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简介
德军装甲掷弹兵装备有长柄手榴弹、小口径迫击炮、反坦克火箭筒,但没有掷弹筒。
掷弹筒是旧日本陆军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火力支援武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均类似微型迫击炮。
说明掷弹兵是法语(德语中有许多来自法语的外来词)grenadier的直译。装甲掷弹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所创造的一个兵种,并且延用至今,是现代陆军中装甲步兵的先驱。德国装甲掷弹兵师实际上是一种机械化装甲师,步兵部队实现摩托化或者机械化机动,辅以少量的装甲作战车辆,诸如自行反坦克炮,坦克及自行火炮。这类型师通常有较高的机动能力和较强的火力,但是相较于装甲师则装甲对抗能力不足。
在1943年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包括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个团3个营、1个炮兵团、1个装甲营、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1个高射炮营、1个侦察营和1个工兵营。总计有468名高级军官,2720名士官和10688名士兵。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52门、120毫米迫击炮24门、20毫米高射炮63门、48门75毫米反坦克炮、8门88毫米防空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装甲营和自行反坦克营合计有48辆4号坦克、44辆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2辆150毫米自行步兵炮、12辆黄蜂自行榴弹炮和6辆胡蜂自行榴弹炮。
装甲掷弹兵师大规模配备的反坦克炮使其具有极强的直瞄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能力,因此在达成突破任务时具备步兵师所没有的优势,同时装备的曲射长程压制火炮亦能使其对抗一般步兵师的进攻而不落下风。但是由于德国的装甲产能限制,大部分师并不能满编,因此其作战能力和实际应用不能以一般标准为参考。
装甲掷弹兵名称的由来:
掷弹兵是17世纪中叶欧洲陆军的一个兵种,最早是指军队中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由于当时的手榴弹体积重量类似小型炮弹,因此需要在步兵当中挑选臂力过人的士兵才有办法投掷,这些士兵在战斗中需要在己方战线的前面向敌方投掷手榴弹,因此在欧洲军队中将掷弹兵的称号作为表彰军人英勇战斗表现的荣誉称号,也彰显掷弹兵是步兵当中的精锐及佼佼者。
1942年7月5日,为了鼓舞德军步兵的士气并延续普鲁士军队的传统,德国陆军下令将装甲师内的步枪团(Schützen-Regiment)改称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
1942年10月15日,德国陆军下令将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内的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改称为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同时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 (mot.))内的摩托化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ot.))也改称摩托化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 (mot.))。
1943年6月23日,德国陆军下令将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 (mot.))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Division)。
装甲掷弹兵
1944年12月1日,德国陆军下令将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Division)内的摩托化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 (mot.))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种类广义的装甲掷弹兵泛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成立的所有摩托化和装甲化步兵部队,包括:
隶属于装甲兵种:
装甲师的摩托化步枪旅(Schützen-Brigade)、摩托化步枪团(Schützen-Regiment (mot.))、摩托车步枪营(Kradschützen-Bataillon)、装甲掷弹兵旅、摩托化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 (mot.))、装甲化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 (gp.))
轻装师的摩托化骑兵步枪团(Kavallerie-Schützen Regiment (mot.))、摩托车步枪营(Kradschützen-Bataillon)
摩托化步兵师的摩托车步枪营(Kradschützen-Bataillon)
装甲掷弹兵师、摩托化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 (mot.))、摩托化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 (mot.))
44年装甲旅的装甲化装甲掷弹兵营
装甲掷弹兵旅
隶属於步兵科:
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 (mot.))、摩托化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ot.))、摩托化掷弹兵团
摩托化掷弹兵旅(Grenadier-Brigade (mot.))
狭义的装甲掷弹兵则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所成立的搭乘步兵装甲车的装甲化装甲掷弹兵部队。
装甲掷弹兵的作战方式:
装甲掷弹兵的主要作用在于伴随装甲部队行动,在战斗中为坦克提供步兵支援。主要装备机枪,步枪,冲锋枪,轻型火炮,掷弹筒,装甲车以及其它装备等.
各级部队
陆军师级部队陆军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 (mot.))
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Division)
武装SS师级SS摩托化师(SS-Division (mot.))
