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西步行街位于中山市城区石岐铁城西门外,西连津渡(石岐河)南绕烟墩山,东达仁山(即现在孙中山纪念堂),构成“山、水、城”的格局,也成为石岐商业、文化、交通中心。

中文名

孙西步行街

所属地区

中山

地址

中山市石歧孙文西路

类别

旅游景点

票价

免费

著名景点

福寿堂、思豪大酒店等

地理位置

中山市

环境介绍

98年底,孙西步行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为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文化内涵,步行街文化广场于98年9月底初具雏形,经过前后两次改建,在99年元月底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步行街文化广场位于大庙下路段,总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广场内修建了市内首个平地式喷水池,骑楼下的墙身是著名画家陈宅中的大型壁画,壁画是二、三十年代孙文西路的缩影,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与步行街建筑风貌融为一体。广场正前方设置了一个60平方米的舞台,为辖区商户、市民及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表演。

文化广场自建成使用后,步行街物业管理公司着力从文化特色方面着手,成功地举办了过百场丰富多彩的、主题鲜明、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杂技表演、曲艺演唱及灯谜竞猜活动、商家大型促销活动及促销表演等。每晚还增设街头文艺表演,主要表演吉他、古筝、电子琴、色士风等乐器,使众多游客置身于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无论感官还是身心都得到了文化的熏陶。

孙文西路

2002年以来在各方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步行街物业管理公司以努力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品质为目标,精密地制做出系列化、主题化的文化活动计划,突出主题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味,以吸引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加盟。自主策划举办的几场大型文化表演,如“迎春迎新合唱表演”,“5.12母亲节少儿才艺表演”,“父亲节世界名曲演奏晚会”及与中山市旅游局、逍遥谷、岭南水乡、天华公关策划广告有限公司联合策划的“山水相依---中山旅游风情夜”大型文化旅游宣传表演等,均获得如潮好评。因其宣传效果良好,社会效应显着,广场活动得到不少名牌厂家和商家的青睐。

步行街是欧亚混杂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现。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孙文路。从民国时期开始接受西方建筑造型,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造型,至今还幸存着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筑物体,弯曲自然的商业街,舒适怡人的外部空间尺度,南洋风格的骑楼。

历史遗迹

昔古,传递各级政府文书的快马(包括人和马)中途休息之所,称为"驿"。快马到驿后,凭官府牌子验明,人粮马草由驿供给(但京城招待外国来宾或不同畛域之官员住所,档次较高,称为"驿馆")。而民间商业性质、代客存放货物和留住客商之所,称为"栈"。辛亥革命后,我国企业界人士,仿效西方逐步开设旅店、酒店、饭店、宾馆、别墅、山庄、寓所等。中山毗邻港澳,经营此业者,由前清沿袭至民国时期,俱称为旅店。1946-1949年期间,孙文西路规模较大的旅店石岐镇总商会东侧的思豪旅店和大庙下8号的金城旅店。

解放前的旅店,设备简陋,仅设有六床大房、双床中房、独床单房、雅洁厢房(内配置大床、麻将台各一张,几椅若干)四类房。所有家具是木器。客商入住先到帐房登记。入到房中,首先看见"携来杂物贵客自理"字样。这时,服务员(茶房)见客人来到,立即泡上一壶茶,并向客人说明厕所、浴室在何处,还介绍饮食饭店,车般交通班次时间等。

黄包车

黄包车

闲逛步行街,游人在赞叹色彩怡人的南洋建筑风格之馀,总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街头的"黄包车"铜像上。如今,"黄包车"活了,游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在铜车上留影,更可以坐上真的黄包车,一边观街景,一边过足怀旧瘾。

黄包车的出现,为迷人的步行街更添特色。年轻的小伙子身穿民国初期的唐装,拉着黄包车来回于步行街两头,仿佛穿梭于历史的车道上,令游人的注意力在新鲜与古朴之间徘徊。据了解,乘坐黄包车在步行街上一个来回收费5元。然而,为了这6部黄包车,有关部门耗费了不少精力和财。首先是仿铜车订造黄包车。由于黄包车早已没有生产了。因此,大多数零件需要重新设计制造,有的甚至要用手工加工,平均每部黄包车造价在7000元左右。难怪有人称之为中山的"劳士莱斯"。其次,黄包车的建造是为了增添步行街的旅游、文化特色,黄包车夫当然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为此,步行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了6个形象良好的年轻小伙,并对他们进行礼仪培训,要求他们了解步行街的历史、购物点等情况。

黄包车重现步行街,将街景拉回了历史,让历史照亮了今天,正所谓"旧貌新颜巧增辉,购物消闲总相宜",孙西步行街在各有关部门的关注下,正日渐"成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中山的骄傲。

