地,而引种地为低海拔的砖红壤土生长,迟缓长势差。从45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物候看,幼树阶段生长节律不明显,一年中各株生长期往往不一致,各年的生长因气候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多数树种生长时间长,有的甚至全年不断出新叶,到了接近成年才开始有节律性。

保护建议

植物的迁地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展,但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后的驯化问题。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时,尽管尽可能选择与创造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然而不可能创造如此多的生境类型去满足众多的保护物种,因此,被保护的植物会出现驯化而导致一些基因的流失。再如保护植物的再引种,植物园树木园虽然能对一些植物进行迁地保护,但是它毕竟只是这些受威胁植物的“避难所”,而不是最终归宿只有把这些度过危难的植物进行再引种,使其“回归”自然才能达到长久的保护。由于热带植物群落在成分上、结构上比温带植物复杂得多,所以热带植物的再引种难度很大,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与规律,并不断提高和总结。

保护级别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1]

病害预防

要注意防治金龟子、卷叶虫、蚜虫、袋蛾和红蜘蛛等害虫,以及腐烂病、赤星病等。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多种锡金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树干及枝梢。一般每年4-5月开始发病,5-6月为盛发期,7月以后病势渐趋缓和。发病初期,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皮层腐烂,干缩下陷。后期长出许多黑色针状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清除病树,烧掉病枝,减少病菌来源。早春喷射石硫合剂或在树干刷涂石灰剂。初发病时可在病斑上割成纵横相间约0.5厘米的刀痕,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杀菌剂。

植物文化

锡金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锡金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锡金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炫朝日。”形容锡金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锡金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锡金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锡金海棠了。

历史上以锡金海棠为题材的名画也不胜枚举,譬如宋代佚名《海棠蛱蝶图》,现2113代大师张大干晚年画的《海棠春睡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