SS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空军师级部队戈林将军摩托化师(Division General Göring (mot.))
第2伞兵装甲掷弹兵师"赫尔曼·戈林"(2. Fallschirm-Panzergrenadier-Division Hermann Göring)
陆军旅级部队摩托化步枪兵旅(Schützen-Brigade (mot.))
陆军摩托化掷弹兵旅(Grenadier-Brigade (mot.))
装甲掷弹兵旅(Panzergrenadier-Brigade)
武装SS旅级SS摩托化旅(SS-Brigade (mot.))
SS摩托化步兵旅(SS-Infanterie-Brigade (mot.))
SS装甲掷弹兵旅(SS-Panzergrenadier-Brigade)
SS摩托化突击旅(SS-Sturm-Brigade (mot.))
空军旅级部队戈林将军摩托化旅(Brigade General Göring (mot.))
陆军团级部队摩托化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ot.))
陆军摩托化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 (mot.))
陆军摩托化步枪团(Schützen-Regiment (mot.))
摩托化骑兵步枪团(Kavallerie-Schützen-Regiment (mot.))
装甲掷弹兵团(Panzergrenadier-Regiment)
武装SS团级部队SS摩托化团(SS-Regiment (mot.))
SS摩托化步兵团(SS-Infanterie-Regiment (mot.))
SS快速步枪团(schnelle Schützen-Regiment)
SS装甲掷弹兵团(SS-Panzergrenadier-Regiment)
SS摩托化掷弹兵团(SS-Grenadier-Regiment (mot.))
空军团级部队摩托化步枪团(Schützen-Regiment (mot.))
摩托化掷弹兵团(Grenadier-Regiment (mot.))
伞兵装甲掷弹兵团(Fallschirm-Panzergrenadier-Regiment)
战术运用
坦克协同进攻在德军步坦协同前进时,如果遇到伴有天然或人工构造反坦克障碍物的敌阵地,装甲掷弹兵将在坦克之前进攻和清除道路(工兵则是在开战前或遇到特殊障碍时行动)。他们的任务是穿入敌人阵地和击毁敌反坦克武器,尽可能限制其力量和支援武器的火力,而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将在他们的后方进行密集火力支援。只有当敌反坦克防御被完全摧毁后,坦克方可前进。
当前线敌坦克障碍被摧毁后,并且在敌主主要防御阵地深处再也没有可疑的附加坦克障碍后,装甲掷弹兵将和坦克同时进行突破,重步兵武器随时准备对付新被发现的反坦克阵地。
一旦装甲掷弹兵下车作战后,其作用将和步兵部队近似,下面介绍装甲掷弹兵通常的战术运用:
进攻地段(Gefechtsstreifen):
德军的每个班,排,连和营都有指定的相应进攻地段,他们将根据命令建立自己的攻击正面。各级部署(Ausdehnung):
营级400-1000米攻击正面(Bataillon 400 - 1000 m Angriffsbreite)
连级200-400米攻击正面(Kompanie 200 - 400 m Angriffsbreite)
排级100-200米攻击正面(Zug 100 - 200 m Angriffsbreite )
班级50-100米各级正面(Gruppe 50 - 100 m Angriffbreite)
掷弹兵班和排将在自己指定的进攻地带中前进,并保持相互之间或者友军部队之间的视觉联系,但是避免在两侧和友军部队互相渗透。在后方阵地对本排进行火力支援的机枪组应清楚辨别本排进攻地段中行动的3个班,以避免误伤。
实际的攻击正面应基于部队的任务。比如狭窄正面应用于主攻点(Schwerpunkt),而稍宽正面则用于进攻的其他地段。如果在攻击中前方出现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主攻点,则所有的力量应立即增强在该进攻地段上的部队密度,从而减小其攻击正面。部署在主攻点的部队应得到最多的压制武器和最充足的弹药补充,以满足其打击力度。
