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例如:两台计算机通过串口传输数据时,或者台式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可能由于两端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同,出现接收端的数据缓冲区已满,而发送端依然继续发送数据,则导致数据丢失。流控制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数据丢失的问题。

外文名

Flow control

类别

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为了

解决这种数据丢失的问题

简介

串口的流控是指数据流。数据在两个串口之间传输时,常常会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或者两台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同,如台式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接收端数据缓冲区已满,则此时继续发送来的数据就会丢失。当接收端数据处理不过来时,就发出"不再接收"的信号,发送端就停止发送,直到收到“可以继续发送”的信号再发送数据。PC机中常用的两种流控制分别是硬件流控制(包括RTS/CTS、DTR/DSR等)和软件流控制XON/XOFF。

类型

基于OSI七层模型的流控制的类型包括:Buffering(缓存)、Window(基于窗口)、Congestion avoidance(冲突避免)。

2.硬件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常用的有RTS/CTS流控制和DTR/DSR(数据终端就绪/数据设置就绪)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必须将相应的电缆线连上,用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流控制时,应将通讯两端的RTS、CTS线对应相连,数据终端设备(如计算机)使用RTS来起始调制解调器或其它数据通讯设备的数据流,而数据通讯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则用CTS来起动和暂停来自计算机的数据流。这种硬件握手方式的过程为:我们在编程时根据接收端缓冲区大小设置一个高位标志(可为缓冲区大小的75%)和一个低位标志(可为缓冲区大小的25%),当缓冲区内数据量达到高位时,我们在接收端将CTS线置低电平(送逻辑0),当发送端的程序检测到CTS为低后,就停止发送数据,直到接收端缓冲区的数据量低于低位而将CTS置高电平。RTS则用来标明接收设备有没有准备好接收数据。

常用的流控制还有还有DTR/DSR(数据终端就绪/数据设置就绪)。我们在此不再详述。

3.软件流控制

由于电缆线的限制,我们在普通的控制通讯中一般不用硬件流控制,而用软件流控制。一般通过XON/XOFF来实现软件流控制。常用方法是:当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区内数据量超过设定的高位时,就向数据发送端发出XOFF字符(十进制的19或Control-S,设备编程说明书应该有详细阐述),发送端收到XOFF字符后就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当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区内数据量低于设定的低位时,就向数据发送端发出XON字符(十进制的17或Control-Q),发送端收到XON字符后就立即开始发送数据。一般可以从设备配套源程序中找到发送的是什么字符。

应该注意,若传输的是二进制数据,标志字符也有可能在数据流中出现而引起误操作,这是软件流控制的缺陷,而硬件流控制不会有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