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赣南医学院
1941年3月16日,经江西省政府决议,创立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4月筹办,7月招生,8月1日正式开学。1944年12月,日军占领赣州前夕,学校被迫宁都县云田乡布头村,租用民房办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赣州,并保留了宁都分校继续办学。并与当年在上饶建立分校。
1946年,因省教育厅政策,宁都、上饶分校开始独立办学。
1947年9月,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9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
1951年,赣州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并入学校;同年,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和江西省第七医士学校创建。
1953年,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吉安第七医士学校撤销,学生并入学校。
1958年,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
1962年,赣南医学院改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赣东大学(医科学生)、井冈山大学(医科学生)、景德镇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并入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同年,赣州专署指定赣州专区人民医院、赣州专区妇幼保健院、赣州市立第一医院为学校教学医院。
1963年,学校成立科委会。
1968年12月,赣南医学专科学校改建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人员学习班。
1969年11月,更名为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
1972年1月,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更名为赣南卫生学校。
1974年6月,赣南卫生学校恢复大专体制,升格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
1982年4月,学校开始准备升格为五年制本科学校。
1983年,学校首创“生理卫生师资兼校医”专业,后定名为“学校医学”专业。
1984年4月和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发布通知,将赣州市第一医院和赣州专区妇幼保健院分别列为学校的第二、第三附属医院。
1988年4月,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同月,杨成武将军题写校名;9月27日,学校举行赣南医学院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
1993年6月,学校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国家教委公布学校为本科教学评估合格学校。
2005年,赣州铁路医院并入赣南医学院。
2013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9年起,与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7月26日,入选2020年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6]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30个。[3]
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3]
附属医院截至2022年4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3]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一览表 |
类型 | 医院名称 | 附属医院名称 | 设置学院 | 批复时间 |
直属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第一附属医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
直属 |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第二附属医院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
直属 | 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第三附属医院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
非直属 | 赣州市立医院 | 附属市立医院 | 第五临床医学院 | 2006年1月27日2007年11年14日 |
展开表格师资队伍赣南医学院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级教授8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青年井冈学者、省主要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5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9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团队8个。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707人。[3]省级教学团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超声医学教学团队
国务院津贴名单 |
工作部门 | 姓名 | 专业 | 获奖时间 | 类别 |
基础医学院 | 童竞亚 | 微生物学 | 1993年 | 国务院 |
基础医学院 | 连其深 | 药理学 | 2002年 | 国务院 |
基础医学院 | 曾靖 | 药理学 | 2006年 | 国务院 |
第一附院 | 邹晓峰 | 泌尿外科学 | 2012年 | 国务院 |
展开表格省政府津贴名单
基础医学院 | 孙庆伟 | 生理学 | 1998年 | 省政府 |
第一附院 | 吴国宏 | 寄生虫学 | 2000年 | 省政府 |
第一附院 | 江柏青 | 外科学 | 2000年 | 省政府 |
基础医学院 | 李汉汀 | 生理学 | 2004年 | 省政府 |
第一附院 | 邹晓峰 | 泌尿外科学 | 2006年 | 省政府 |
展开表格省教学名师
院长助理 | 李汉汀 | 生理学 | 一 | 2003年度 |
人文社科学院 | 刘善玖 | 医学伦理学 | 三 | 2006年度 |
第一附院 | 江柏青 | 外科学 | 四 | 2007年度 |
第一附院 | 叶军 | 超声医学 | 六 | 2009年度 |
第一附院 | 廖伟 | 心血管内科 | 七 | 2011年度 |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第一附院 | 叶军 | 超声医学 |
科研处 | 黄诚 | 生理学 |
第一附院 | 廖伟 | 心血管内科学 |
第一附院 | 邹晓峰 | 泌尿外科学 |
第一附院 | 游宇光 | 超声医学 |
展开表格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赖庆文 | 呼吸内科 |
钟一鸣 | 心血管内科 |
陈懿建 | 内科学 |
危小军 | 内科学 |
王小萍 | 心血管内科 |
展开表格省高校学科带头人
曾靖 | 药理学 |
黄诚 | 生理学 |
张文峰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叶军 | 超声诊断学 |
高辉 | 骨外科学 |
学科体系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江西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生物与医药[7]
人才培养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临床医学和麻醉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4个(公共事业管理、护理、预防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11个(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有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教育部、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高校精品课程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5项。[3]
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
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2”三年制专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科学
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药学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护理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药学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外科学总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眼科学、超声诊断学、临床麻醉学、病理学、管理学基础、预防医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麻醉药理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预防医学、人体解剖学、超声诊断学、麻醉药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用物理学、流行病学、护理学基础、形态实验技术、有机化学、药理学
省级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统解剖学、医用化学、药物分析学
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高级生物化学
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线上课程项目、线下课程项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用化学
