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建于1913年。在美国,它是第二家历史最久的博物馆。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儿童博物馆之一。位于议会街300号,码头博物馆旁有一只高40米的奶瓶,现在是波士顿的标志。这个瓶子在1977年捐给了儿童博物馆,成为一个室外饮食摊点。博物馆有四个楼层,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大多数展品是可触摸的。
介绍
在美国博士顿国会大街上,有一幢不起眼的楼房。这家1888年时的羊毛仓库,而今已成为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所在地。每天,一辆辆深黄色的大客车络绎不绝地驶来,不同年龄的儿童们一批接一批地到这里参观游览。
在这个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走上一张巨型的书桌,桌面上陈放着五英尺长的铅笔和两英尺长的回形针;他们可以登上一座三层楼房,这座房子是一个被“解剖”开的切面;他们学习编播送电视新闻;脱鞋步入一座包括厨房、浴室和庭园的、地道的日本住宅;他们尝试着使用假肢、轮椅和盲人打字机;他们在超级市场的出口处收款记帐等等。孩子的梦想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在这里,不会发生什么让孩子们扫兴的事情。幼童们往往习惯于“别碰!”“当心!”以及诸如此类的警告。得在这里,他们得到的是鼓励,他们可以自由地去登爬,去触摸,去探索,去身体力行。这里的几乎每一件展品都向孩子们敞开。
博物馆的活动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欢呼雀跃的孩子们涌入博物馆大门,个个兴高采烈。可能一两分钟之后,他们才会突然发觉:“哎呀,我们这是站在一本好大好大的写字本上啊!”是的,这里还有几枚象馅饼般的大小的硬币和一架像小船一般大的电话机。一个九岁的孩子望洋兴叹道:“那架电话可真大呀,我怎么能把它放到耳朵上去呢!”近处有一辆微型轿车,它停放在一座真正的油泵旁边。显然,汽车只是玩具而已,可那些小司机们却煞有介事地用油泵给汽车加油。在同一间屋里,还有为刚刚学步的孩子们设计的一座城堡,这里面有滑梯、隧道、爬梯和楼塔,孩子们走进去,就象进了迷宫一般。
爷爷奶奶的房子
(图)中国新年庆祝活动
博物馆内最为壮观的展品便是那被“解剖”开的三层楼的房屋了。它的名字叫“爷爷奶奶的房子”。这房子有一间暴露在外的地窖;一间起居室,其间放满了古色古香的小摆设;还有厨房和三角形的阁楼。这座房了是被“切”开的,因此,参观者可以从外部观察房子的结构。此外,孩子们通过地面上的一个“人孔”,还可以看到地下的煤气管子和排水道——这些在城市街道的下面搏动着的血管。在“奶奶的小阁楼”里,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前辈的家庭用具。那些兴致勃勃的小参观者甚至可以从皮箱里抓出几件早已过时的衣裙穿戴起来,把自己打扮成故事中的人物。讲解员向一群聚精会神的城市儿童讲述着奶奶使用过的物品,然后问孩子们,在他们的小阁楼里有些什么东西。“耗子!”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另一处,孩子们可以到食品商店购物,可以走进医务室,通过“x”光观察折裂的胫骨,或细细地查看牙科大夫治疗室里的每一件器械。一旁,有一间展览室专门介绍北美印第安人的情况。屋里的一侧是一间可容纳八到十名儿童的印第安人一个部落居住过的茅草棚,另一侧则是一间现代印第安人居住的板房。
如果你身有残疾
隔壁的一间展览室名为“如果你身有残疾”,它的目的是,通过向孩子们介绍残废人的困难,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培植起对残废人的体谅和关心。孩子们转动轮椅通过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或费劲地爬上一段小斜坡;接着,他们坐在轮椅上尝试着使用普通的公共电话亭——当然,这是徒劳的。
不远处,一个孩子下定决心,要用盲人打字机打出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用手指摸索着,抱怨说:“我什么也感觉不出来。”终于,他成功了,他高兴得叫出声来。那边,另一些孩子正亲身体尝着失明的痛苦。他们蒙着眼睛,手执着一根白色小棒摸索着过一条曲曲弯弯的小道。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可以给孩子们装上假臂,或让他们架起金属拐杖,并向他们出示其他残废人的照片。这样的经历虽然仅仅持续几分钟,但孩子们对那些在生活中每天面对这些障碍的人们都产生了理解和同情。
博物馆还有一座具有150年历史的日本手艺人的住房和店铺。这座建筑是拆散后从日本京都运到波士顿,然后由博物馆特意从京都招聘来的工匠修复的。它座落在一条典型的日本式街道上,沿街的房屋都装有凹进的花格窗户。
电视演播室设在博物馆的楼上,这里有整套的电视广播设备。一个孩子操纵着电视摄像机,另外三个孩子则端坐在黄色的播音桌前,按照提示卡片播送着新闻、体育消息和天气预报。这些孩子们比许多职业播音员表现得更加有声有色的。播音桌的正前方、摄像机的下面,安装着一台监测机。通过它,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在电视中的形象。
发展
博物馆主任迈克尔·斯珀克以及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未来满怀抱负和信心。博物馆将继续扩大,他们将同其他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将帮助建立起更多的儿童博物馆。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正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比学校更加生机蓬勃的机构,使自己体现生活的本质。斯珀克说:“在这里,孩子们将学会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