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男,1960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金昌市,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

中文名

李灿

性别

出生地

甘肃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

人物经历

李灿院士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位
xx—1960-1永昌三中
1978-9—1980-7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现河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982-2—1983-8陕西师范大学
1983-9—xx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
1985—xx大连物化所博士
工作经历

1993年晋升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2003年至2012年7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2007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2年4月6日卸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保留副局级待遇)。

曾先后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里海大学进行博士后及短期访问教授的工作。

曾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政协大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分子光谱学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亚太催化学会主席,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Journal of Catalysis》编委,《催化学报》共同主编等。[2]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

截至2016年,李灿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700余篇(总他引[1]次数超过150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和Wiley出版系列中主编专著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截至2016年,李灿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2022年9月2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副研究员姚婷婷等在光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单晶硅光电极为模型,识别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光阳极中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界面因素,并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界面调控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荷分离提取和利用效率,实现了对光电转化器件的理性设计和优化。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3]

社会活动

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2014年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2009年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
2005年-2012年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
2007年-2012年政协大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
2008年-2012年中国分子光谱学会主任
展开表格

人物评价

李灿在催化光谱表征、多相手性催化、光催化等研究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就。[1](2014年中国催化成就奖评)

李灿长期致力于催化新材料,催化新反应及催化光谱表征等研究工作,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发展了高低温一体化反应光谱技术,利用红外光谱和同位素技术观测到了稀土氧化铈等催化剂表面的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发现了分子离子氧物种的溢流现象,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及其结构畸变的现象,为理解甲烷的活化机理提供了实验上的证据;研制了用于催化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拉曼光谱用于催化研究所面临的荧光干扰和灵敏度低的问题,建立了鉴定分子筛骨架过渡金属杂原子的紫外共振拉曼方法;将均相手性催化剂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嫁接入MCM-41分子筛的孔道,获得具有与均相不对称催化相媲美的多相纳米孔手性催化材料,观察到表面和纳米孔的手性限阈效应等,这些成就对催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评)

获得荣誉

时间奖项全称具体奖项获奖作品颁奖机构
2016全国十大科技人才奖
201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2015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等奖纳米反应器中的多相手性催化研究
2014中国催化成就奖
20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等奖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