赣南医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截至2021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逾百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1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省创新争先奖1项;授权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
2019年赣南医学院资助项目清单 |
负责人 | 院系所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直接费用(万元) |
廖建华 | 药学院 | 自由基不对称氟烷基串联环化反应初探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江峰 | 药学院 | 构建二芳基取代手性中心的不对称去对称化环化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罗人仕 | 药学院 | 铱催化炔基腈不对称羟基化反应及其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2 |
吴素珍 | 基础医学院 | HDAC6通过靶向调节Smad7赖氨酸脱乙酰化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展开表格201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天然免疫受体及其信号分子在癌症中的作用与机制 | 刘志平,吴照球,陈亚运,何良梅,王祥财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经脐与经阴道自然腔道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推广 | 邹晓峰,张国玺,袁源湖,肖日海,伍耿青,王晓宁,吴玉婷,徐辉,刘佛林,刘全亮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 |
杂环化合物与磺酰化合物等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 范小娜,吴劼,丁冶春,刘霞 | 自然科学奖 | 三等 |
靶向炎症与自噬信号通路在抗血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陈懿建,莫建文,张立群,郑永亮,林传明 | 自然科学奖 | 三等 |
G蛋白偶联受体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性及治疗机制 | 王烈峰,张书永,段彦辉 | 自然科学奖 | 三等 |
展开表格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有省级科研平台11个;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结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脉管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油茶产业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院士工作站、江西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市厅级科研平台:赣州市癌症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人体音频信号智能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疼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实验动物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客家中医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肿瘤液体活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生物材料与生物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假肢矫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生物信息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纳米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癌症症状群管理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有章贡和黄金两个馆区,图书馆纸质藏书137.5万册,电子藏书230.6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0亿元。
赣南医学院学报
学术期刊
《赣南医学院学报》由赣南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医药卫生方面学术研究论文,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公共卫生与管理、综述、经验交流、护理研究、医学教育与管理等栏目。
学术交流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学校在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建立了师生培训基地,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互为协作单位;200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毕业生中85%获得所在国执业资格;2018年,学校培养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参加此国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70%,远超此国35%的通过率,其中1人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开始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毕业生。主办了中德医院管理论坛、国际血管瘤论坛、梅奥医院管理论坛、全国儿童肿瘤研讨会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研讨会等项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校徽
校徽
1、以“赣南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一组奋飞的鹏鸟,象征赣医人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质。喻意赣南医学院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远大的发展前景。2、图形整体似双手捧起红“十”字的情形,突出医学教育,象征着赣南医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注重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相长。同时,喻意赣医人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人类神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形象。
3、图案主体下方“1941”为建校时间,寓意赣南医学院多年办学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4、外圈中文校名“赣南医学院”用毛体字,显得庄重大气,与英文校名“GannanMedicalUniversity”和谐形成一圆形,象征赣医人团结一致,开放式办学,不断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突破。
校旗
学校校旗为标有学校徽志加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黄底红字或蓝底白字。
精神文化校训
校训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作为学校校训,言简意丰,内涵深刻,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与学校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学校特有的精神与文化。校训共两句八个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承接,联为一体,构成了三层逻辑递进关系。一是表达出赣医人坚持内在品德与外在言行培养并重,以“培植善念,付诸善行”为已任。二是彰显出赣医人以脚踏实地、不懈追求的治学态度,涉猎新知,追求卓越。三是喻示着赣医人秉承往圣,开启来贤,推陈出新,志存高远的企盼与追求。这三层意思集中体现了赣医精神的内核。
校训在句式上很有特点,“立”、“求”二字对仗工整,富有新意;四个词全部源自典籍,颇有古韵,是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凝练;同时,又贴近现实,历久弥新,昭示学校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求新的精神风貌,为一代又一代赣医人预留出了广阔的诠释、演绎和想象的空间。
校歌
《我们是新时代的赣医人》,何少华作词,罗晓婷作曲。
校歌曲谱
走进我们的校园,就闻到了红土的芳香。
仰望我们的校旗,
就澎湃着炽热的情感。
红土地上,
放飞金色的希望;
赣江源头,
扬起理想的风帆。
啊,我们是赣医人,
新时代的赣医人,
这里是圆梦的地方。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我们成为坚实的栋梁。
走进我们的校园,
就怀揣着崇高的向往。
汇集在医学的殿堂,
就维系着人类的安康。
风雨兼程,
留下奋进的足迹;
青春岁月,
绽放智慧的光芒。
啊,我们是赣医人,
新时代的赣医人,
这里是拼搏的疆场。
继往开来,奋发向上,
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校园环境
图书馆:
馆内使用金盘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期刊的管理和读者查询等业务工作实现了全面自动化管理。馆内设有科技文献检索室、存本图书阅览室、教工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两个多媒体阅览室,截至2012年,共设有1200多个阅览座位。阅览室每周开放80小时。月牙湖
:
位于行政楼前,与行政楼背面的“卧龙”景观区遥相呼应,湖中设置医学誓言组雕,希波克拉底誓言,以赋予广场神圣的意义,为医学生步入医师的宣誓广场。同时通过喷泉水景营造一种辉煌的气势,展望了学校美好的前景。学海湖:
位于教学广场,取“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通过流水知识墙、船形亲水台等相关景观元素的设置,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共创明日的辉煌。星光湖:
位于宿舍区水景,通过散置的医学发明小品,记录医学名人的文化廊等,赋予景观有生命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