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竹荪,四川省长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长宁竹荪,又称长宁长裙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而长裙竹荪有“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称,也是有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对减肥、防癌、降血压均有一定疗效。长宁县已成为中国三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宁竹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长宁竹荪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审批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6年第112号

批准时间

2016年11月04日

产地名称

四川省长宁县

品质特点

肉质厚实,嫩脆腴美、清爽可口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竹荪是吸收腐竹的有机质长成的真菌。《辞海》载:“又名‘僧竺蕈’。担子菌亚门,鬼笔科。子实体初呈蛋形,成熟后成笔状,顶部有钟状菌盖,盖下有白色的网状部,向下垂。夏季生于竹林中,中国四川南部最多。可供食用。”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对环境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1]

长宁竹荪具有“朵裙大、肉质厚、鲜味浓郁、营养丰富”等品质特性,菌裙为菌柄的2/3—4/5,是区别于其它竹荪的重要标志。单朵鲜重约150克左右,是其它竹荪品种的3-5倍,在所有竹荪品种中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个体最大,外观最漂亮。

长宁竹荪

长宁竹荪肉质肥厚,久煮不烂,无论是拌、煮、蒸、烩、熘、烧、烫、炸,均能保持菌裙完整性,其干品具有浓郁的酱香味,做菜味道最鲜,口感肉质厚实脆嫩,是“推纱望月”、“芙蓉竹荪汤”等传统名菜指定品种。[2]营养价值

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医疗价值和保健价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核黄素、真菌多糖等功能性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竹荪品种。长宁长裙竹荪更是食疗佳品,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21种,特别是谷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17.0%以上,且多以菌体蛋白的形态存在,不易丧失,具有滋补强身、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等功效;此外,它还具有防腐功能,加入长宁竹荪烹调的菜、肉可常温下多日不变馊。

长宁长裙竹荪中分离出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的功能性物质竹荪多糖、菌体糖蛋白、凝集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突破。长宁长裙竹荪氨基酸总类21种,总量高出其它竹荪10%,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17.0%以上,核黄素含量较高,是其它竹荪的2—3倍,还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集食用、药用、保健、观赏多功能于一体。

产地环境

野生竹荪最早常见于竹林,与竹林有着天然的互利共生关系。

长宁竹荪

宜宾市长宁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区,拥有竹林面积近80万亩,覆盖面积超过全县国土面积的50%,是世界最大的丛生竹和散生竹生长基地,为发展种植长裙竹荪提供了充裕的原材料、生长环境和品牌优势。这里的丘峦山坡,溪河两岸,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到处是葱郁的竹子,遍地都是竹枝、竹叶、竹箨和竹末腐烂后残留的有机物质。不雨而润,不粪而肥,竹荪便在竹乡长宁的大地上悄然生长。特有的竹生态环境成为了长宁长裙竹荪天然的培养园;丰富的竹料资源让长宁长裙竹荪拥有最适的培养基;独特的竹文化赋予了长宁长裙竹荪丰富的文化底蕴。[3]

历史渊源

中国竹荪在四川,四川竹荪在长宁。长宁是“长裙竹荪”的发源地和发掘地。1999版的《辞海》曰:“四川南部最多。”

长宁生竹荪、食竹荪的历史悠久。清代时,长宁长裙竹荪已列为贡品,用作宫廷御膳。[3]

据传,清光绪年间,慈禧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才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后来她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千克,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1]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别指定用长宁长裙川荪款待嘉宾。由于当时竹荪尚未实现人工栽培,只能靠野生采集,为迎接尼克松而准备两斤干长裙竹荪,几乎动员了整个长宁的力量才凑齐。尼克松总统在尝到长裙竹荪制作的慈禧御膳中的名菜“竹荪芙蓉汤”后赞不绝口,赞其为“美味的白珍珠”。一时间,世界上出现了“竹荪热”,曾有“川荪与黄金等价”等说法。[4]

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宁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从竹海竹林深处发现了长宁长裙竹荪,经筛选、培育而成的竹荪新品种。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华时国宴上的“竹荪芙蓉汤”、“推沙望月汤”就是以长宁的长裙竹荪作为原料的,长裙竹荪在中外享有“真菌皇后”的美誉。[5]

