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山羊(Capracaucasic'),也叫高加索羱羊,所属动物界,属牛科,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和其周围。高加索山羊是一种居住于高山的山羊,羊肩高1米,体重约为65公斤,腿较短。体毛为栗色,下腹部为黄色,腿的颜色较深。羊角呈弯刀式卷曲,公羊的羊角长约70厘米,母羊要短得多。分布范围在海拔800-4000米的高山地区,以草和树叶为食,天敌为狼和猞猁。一般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居於隐蔽场所。母羊群居,公羊一般为独居。

中文名

高加索山羊

别名

野山羊

山羊属

偶蹄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动物界

高加索山羊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牛科

亚纲

兽亚纲

亚目

反刍亚目

外文名

Sibirian ibex

简要概述

高加索山羊

高加索山羊,学名:Capra sibirica,英文名:Sibirian ibex,中文俗名:野山羊、悬羊、亚洲山羊、红羊、高加索羱羊;同物异名:Capra dauvergnii Sterndale, 1886,Capra ibex sibirica ,Capra pallasi Schinz, 1838,Capra pedri Lorenz, 1906 ,Capra saciu Lydekker, 1898,Capra sibirica alaiana ,Capra sibirica wardi,Capra wardi Lydekker,1900。分类:偶蹄目Artiodactyla、牛    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山羊属Capra。同属包括:阿尔卑斯北山羊Capra ibex Alpine ibex、努比亚北山羊Capra nubiana Nubian ibex、西班牙北山羊Capra pyrenaica Spanish ibex、西伯利亚北山羊Capra sibirica Siberian ibex、西敏北山羊(埃塞俄比亚)Capra walie Ethiopian ibex, Walia ibex、东高加索山羊Capra cylindricornis East Caucasian tur, Daghestan tur、西高加索山羊Capra caucasica West Caucasian tur, Kuban tur、捻角山羊[Capra falconeri] Markhor、家山羊[Capra hircus]  goat。濒危信息:CITES。IUCN:易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国家重点保护等级:1级。

物种特征

高加索山羊

体型较大的一种野山羊,体长120-165cm,肩高67~110cm,体重40-130kg,尾长超过耳长。雄羊颌下须长约15cm,雌性颌下须短或无。雌雄二性皆具角,尤雄兽角发达,角长可超过100cm,角外形呈镰刀状,具大而显著的横嵴;雌兽角较小,表面光滑。雄兽夏毛背面棕黄色,侧面浅棕色,背中浅黑色,尾末端棕黑色;雌性背中线狭窄或不存在,腹部白色。冬季毛较长,色变淡,呈浅黄色或白色。

分布范围

国内见于新疆、西藏西北部、青海、甘肃北部及内蒙西部等省区。国外分布于阿富汗、伊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国内的种群被分为如下亚种:C. s. alaiana新疆西部包括帕米尔一带;C. s. dementievi新疆南部昆仑山;C. s. hagenbeckii新疆中蒙边境巴彦底克山往东到甘肃北山及内蒙大青山;C. s. sibirica新疆阿尔泰山中蒙、中俄及哈萨克斯坦边境一带。

生活习性

高加索山羊

高山动物,常栖息于3000-5000m海拔的高山草原岩石山地和石砂质地,冬季下迁到较低海拔的山间活动。晨昏活动,白天隐蔽于高山岩石间休息。以禾本科、葱属、蒿属、梭梭、红砂、麻黄、红柳等为食。北山羊常3-5只结群活动,秋冬季数十只集成大群活动。视、听、嗅觉均十分发达,反应迅速。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次年5-6月产仔,每产1-3仔,多为双羔,妊娠期150-180天。主要天敌有狼、雪豹、金雕等。

种群现状

高加索山羊

国内对北山羊野生种群的情况了解不多,没有开展过全面的普查工作。仅在局部地区做过零星的考察研究,其中顾正勤(1990)在艾尔宾山调查种群密度为4.09±1.25只/km2;王廷正(1983)等在阿尔泰低山地带调查栖息密度为0.13只/km2;罗宁(1995)在托里玛依力山调查种群密度为1.378±0.868只/km2。美国纽约动物学会乔治·夏勒等人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地区调查,获得该地区北山羊平均密度为0.37只/km2,估计该地区共有北山羊不足1000只(Schaller, et. al., 1987)。 Shackleton (1997)报道称,天山一带约有4-5万头,其他则甚少,可能甘肃北山有3-4千,内蒙大青山可能已不见。

致危因素

高加索山羊

60年代前北山羊分布区人口稀少,6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交通发展,人口剧增及对肉食的大量需求,高山牧场的大规模开发和牧民的乱捕滥猎使北山羊的种群数量下降,尤其在接近人口多的地方。据估计,在青海祈连山及东昆仑山的种群消失。现有保护措施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条例》(草案)将北山羊列为III类保护动物。1984年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建立了从保护北山羊等为主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保护区"。1988年 国家正式颁布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北山羊确定为国家 I 级保护动物。由于加强了对北山羊的保护与宣传工作,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有所收敛,种群繁衍迅速,数量有所回升,其在天山山地部分地区已成为优势种。现有以下几个保护区:喀纳斯保护区(阿尔泰山);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天山)、塔什库尔干保护区等。在阿尔金山保护区的调查没有发现北山羊的踪迹(Butler et al., 1986; Achuff and Petocz, 1988)。

保护措施

高加索山羊

1、在北山羊分布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对我国北山羊分布的现状、数量及致危因子有一全面的了解,有的地区的种群需要全面保护。对于种群数量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议能够减少或转移家畜,并实施狩猎管理计划,以便补偿由于家畜的减少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损失;

2、在甘肃和蒙古边境,不仅需要减少家畜的数量,而且应当建立与蒙古的大戈壁保护区相应的保护区;这个保护区不仅要保护北山羊,还要保护野马、盘羊、瞪羚、赛加羚羊和雪豹(Wang, S. et al.,1995);

3、除现有保护区外,在北山羊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多的地区建立以保护该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