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等。

中文名

经验主义学派

外文名

Empirical management school

别名

经理主义学派

主要理论

实行目标管理法

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

学派简介

这一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产生背景

彼得·德鲁克创立的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常见解决措施。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强项和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的战略等负有重大责任的个体,这与之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者任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

主要观点

关于管理的性质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专门技巧和特别关心的领域。同时,德鲁克还强调,管理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学科,它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更侧重于应用。

关于管理的任务

取得经济上的成就

德鲁克认为,一个机构是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和使命,为了某种特殊的社会职能而存在的。在工商企业中,这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成就,它是工商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的经理人员在他们的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必须始终把经济上的成就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就,就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而如果不能提高或至少维持社会支持给它的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这个企业就失败了。这意味着,不论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怎样,作为经济机构的企业,都有提供利润的责任。

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

德鲁克认为,工商企业同其他任何社会组织一样,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这就是人。它通过人这项资源来完成它的工作,通过完成工作来取得成就,达到企业目的。在今日社会中,这些机构日益成为个人取得生计并取得社会地位、与人交往、取得个人成就的手段。因此,使工作富有活力、使职工有成就愈来愈重要,它日益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德鲁克强调,对人的管理不同于对事的管理。

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德鲁克认为,每一个机构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是为社会而不是它自己存在的,工商企业也不例外。一个企业的好坏不能由它自身来评定,而只能由它对社会的功用来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对人群、对社会有所影响。

关于管理的技能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因而要求一些特殊的技能。虽然一个管理人员不能掌握所有这些技能,但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必须对这些技能有所了解。这些技能有

1、作出有效的决策

2、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3、正确运用核查与控制

4、正确运用分析工具,即管理科学

管理的组织结构

德鲁克认为,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必须满足一些以其本身的性质为基础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有:

(1)明确性。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位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他属于哪个部门,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到哪里去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协作或决定,以及如何才能取得。

(2)经济性。应鼓励人们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使控制、监督、引导人们取得成绩的力量保持在最低限度

(3)远景方向。组织结构应该把个人和各管理部门的远景指引向取得成绩而不是指引向作出努力。

(4)理解本身的任务和共同的任务。一个组织应该使每个管理单位、每个人,特别是每个管理人员和每个专业人员,理解本身的任务。

(5)决策。即一种组织设计必须在它是阻碍还是加强决策过程方面进行检验。

(6)稳定性和适应性。一个组织需要有充分程度的稳定性,但不能僵硬,还要有高度的适应性,才能继续存在。

(7)永存性和自我更新。一个组织必须从内部、从每一个层次上培养和产生未来的领导者。另外,组织结构为了永存和自我更新,还必须接受新思想,愿意并能够做新事情。

关于高层管理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高层管理是进行指挥、确定视野、制定标准的机构。因此,它有着特殊的任务,要求有自己的组织。作为高层管理,在规模和复杂性,多样性和多角经营,发展、变革和创新等方面,面临着组织结构和战略上的各种特殊挑战。

关于高层管理的任务

(1)仔细考虑企业的使命,即首先提出“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确定企业的目标,制定战略和计划,为了取得未来的成果而在眼前作出决策。

(2)确定标准和榜样,关心企业应该做到和实际做到之间的差距,关心企业关键领域中的境界和价值观。

(3)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为未来特别是未来的高层管理培养人才。

(4)建立和维持企业同顾客,同主要供货者,同金融界,同政府以及其他外部机构的关系。

(5)参加礼节性的活动——宴会、社交活动等。

(6)处理紧急事件或重大危机。

关于高层管理的结构

德鲁克认为,高层管理的工作应由一个班子而不是由一个人来担当。因为该职务所要求的各种不同的气质不大可能由一个人同时具备。另外,高层管理的工作量也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因此,为了使一个高层管理有效地工作,必须满足一些条件。

(1)谁在高层管理的某一领域中负主要责任,谁就应拥有在该项领域中的最后决定权。

(2)任何成员不应该对不是由他负主要责任的事务作出决定。

(3)高层管理班子的成员不是一定要互相喜欢,甚至不一定要互相尊重,但他们决不应该互相干扰。

(4)一个高层管理班子不是一个委员会,而是一个班子。一个班子需要有一个班长,但班长不是“老板”,而是领导者。

(5)高层管理的一个成员在其负责的领域中,应该作出决定。

(6)班子中的各个成员要进行密切的信息交流。

关于高层管理的战略

德鲁克认为,高层管理的战略是指同公司的基本结构有关的战略。这种战略比财务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销售战略更为重要。它涉及企业的规模、多角化、复杂性、成长和创新等。

(1)关于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结构和战略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规模要求不同的结构、政策、战略和行为。不同的企业各有其适当的规模和规模限度。

(2)关于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是一个经济术语,而不是一个物质术语。一个企业如果在经济成就和经济成果方面有所成长,它就是成长了。但企业成长必须有一个最适当的目标,能在风险和各种资源的报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43关于企业的创新。一个不能创新的公司注定要衰落和失败;一个不知道对创新进行管理的高层管理是无能的。创新组织的共同点是:了解创新的真实意义;了解创新的动态过程;有一个创新的战略;有一套适合于创新的动态过程的衡量方法、预算和预算控制,高层管理积极支持创新,并把粗略而不成熟的想法转变为具体的创新实践;有一个独立的从事创新工作的组织结构,并把创新工作当作一个“事业”而不是一项“职能”。

关于目标管理

德鲁克认为,古典管理学派偏重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重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因此,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两种观念,它使职工在完成任务、实现自己需要的同时,也使企业目标实现。

1、企业中目标的性质

企业中的目标可以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方案和任务几种。其中战略目标主要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当局来制定的,如企业的市场地位、利润、劳工关系、技术、管理发展等项目;策略性目标有复杂程度和层次高低的不同,一般由企业的中层和低层管理人员制定;方案和任务则是职工为其本身工作制定的目标。

2、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德鲁克认为,要使目标管理成功,必须有以下六项条件:

(1)须有高层管理当局参加

(2)须有下级人员参加

(3)须有充分的情报资料

(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须有控制

(5)对实行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须予激励

(6)对职工须有信心。

3、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1)制定目标

由企业制定一年或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各级管理部门则制定本部门要实现的策略目标,职工每个人又制定自己的目标——方案和任务;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这一阶段十分重要。因目标愈是具体、明确,则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和对成果的检查及评价也愈容易。

(2)实现目标

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方法同传统管理方法是不同的。它主要由职工自主管理或自我控制,上级只是根据例外原则对重大问题过问和监督。职工的个人目标和各级管理的策略目标实现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实现了。

(3)检查和评价

把实现的结果同预定的目标相比较,以总结成绩,积累经验,并应用于目标管理的下一个周期中去,不断提高目标管理的水平。

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1]

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1914~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1960年,与林德尔·厄威克合著)、《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AlfredP。Sloan,1875~196:6年),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1923~1937年)和董事长(1937~1956年),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主要贡献

经验主义学派批评了传统管理学派不假思索地采取偏重于狭窄的归纳法的实证主义,从管理学者自己作为行动主义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立场,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形成和再造管理的未来。其次充分肯定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一起列为了管理的目标。

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组织及其管理对象,反对在管理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方法,为管理学提出了现代管理学运用最多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

理论缺陷

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孔茨在他的书中指出:“没有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或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样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确实,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其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未来情况”。这段话说明,由于组织环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过分地依赖未经提炼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来解决管理问题是无法满足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