原则上,主攻点应当是在敌人防线上突破的最深处,其同样也具有“核心”(Anschluss)。在一个排的进攻地段中,一个班将成为核心,其它所有的班将根据这个核心班行动。同样在一个更大的进攻地段中,一个核心排将指引一个连的行动,一个核心连将指引一个营的行动,一个核心营将指引一个团的行动。而达成最深渗透的部队将自动成为“核心部队”,所有的邻近部队将由其指引行动——也既是德军著名的“自由换型战术”(Gestattendtaktik)。
“自由战术”或“核心准则”是德军进攻以及防御战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它通过“核心部队”和其临时侧翼部队之间的联系来避免战线上的缺口,保持其密度和完整性。理论上,核心部队应比邻近部队达成更深的渗透距离,它的侧翼将得到平行部署本部队进攻地段两翼的重机枪和反坦克炮的集中火力支援。对敌防线持续不断的重心打击将对其造成“渗透”(Einbruch)。
如果随即将渗透点作为主攻点的话,部队将得到更猛烈的火力支援,并且最终形成“突破”(Durchbruch)。一旦达成突破,所有的力量将立即投入战线,而机动部队将进行穿透。最终达成合围。
行动部署(Entfaltung):
主要依赖于地形,能见度,敌军力量和己方指定的编队进攻地段等因素。一个掷弹兵连长将他的部队移动到进攻阵地后,随即将命令部队组成“连级楔子”阵型(Kompanie-Keil),既1个排在前,2个排预备。或者“连级倒楔”阵型(Kompanie-Breitkeil),既2个排在前,1个排预备。如果是“楔子”阵势,向前的那个排将自动成为“核心排”。而在“连级倒楔”阵势中,“核心排”将被特别指定。连部将部署在核心排后方。同样的,排长也将在本排阵地和下属班的阵地中相应使用“楔子”和“倒楔”阵型。一般来说,“楔子”阵型适用于一场交战的开始阶段,因为连长可以比较灵活的派出任意一支未交火的排向前,攻击一个已被确定的敌军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排可以进入中枢预备阵地。然后再进行穿插攻击或者侧翼攻击,迅速转换成“倒楔”阵型,就这样轮流转换“核心排”。
战术部署(Entwicklung):
在与敌接触后,掷弹兵班将以一列纵队队型穿越他们的指定地段,这种阵型具有有利指挥和视野的优点。在每个排和连之前的侦察部队应当将敌情完全查明。然后每个组在进攻时将展开战斗队型:一个“核心班”指挥官将下令轻机枪组由一列纵队队型改为散兵队型,以获得良好的射击位置。而同班内的掷弹兵组将继续前进,直到抵达一个处在己方火力掩护下,与敌人阵地直面的突击位置为止。由于机枪组和掷弹兵组的指定任务不同,所以德军一般很少会将他们同时展开。根据敌人各个阵地的重要程度,排长可以将选择将全部3个班内的机枪组集中起来,打击一个目标。如果一个排内有重机枪班或者组,他也同样将被集中。阻滞战在德军的战术教条中,阻滞战的目的是“使优势敌人不能投入完全力量作战,以延迟其战略性突破或推进。迫使进攻方再次部署阵型,消耗敌人时间。”当进攻方准备好发动新一轮攻势时,防御方应当撤退至下一道“抵抗线”(Widerstandslinie),并且重复这一程序。简单来说,德军阻滞战原理就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避免已方的完全战略劣势。
每条抵抗线之间相隔大约3000米左右,使进攻方必须重新部署他的炮兵,以攻击下一条防线。而每条防线上将具有深远的火力射程,交战范围在1000-1500米左右,这是为了使防御部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抵抗和脱离。当敌人的压力过大时,在第一条抵抗线的部队将退至第二条线。在阻滞战时,每支部队的交火正面将是防御作战时的2倍,例如1个营是4000米。
在2条抵抗线之间的地带叫做“中央地段”(Zwischenfeld)。在该地段内和前一条抵抗线之后大约800米的地带叫做“聚集阵地”(Aufnahmelinie)——这里部署了预备掷弹兵班和重型压制武器。从第一条抵抗线退下来的部队将一次移动后撤至“聚集阵地”后方。一般来说,第一条抵抗线上的防御部队将在敌人进入本防线内800米时开始撤退,“聚集阵地”上的部队将全力掩护他们的撤退路线,并且与先锋敌军交火,暂时阻滞其势头,以赢得时间退往下一条防线。