百年老店

福寿堂

孙西步行街

--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址在今石岐孙文西路154号,创设者为石岐南下(三仙庙)李某。第三代负责人为李瑞文,1923年曾任中山县商会"路工董事会"会长,领导修筑马路。第四代负责人李鸿标曾任县商会常委,有石岐"商界才子"美誉,30年代兼任石岐商团大队长,1946年至1950年期间任中山纪念图书馆长。50年代经理为李鸿标庶祖母刘月清,后赴港定居。该店规模较大,曾有员工30人。自制膏丹丸散和加工鲜明熟药,在邑境四方皆有名气。1956年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仍沿用福寿堂老字号,知名度颇高,已有130年历史。汇丰公司--清末开业(一说辛亥革命时正式开张),址在今石岐孙文西路邮政营业部。是一间规模较大,有四层楼四铺面的侨资公司。主营百货,分设服装、毡帽、钟表、眼镜、玩具、罐头、烟酒、糖果饼、床上用品等专柜。为了招徕生意,公司在四楼开设茶楼,并在天台设茶座,兼演粤剧。为保存该企业,20年代筑建马路时,政府只好取曲道。战前,该公司生意兴隆,成为县内商业零售额最多的单位。中山解决后,50年代曾用作工会工人俱乐部,后又改作县邮电局。

--始于民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美物资短缺,金币比兑低于我国银圆。交战国家青年纷纷入伍打仗,华工工价较高,侨汇猛增。中山竹秀园村华侨郭泉、郭乐、郭顺,先在沪港开设永安公司。获悉家乡侨汇增多后,迅即分资入主石岐十八间的汇源银号,将其改组为中山永安侨批局。并将楼房改建为钢筋水泥水磨青砖结构,楼高五层半(址在今中国银行孙西分理处),由郭灿英出任司理,主要业务办理侨汇兼营找换、储蓄、按揭、"燕梳"(即保险)。因郭氏信誉甚佳,故永安侨批局在乡邑侨汇业务中,占了75%至80%。1949年8月,因政权更迭而断汇,1950年1月重新工商登记,恢复侨汇,由国家管汇,不搞公私合营,继任司理郭彦文。

思豪大酒店

--址在石岐孙文西路,原商会东侧。该址于民国13年(1924年)间,曾由澳洲归侨郭泗泉在此处开办私营香山银行。但昙花一现,两三载就结束业务,后由其他商号租用。抗战期间,遭受敌机轰炸而成颓墙瓦砾。抗日战争后,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回邑复员,先购此地,迅即兴建五层楼宇作豪华酒店,时称设备一流、新颖。实际上,大部分家具是香港思豪酒店更新替换出来的。商会会长李德联有禾田、米机、电厂、酒店旅店等股份,1950年全部被没收充公。该酒店现名为石岐旅店。

--1921年,县长吴铁城倡导石岐拆城筑马路时,黄栋初即从明代开设的金玉楼纸料店辞工出来,集资2500两白银在十八间开设公益纸料店,并自任司理,1931年,黄森继任司理。经营纸料类、各种文具、爆竹、冥镪、年宵玩具等,在邑内同业中执牛耳。新址在孙文西路158号,门面为铺,156号后座为加工场。1952年12月22日登记资金100586.42元,员工30人,资金和购销额在百户同业中仍居傍首。1956年加入全行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吴周帜,经理黄森(后曾任石岐市商业局副局长、石岐市第三届工商联主委、石岐市首届政协副主席)。

休闲场地

格林特网吧--位于步行街102号医药商场二楼,集餐饮、上网、休闲于一体,独特的装修布置和经营方式,吸引了许多追求时尚的现代青年。

香情美食茶座--位于步行街东端入口处,是一个露天茶座,主要经营地方小食,如珍珠奶茶、家乡粉果、裹蒸粽、水饺等家乡小食,固取名"乡情美食茶座"。

著名特产

石岐乳鸽--是中山市著名特产之一,用乳鸽制作的茶肴,有红烧乳鸽、脆皮乳鸽、明烧乳鸽、松江乳鸽、江南白花鸽、油浸乳鸽、白切乳鸽、豉油王乳鸽等。尤其红烧乳鸽,中外驰名。它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估计已有百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佛笑楼经营红烧石岐乳鸽而出了名,亦逾五十多年,为筵席珍品。

石岐"金咤"--金咤是中山名粉果之一,历史悠久。相传托塔李天王(李晴)有个太子名叫金咤,他手持两头尖利、中间椭圆形的武器,犀利无比,人们就用米粉加水模其形状作粉果,流传至今。后来民间配以肉类,增加其美味,逐渐成为今天茶肆出售的金咤。三十年代,石岐以孙文西路李大中堂和南门牌号头北昌粉果店所制作的金咤闻名遐尔。它以猪腮肉(肉爽不腻)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作馅,食时从金咤尖吃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才咬肉,慢慢品尝,很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