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简介
无畏级驱逐舰为苏联在冷战时期快结束前建造的一种反潜专用驱逐舰,为现代级的后型,排水量大于现代级,被俄海军称为“大型反潜驱逐舰”。首舰于1980年服役,最后一艘无畏级驱逐舰“潘杰列耶夫海军上将”于1991年7月服役。目前,无畏级驱逐舰从有两种型号,即无畏-I与无畏-II,全系列护卫舰共建12艘,现役7艘,全部装备俄罗斯海军,未出口。[2]
基地分布如下:“瓦西列夫斯基元帅”、“北莫尔斯克”、“哈尔拉莫夫海军上将”和“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部署在北海舰队;“萨波什尼科夫元帅”、“潘杰列耶夫海军上将”和“维诺格。
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部署在太平洋舰队。该级的第四艘舰“扎哈洛夫”号在1992年3月火灾后被拆解:“特里布兹海军上将”号1994年进入后备役,1995年机舱发生火灾,但到适当的时候可能会需要该舰。无畏号和“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已经被拆解,而“斯皮里多诺夫海军上将”号几乎不可能再使用。该级舰1972年10月通过设计论证。是“克列斯塔”Ⅱ级舰的替代舰,但却以“克里瓦克”级舰的设计为基础。定型为大型反潜舰。该级舰建造了12艘后便终止了计划,转而建造无畏Ⅱ级(1155.1型)。
该级舰的2个机库是并排布置的,用倾斜升降坡道与飞行甲板相连。舰上设有三防(核生化)和损管设备及海上补给装置。安装了主动减摇装置,箔条诱饵发射装置位于前桅的两侧和鱼雷发射管的内侧。“笼瓶”(CAGEFLASH)天线安装在主桅架上以及机库顶桅杆上。有迹象表明在SS-N-14发射装置的下发射管上有核武器释放机构或保险装置。
主要数据
满载排水量:8500t;标准排水量:6700t;舰总长:163.5m;舰宽:19.3m;吃水:7.5m;飞行甲板:长20m,宽18m。航速:29kh。续航力:2600nmile/30kn,7700nmile/18kn。人员编制:249人(其中29名军官)。动力装置:COGAG。2台燃气轮机,功率40.8MW。2台燃气轮机,功率10MW;双轴。[2]
导弹:8座SA-N-9“长手套”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指令制导,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2千米,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5千克,射高3.4~12192米,64枚导弹,4个发射通道。这些发射装置均布置在船体结构内部,用1.8米直径的盖板盖住。其中,4座位于首楼上;2座位于鱼雷发射管之间;2座位于后甲板室前端的反潜深弹发射指之间。2座四联装彩虹设计局(RADUGA)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指令制导,射程55千米,飞行速度0.95马赫,战斗部为5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或E53-72型鱼雷。若换装舰对舰导弹,其射程为35千米,战斗部重500千克。
“无畏”级驱逐舰
“无畏”级驱逐舰
鱼雷: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厘米鱼雷。反潜深弹:2座RBU 6000型12管回转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射程6000米,弹重3l千克,
水雷:布放26枚水雷的布雷轨。
对抗措施:2座PK-2和8座PK-10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美国气幕型降噪装置。2部“足球”B(“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酒杯”(电子侦察设备),6部“半杯”激光报警器(“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坐钟”(电子干扰设备)
火控系统:MP145雷达和光电系统。2部“冠钟”和“圆屋”C数据链。
雷达:对空搜索——“支柱对”雷达,F波段。“顶板”三坐标雷达,D/E波段。
对海搜索——3部“棕榈叶”雷达,I波段。
火控——2部“眼窝”雷达,F波段(用于指控SS-N-14导弹)。2部“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指控SA-N-9导弹)。“鸢声”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100毫米舰炮)。2部“低音帐篷”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30毫米舰炮)。
“塔康"——2部“圆屋”战术导航系统。
敌我识别——“盐罐”A和B型,“箱杆”A和B型。
舰载机进场控制系统——“防蝇纱”B(安在右舷机库)。2部“蝇钉”(nySpike):
声呐:“马颚”(“多项式”POLINOM)主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低/中频。“牝马尾(鼠尾)”主动搜索可变深声呐,中频。
直升机:2架卡-27“蜗牛”A直升机。
研发历史
无畏级导弹驱逐舰是苏联在“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的基础上,对“克列斯塔Ⅱ”级反潜巡洋舰进行改进而成的。虽然舰体结构基本未变,但也体现了前苏联新一代水面舰艇的某些特点。其重要舱室都有密闭式的防护系统,可以防止外界受污染的空气进入。全舰结构趋于紧凑,布局简明,主要的防空、反潜装备集中于舰前部,中部为电子设备,后部为直升机平台,整体感很强。[2]
装备情况
无畏级导弹驱逐舰共建造12艘,现役7艘,全部服役于俄罗斯海军,未出口。北方舰队:北莫尔斯克号、哈尔拉莫夫海军上将号、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太平洋舰队:萨波什尼科夫元帅号、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特里巴特斯海军上将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