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升学率的关系
推行素质教育与提高升学率并不矛盾,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对升学率的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均有各自的功能, 不能相互替代, 也不能重此轻彼, 更不能顾此失彼。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学校的教育工作发生了一些偏差, 只偏重“智育”即“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只重视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观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全国许多地方的实践已经证明, 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都会得到增强, 表现出思想道德健康、分析思路宽广、知识基础扎实、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品质显著增强的特点,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西安地区1997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大, 课业负担重和意志脆弱等原因导致30%的中小学生厌学, 28.5%的中小学生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笔者也在临河市部分学校做了同样的调查, 结果基本相同。一些学生不想学, 甚至不想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主动钻研的精神,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就无从谈起。那种只为少数学生升学而放弃大部分学生升学的教育, 是从根本上违背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理念的。 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有的同志认为,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就是放松课堂教学, 增加活动课, 搞一些兴趣小组,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发展特长。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这一点是丝毫不能动摇的。广大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向45 分钟要质量,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基础知识听懂练会, 达到当堂消化、当堂巩固的目的, 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为从事其他活动和学习技能打好基础。还有的人认为, 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 教师的备、讲、辅、批、考以及学生的作业等常规教学管理不太重要了, 这种看法和做法也是非常错误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要求更高, 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内容, 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如果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教学成为一盘散沙, 是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的!
与考试的关系
考试问题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进行频繁的考试、高难度的考试, 特别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所以, 有的同志认为, 推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取消考试。这是对考试功能的片面认识, 是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完全对立起来了。邓小平提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笔者认为,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而是把考试作为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而不是把考试当成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惟一标准。需要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注意减少考试次数, 控制考试难度。现在已实行的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升高中适当压缩考试科目, 减少各科目的统考、竞赛, 提倡由老师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知识的平时考查和口头考查, 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都是改革考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做法。(四)素质教育与音、体、美学科教育的关系 习惯上人们把音、体、美学科统称为“小三门” , 这种称呼说明过去对音、体、美学科的不重视, 也是对音、体、美学科教师的歧视, 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当前, 临河市的一些学校中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音、体、美等课程开设不全或课时不足, 并且往往被挤占。音、体、美学科教师在评优、晋级、考核等方面的待遇不公平。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扭转。音、体、美学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全开足各科课程, 并要加强对音、体、美等学科的指导与管理,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
有的同志认为, 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事, 与非义务教育关系不大,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对前几年素质教育界定范围的重大突破。当前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仍以学文化为主,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应尽快转变。普通高中要逐步渗透职业教育, 走普通教育职业化的路子。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养一技之长。要立足现实,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走普通教育职业化路子, 为当地培养人才, 不能再搞“人才辈出, 山河依旧”的路子。成人教育在高质量完成扫盲任务的基础上, 要向农民传授农牧业科学技术和生产营销管理知识, 使他们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
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逐步被强化的, 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愈演愈烈。“应试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 重视少数学生、轻视多数学生, 重视选拔教育、轻视普及教育, 以应试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学率, 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 以牺牲多数学生选拔少数“尖子生”上大学为目的,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全面发展。但我们也切不能认为过去的教育就全部是“应试教育” , 而将它全盘否定。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以面向21 世纪经济及社会发展为依据, 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目标, 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安排教学, 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本身也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 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 也有统一的一面。实践证明, 只有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指导思想,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才能在工作实践中, 自觉、准确地实施素质教育。 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二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的教育。并将它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就发展的观点看,它显然存在不足。因为它只指出了全面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而没有明确界定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严格讲,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至于德、智、体,虽然是全面发展的内容,却缺少一个适当的定位概念来对它们的内涵加以概括。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全面发展什么?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可见,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深化了其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或素质教育决不限于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强调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就此止步。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观点,“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这一观点在我国显然还未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这更说明了,用“素质教育”的概念能更准确地表达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更强调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和和谐性。素质教育不是选择教育,它虽然不反对英才教育,而且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可能成为英才者脱颖而出,但反对用英才传统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它更强调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虽然也要求全面发展,但其全面发展的要求重在基础性,它是为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