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外文名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

成立时间

1950年8月1日

历史沿革

1964年在莱阳路28号合影留念 图2

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立,有工作人员30人。

1954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有工作人员22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有工作人员500人。

1959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工作人员750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重点在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新认知、新品种和新生产体系,中国近海环境演变机理与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控,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培育西太平洋地质演化与沉积记录、深海环境综合探测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分子系统演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能源发掘利用、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防护技术等学科方向。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58人。共有“杰出青年计划”入选者1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蕴珊、郑守仪、胡敦欣、穆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绥、侯保荣

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

穆穆焦念志翟世奎高抒郭希明宋金明
俞志明宋金宝袁东亮宋林生孙黎曾志刚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王斌贵宋金明孙澈俞志明孙黎窦硕增
徐奎栋王法明张盾袁东亮于非陈卓元
徐永生李才文刘进贤孙超岷马庆军 

万人计划

王凡曾志刚 
科研部门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研究所设有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7个联合实验室,此外,该所还设有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胶州湾海洋生物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

中美联合海洋生态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腐蚀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所獐子岛渔业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

设备资源

• 设备设施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拥有科学考察船3艘:“科学一号”轮、“科学三号”轮、“创新”轮。全所科研装备超过7000台(套),总价值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专用设备2600余台(套),价值1.2亿元人民币;通用设备超过4000台(套),价值4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海洋观测设备1600余台(套),价值1.2亿元人民币;室内分析测试设备1000多台(套),价值6600万元人民币。

•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图书15.6万册,中外期刊1000余种,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个机构交换原版书刊300多种。同时,研究所还具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海洋生物标本67万余号,其中模式标本1100种共2300号。

国际合作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已经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挪威、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多个世界著名的海洋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与近20个国家和组织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9人次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平均每年派往国外150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考察、合作研究;平均每年请进约100位中国国外专家到海洋所工作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班。先后主持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大会、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第四届亚洲海洋地质学大会、第五届亚太地区藻类生物技术大会,全球联合海洋观测第八次会议等重要的国际会议,近年来连续举办了由科技部委托的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培训班。主持和参加过中日东海物质通量合作研究、中美南黄海环流与沉积、中挪海洋生物病害防治、TOGA-COARE国际联合实验研究、中韩黄海联合调查研究、中日环境腐蚀与控制研究、欧盟第五框架合作研究等近50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

学术期刊

《海洋科学》封面 图3

《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1977年创刊。及时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和新进展。尤其对重大科研和应用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登海洋生物、海洋水产生产、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文章。《海洋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科学院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该刊已被中国国外数据库如美国的《化学文摘》(CA)、英国的《剑桥科学文摘》和联合国的《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被中国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等十几个数据库收录。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一级学报类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该刊主要刊登内容为海洋湖沼科学及相关的生物、水产养殖、物理、气象、化学、地质、水文、地貌、工程、环保、遥感、仪器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简报,综述等。该刊已被SCI-E、CA、AJ、BA、OA、ASFA、BIOSIS、CBA、南非NISCS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台湾CEPS等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

《海洋与湖沼》学报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湖沼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基础性综合学术刊物之一。该刊创办于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担任主编。刊物以报道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刊载有影响的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的论文。刊物内容涉及水圈范围内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形式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高水平综述、学术争鸣等。自2002年起,《海洋与湖沼》是中国水科学领域唯一受中国科协择优资助的期刊,同时也是受中国科学院择优资助的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所资料显示,1996—2006年《海洋与湖沼》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中国水科学领域期刊首位,其中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1.634(他引率为0.9),总被引频次为1772次。

《海洋科学集刊》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呈奎先生创办,系海洋科学领域综合性刊物,以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特别是以生物学的分类学科为重点,并已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光盘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1994年及1995年该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被引频次最高期刊前500名之一。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设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一级博士点、9个二级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概况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类别名称二级学科、领域名称硕士点博士点
理学大气科学(0706)气象学(070601)
海洋科学(0707)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02海洋化学070703海洋生物学070704海洋地质0707Z1海洋生态学0707Z2海洋腐蚀与防护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展开表格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在读研究生428人,其中硕士生201人,博士生227,在站博士后17人。

在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院长奖、各类冠名奖等评审结果中,该所获院优博1人,院长特别奖1人,院长优秀奖2人,朱李月华博士生奖1人,地奥奖2人,刘瑞玉海洋科学奖8人。详细情况如下:

院优博获得者:金维华(院优秀博士论文为“褐藻中酸性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发表SCI文章8篇,其中在本领域JCR一区期刊发表文章2篇,二区期刊文章6篇,影响因子总和23.4,授权专利1项,公开专利2项)。

院长特别奖获得者:孟令红(发表SCI文章6篇,JCR一区期刊文章5篇,影响因子总和22.9,授权专利1项,公开专利1项)。

院长优秀奖获得者:李墨非、陈传绪。

朱李月华博士生奖获得者:郇丽。

地奥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刘洋;二等奖获得者:隗健凯。

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徐冬雪、赵佩佩、鞠鹏、周泽军、桂天书、王晶晶、邹林虎、刘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标识上方文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摘自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的手书体,中间的“IOCAS”字母组合是研究所的英文缩写(InstituteofOcean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中间类似半圆形图案代表地球,寓意重点研究领域隶属地球科学研究;也可代表太阳,寓意海洋研究所的未来发展将如冉冉旭日,海洋所人精诚团结、踏实敬业,开拓创新、和谐共进,研究所的明天会和谐、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左下方的交叉曲线代表了浩瀚的海洋,下方的数字1950年表明研究所创建时间是1950年。整体色彩以蓝色为主,显现海纳百川,千流所归的博大浩瀚。优良传统

耕海探洋,为实求真,博学创新,厚德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