防御如果在一支正在进行阻滞战的部队后方发现了适宜的防御阵地后,这支部队应当转变为防御状态,并且尝试阻止进攻方的势头。首先德军基层指挥官将对敌人可能利用的路线,地域进行研究。对于敌人必须通过的险隘道路,如峡谷,河道,桥梁等,都是最好的“主阵地”布防地点,同时要准备随时利用机动力量将兵力投放到敌人预计进攻的地方。由于对于正面突破的兵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毫无遮拦的平原地带迎击敌军是极不明智的(尤其是在东线战场面对兵力远远超出的苏联红军),而在狭窄隘道或地形两旁居高临下的阵地上最能发挥阻击效果(1945年2月在布达佩斯皇宫山上进行的保卫战就是一个例子),一旦防御部队选好“主阵地”(Hauptkampffeld)后,该地段上明确的前向防线将成为“主战线”(Hauptkampflinie)——在德军内部作战地图上一般以“HKL”字母标出。由于其他的一些防线将会从主战线上吸引一部分进攻者,所以在主战线内的防御部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时间准备筑垒阵地。掷弹兵班内的机枪组将铺设机枪巢,步兵则应当在主战线后方铺设1-2个火力点,掩护机枪点之间的空隙。
如果主战线伪装得当的话,将给进攻者带来震惊的效果,使他们错认为是面对了另一抵抗线。守方的“战斗前哨”(Gefechtsvorposten)将部署在主战线之前大约2500米的位置,这将使得敌人的侦察很难确认战线位置。掷弹兵班和步兵支援武器部署在战斗前哨上,一旦敌人进攻,则交替掩护阵地撤退。在前哨防线前方是“前沿阵地”(Vorgeschobene Stellungen),任务是打乱敌人的部署和阻滞他们的行动,有时前沿炮兵观察员也部署在这里。
防御区在进行防御时,各个掷弹兵营和连都根据战术形势,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被指派在固定的区域。
营级防御区(Bataillonsabschnitt):区域正面最大约2000米,纵深1000-1500米。
连级防御区(Kompanieabschnitt):区域正面最大约700米,纵深400-600米。
机枪和步兵火力点都部署在指定区域内,必须保证每条路线都能被火力覆盖,同时确保从自身阵地至友邻部队阵地都置于有效射程之内,以便相互之间进行火力掩护。反坦克炮和步兵炮阵地必须随时待命,如果形势需要立即火力增援。
反坦克战术由于在战场上,德军可能往往会面对敌人的优势坦克以及其它装甲力量,所以伴随己方坦克前进的德国装甲掷弹兵(步兵也是一样)都要特别接受反坦克作战训练。
一般的士兵都会配备一系列相关的反坦克武器,例如“铁拳”(Panzerfaust),“坦克杀手”(Panzerschreck)或3公斤磁性地雷(3kg Haft-Hohlladung)等。
有时根据战况的需要,指挥官会组成专门的反坦克小组——“坦克杀手”(Panzerknacker)或(Panzer-vernichtungstrupp)。这些小组通常会在黎明时分行动。
而当部队发现坦克时,要立刻发出“注意坦克警报!”——“Panzeralarm!”。此外还要打出特别色彩的信号弹对己方友军警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平常的鸣枪警报通常都是显示来自敌人步兵的威胁。德军的反坦克警报信号弹色彩通常为蓝色或紫色。
德军也同样被教知布防铺设如何被动反坦克防御工事,例如坦克陷阱,障碍物和防坦克散兵坑等等。
每一名德国装甲掷弹兵在进行反坦克防御时都应该注意以下步骤:
首先,坦克对于步兵来说并不是占有完全上风,简单的单兵武器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成为坦克的致命杀手,所以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1.等待并观察雷区和其它被动防御能否阻挡住敌人坦克。
2.如果步骤1失败,等待并观察手中或友军的短距反坦克武器(例如铁拳)能否抵挡。
3.如果步骤2失败,释放烟雾弹干扰其视角,然后以地雷,燃烧弹或手榴弹攻击。
4.如果步骤3失败,卧倒在你的阵地里,等待坦克开过。切不可在坦克面前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