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灰鸫(学名:Turdus cardis)为鹟科鸫属的鸟类,俗名日本灰鸫。鸟类无危陆生动物杂食性

中文名

乌灰鸫

别名

黑鸫

鸟纲

分布区域

江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等地

鸫科

动物界

雀形目

脊索动物门

体长

约21厘米

鸫属

乌灰鸫

拉丁学名

Turdus cardis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1831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外文名

Japanese Thrush

外形特征

乌灰鸫

描述:体小(21厘米)的鸫。雄雌异色。

雄鸟:上体纯黑灰,头及上胸黑色,下体余部白色,腹部及两胁具黑色点斑。

雌鸟:上体灰褐,下体白色,上胸具偏灰色的横斑,胸侧及两胁沾赤褐,胸及两侧具黑色点斑。幼鸟褐色较浓,下体多赤褐色。雌鸟与黑胸鸫的区别在腰灰色,黑色点斑延至腹部。

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近黑;脚-肉色。

乌灰鸫

叫声:鸣声圆润而带着长长颤鸣音,在高树顶上作叫。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乌灰鸫乌鸫灰背鸫
外观

体长约21厘米约23.5~29厘米20~23厘米
体重-约80~125克50~73克
分布区域江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等地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大陆上福建省、贵州省、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等地
食性杂食性杂食性杂食性
展开表格

物种对比

近种区别

雌性乌灰鸫与雌性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很相似,但灰背鸫雌鸟体色较褐,嘴为黄色,野外不难区别。

栖息环境

乌灰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以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松树林和次生林较多被选择,秋冬季节也出入于林缘灌丛、村寨和农田附近的小林内。

乌灰鸫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繁殖期间善于呜叫,鸣声悦耳。通常营巢于林下小树枝权上,距地高1-4.5米。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枯草茎、草根、树根、泥土等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有时亦垫有兽毛或羽毛。每窝产卵3-5枚。卵蓝色、暗蓝色或灰蓝色,被有淡褐色或紫罗兰色斑点,卵的大小据La Touche(1925-1930)从中国湖北、安徽得到的14枚卵测量,平均大小为26.4毫米×18.9毫米。

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最新发现

2022年9月消息,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工作不断加强,五源河2022年共发现14个物种新记录,乌灰鸫在列。[1]

乌灰鸫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