20世纪90年代初,竹荪在长宁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以来,长宁县依托“中国竹子之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总结出了林下种植套作长宁长裙竹荪、层架式种植(此技术获国家专利)等多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1992年,长宁县楠竹研究所竹荪高产研究试验室黄文培选育优良品种、利用先进培育技术创造了全国竹荪高产纪录,每平方米收干竹荪750克;当时还产出了闻名全国的“竹荪王”,每单个干重10克以上,最大的干重40克,裙围160厘米,验收认定为国家竹荪之最。[3]

生产情况

2010年,长宁县的竹荪蛋、竹荪胎、竹荪帽、竹荪裙、竹荪胎盘年产量在100万斤左右。

2011年,长宁竹荪种植面积达13000亩,平均单产每亩可达60公斤,每亩产值2万元以上。

2014年,长宁县竹荪种植面积就达2.2万亩左右,辐射带动6000余户农户,其中种植大户达200余户。每一亩产干竹荪100斤、竹荪盖10斤,按照每斤竹荪价值185元、每斤竹荪盖300元来算,每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全县竹荪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6]

2015年,长宁县竹荪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带动周边近20个区县发展种植面积近5万亩。全县竹荪总产量1000吨(干品)以上,单一竹荪品种总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并先后创新推广“竹荪—蔬菜—水稻”、“竹荪-水果”等竹荪生态循环种植模式。[7]

长宁竹荪

2016年,长宁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竹荪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7.55万吨,年总产值5亿多元,平均每户菌农年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拥有龙头企业3家,专合社6家,专业大户520家,家庭农场125家,从业农民数1.2万人。长宁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长裙竹荪种植基地,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3]

产品荣誉

1986年,长宁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长裙竹荪问世,并一举囊括亚太国际博览会银奖、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外大奖。[4]

1994年,长宁竹荪获第五届亚太地区食品博览会国际银奖。[2]

1995年,长宁竹荪获第二届巴蜀食品节金奖。[2]

1998年,长宁竹荪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

1999年,长宁竹荪获全国竹类展销会金奖。[2][3]

2006年,长宁竹荪获全国竹文化金奖。[2][3]

2010年,长宁县“竹荪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上荣获“五金一银”。[2]

2012年,长宁县盛林菌类专业合作社获得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长裙竹荪种植及加工技术林业产业创新奖”。[2][3]

2014年9月,长宁县获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授牌。[2][3]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长裙竹荪。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红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p小时值4.5—6.0,有机质含量≥2%,栽培田不连作。

三、种植技术要求

1.培养基制作:培养基中杂竹屑和楠竹屑各一半,加入竹屑总重量2%的石灰,用料量4000千克/亩—5000千克/亩。用料来源要求为长宁县境内自然生长的楠竹和杂竹粉碎后的竹屑。

长宁竹荪

2.培养基清洗:用石灰兑水浇透,预湿10天—15天,预湿后在种植前用清水清洗两次,第二次清洗时随洗随种,培养基含水量60%—65%。

3.畦田准备:开厢沟,并在栽培畦田四周挖排水沟。

4.铺料:培养基用量为15千克/平方米—20千克/平方米。

5.播种: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菌种用量为0.75千克/平方米—1.00千克/平方米;播种后表面覆盖培养基4厘米—5厘米。

6.覆土遮荫:在培养基表面覆盖含水量25—30%,厚3厘米—5厘米的细土,覆土层上再盖1厘米—2厘米的稻草或竹叶。

7.菌丝培养:注意保湿,并用黑膜保持荫蔽度。

8.出菇管理:培养180天开始出菇,收获期从4月上旬到5月中旬。

9.环境、安全要求:种植用料、农药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干制

采收后2小时内进行干制。采用无硫烘烤设备,烘箱温度应在15分钟内升到50℃—60℃,烘干时间为5小时—7小时,烘干到含水量≤13.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为米黄色或微黄;菌裙呈扇形自然张开,菌裙长度达菌柄长度的85%以上;有长裙竹荪特有香味。

2.理化指标:

水分≤13.0%,粗蛋白≥14.0%,粗纤维≤10.0%,总糖≥0.7%。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长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