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基地群:以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原为美“岛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1992年11月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交还菲律宾后,美国丧失了“岛链”中这重要一环。

属于

菲律宾

地区

东南亚

地位

军事战略要地

简介

近年来,美国在新加坡樟宜建立海军基地,逐步重返东南亚。素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的新加坡是国际海运枢纽,扼守马六甲海峡,控制由中东到东亚的海上石油运输航道,可东出太平洋,西进印度洋。战略意义不在苏比克湾之下。樟宜基地原来在自然条件和军事设施上均远逊于苏比克湾基地,只能供维修、休整、补充燃料之用。

但美军近年不断投入,加以改造,同时积极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协商,争取使美舰艇可进入这些国家的港口补给、维护。2001年3月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编队进泊樟宜基地标志着美军已重返东南亚,原来苏比克湾基地的职能已经由樟宜基地和关岛基地共同承担。

战略调整

以新加坡樟宜基地为中心建设新基地群

樟宜新港占地86公顷,其中79公顷用于作战基地,7公顷用于训练基地。2001年3月23日,樟宜海军基地第一期工程完工,美国和新加坡为联合改造扩建的深水航母码头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从此,这个原本是新加坡海军单独使用的小型军港,便成为美军重返东南亚的第一块“战略基石”。

经过扩建改造后的樟宜海军基地可供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在内的大型舰艇编队进泊,并且配有功能先进的自动储存仓库和自动监视系统。同时,樟宜新基地还建有罕见的全自动地下弹药库,能够贮藏包括大型“鱼叉”导弹在内的各种弹药,而且弹药的藏贮和搬运均由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处理。

第二期工程训练基地于2003年竣工,包括运动场所和娱乐设施。根据新加坡与美国签订的协议,竣工后的樟宜海军基地,其外港可容纳美军航母等大型船只靠泊,并为美军第7舰队及其他过往船只提供后勤补给和维修服务。

樟宜也由此成为美海军自撤出苏比克湾以来在东南亚开辟的第一处航母驻泊基地。

2001年3月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编队进泊樟宜基地标志着美军已重返东南亚。

此外,美军在进驻新加坡后还把建立新基地的目光“瞄准”了关岛和越南的金兰湾,并先后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以及澳大利亚达成协议。

一个以樟宜为中心的新的美军基地群正在东南亚形成。

密克罗尼西亚基地群

该基地群领土由美国管辖,以关岛的阿普拉港为核心,向南向北分别联结雅浦和塞班港。关岛位于西太平洋地区,北纬13.28度,东经144.45度,是夏威夷及菲律宾之间两千多个海岛中最大的一个,其面积约为549平方千米。

关岛上的阿普拉海军基地位于关岛西海岸中部,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之一。该海军基地既是美军在太平洋的前进指挥所,又是重要的后勤、舰艇维修补给、停泊维修基地。同时还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核潜艇基地。

阿普拉港(基地),作为美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之一,既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前进指挥,也是舰艇维修补给、停泊修整基地和唯一的核潜艇基地,能保障一个航母编队所需的装备。

该港位于关岛西侧,南依奥罗特半岛,北靠卡布腊斯岛,入口在奥罗特和防波堤西端之间,是岛上最大的天然良港。整个港口水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呈“T”字形,分为内、外两部分,共有码头39座(外港10座、内港29座)。外港水深12~14米,主要商用,共分三个锚泊区:北部是普通锚泊区、南部是海军A锚地、东南靠近内港进口是海军B锚地。内港水深10米左右,为海军基地,有水深10.4米的宽阔岸壁码头15座,多分布在西岸,东南岸是攻击潜艇基地。港内还有舰船修造厂,有2座干船坞,3艘浮船坞,其中1艘起浮能力达18000吨的浮船坞可修航母以下舰只。港内拥有千余栋军火库和储量为16万吨的油库。基地内还有水上飞机场1个,呈东西走向,长2500米左右,宽约400米。岛的中南部还建有一个地下弹药库,占地约36平方公里,库房230余座。

位于关岛中部的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也是该基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航空站位于阿普拉港南岸的奥罗特半岛,设有两条混凝土跑道,最大容量为180架飞机,是美国航空兵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侦察和反潜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驻有2个侦察机中队和1个反潜巡逻机中队,是美国海军对西太平洋实施空中侦察和反潜巡逻的主要出发基地,并可为进驻关岛的美军航母舰载机提供各项保障。[1]

基地部署

东南亚基地群构成V形封锁,陆海空部队齐备,美军在此建立“军事力量投放中心”的计划正在加紧实施,关岛已成为美国东亚军事部署的核心。美军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可在12小时内抵达亚太地区各国的领空。而美军核潜艇从关岛出发,到中国大陆沿海、台湾和菲律宾周边只需2—3天。

在西太平洋建立一条美军基地链

据美国国防部一些高级官员透露,美军在亚太的军事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美可能从韩日大规模撤军。据悉,军方正在考虑把在日本冲绳的2万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迁往即将在澳大利亚建立的基地。海军陆战队的调整,将不会影响到驻扎在日本的其他2.8万名官兵。在韩国,美军则计划在今年10月开始从朝鲜半岛非军事区和汉城地区撤出,但五角大楼对此还没有作最后决定,因为上述举措很可能被平壤解读为美军缺乏解决朝鲜问题的决心,因此美军可能最终达成一个折衷方案,即在缩减兵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驻韩美军的作战能力。二是增加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目前,驻亚太地区10万美军中,超过75%的兵力部署在韩国和日本,同时,绝大多数美后勤部队驻扎在新加坡。根据新的设想,美军将进一步加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军事力量,还将争取海军舰只重返越南水域停泊,陆军进驻菲律宾。三是增强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美军高级官员明确表示,在西太平洋建立一条连贯的美军基地链,目的是帮助亚太地区的美军加快转型为一支规模更小而机动性更强的军事力量,以应对新的挑战。美军军力悄悄南移,增强东南亚力量

早在布什上台之初,美国政府就开始酝酿亚太驻军的重新部署问题。2001年7月底,美国军方的《星条旗报》报道说,五角大楼已经准备对驻韩美军的基地体系进行调整,关闭部分分散及不甚重要的基地设施,计划将驻韩美军基地的数量从41个减少到26个。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召开的记者会上说:“我们理解冲绳人民期望削减驻日美军的愿望。我们会考虑此事。”与此同时,美军把建立新基地的目光“瞄准”了新加坡、越南的金兰湾和自己的领地关岛。美国在此前就先后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以及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希望租用泰国乌塔保和梭桃邑、印尼莫罗泰岛和比亚克岛等军事基地,还分别在泰国湾、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浮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维修基地,从而开始了美军军力悄悄南移、增强东南亚力量的步骤,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体系更趋完整。美国在世界各地寻找能迅速出兵的基地和跳板

“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美国安全战略重大调整,使美军的重新部署问题变得更加现实和紧迫了。“9·11”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使美国把保卫本土安全提高到安全战略的首要地位,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分散、隐蔽的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感到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不确定,不清楚今后将在哪里用兵,因此必须寻找能迅速出兵的基地和跳板。伊拉克战争后,驻欧洲美军总司令琼斯透露,五角大楼正在酝酿削减在中欧的军队和基地数量,将关闭或者缩小在德国的军事基地,并不再在欧洲部署重型坦克师,取而代之的是装备有轻型装甲武装的高速机动部队和空降兵。美军将在东欧国家设立一些军事基地、港口、机场和训练基地,以便将来成为快速前往中东、非洲和亚洲的“可靠跳板”。

在中东地区,美军已经悄悄进行驻军的重新部署工作。鉴于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种种表现,美国五角大楼决定大幅度减少其在中东的驻军数量。从4月开始,驻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美空军纷纷开始撤离。根据计划,美最终将会在波斯湾保留约1万人的驻军和100多架飞机,仅为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力量的一半。今后,美国在中东地区承担主要任务的,将是剩下的航空母舰和其他水面舰艇,以及在巴林的海军第五舰队的4500名官兵。在上述背景下,亚太地区的重新部署在所难免。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利用反恐战争的有利时机,将触角伸向了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先后在多个独联体国家设立了13个新军事基地,这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军事基地建在亚洲内陆。因此,不管美国官方目前如何表态,亚太地区的军力重新部署已是大势所趋,只是具体的方案可能还在同有关国家进行磋商。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美国将最终建立一支可以在世界各地,其中包括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新加坡、非洲之角和东欧大量基地之间轮流驻守的强大高机动性军队。

战略目的

东南亚基地群

调整同传统盟国关系,包围并威慑潜在对手

美国全球军力的重新部署,以及将亚太地区重心南移并建立东南亚军事基地链的设想,绝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在“9·11”后军事战略调整并实行军队转型的重大步骤,是美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具有“一石多鸟”的战略目的。首先是应对现实挑战。“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识到,自己面临的真正威胁来自恐怖活动,而恐怖活动产生的温床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地区。萨达姆政权垮台后,美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威胁得以消除,中亚和东南亚则成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这两个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国争夺激烈,关系微妙。在东南亚地区,还存在着南海海域和岛礁之争,台湾海峡也有潜在的军事冲突危险,被美国看作是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地区。所以,美在亚太军力的重新部署首先是为了增强前沿存在,应对现实挑战。

其次是调整同传统盟国的关系,并结交新盟友。近年来,美日、美韩关系因驻地美军一再违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韩日两国屡屡发生抗议驻地美军的示威游行和请愿活动,反美情绪在两国国内蔓延。所以,美军事专家建议,应该由战斗力不断加强的韩国军队担负起更多的防御任务,美军只需加强韩国几个关键据点的防御。沃尔福威茨更是强调,美军的这些调整,将不会冲淡美国对韩日的安全承诺,相反将减轻美军存在对当地政治势力的刺激,消除日本和韩国境内不断增长的反美情绪。

此外,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和一些中亚、东欧国家纷纷表示,欢迎美军前往当地驻扎,以便通过美军基地来实现经济和安全效益双丰收。对美国来说,通过驻军不仅可以将这些新基地作为平台,在未来战争中更快更直接地调动部队,增强美军的反应能力,而且可以结交新盟友,并对传统盟国暗含警告。

最后是包围并威慑潜在对手。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曾经构筑了以3个基地群为主的基地体系,即以日本横须贺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以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以关岛为中心的密克罗尼西亚基地群。冷战时期,这3个基地群遥相呼应,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和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依托,形成了对苏联和中国的围堵之势。冷战后,美撤出菲律宾的两个基地后,美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出现空白。“9·11”事件为美国打着反恐旗号重返东南亚并开辟新基地提供了新机遇。美国战略调整从来都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重目标,美国正在酝酿的亚太地区新的军事部署也是威慑潜在对手的重要举措,对中国也将形成潜在的、事实上的包围态势,给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