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物数所”)是由原武汉物理所(始建于1958年)和武汉数学物理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于1996年合并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建成为以核磁共振波谱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和数学物理研究为主,积极开展原子频标等高技术研发,同时致力于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型国立研究所。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地址

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958年建立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

1958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成立。

195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

1961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同中南五省的广州电子学与半导体研究所等十二个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

1962年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

1970年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

1978年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

197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

1986-1988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建成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6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1年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武汉磁共振研究中心”于2001年建立,依附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所为挂靠单位。

2003年经中国科学院认可,该所与上海光机所联合设立“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

2003年,该所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2020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 研究特色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围绕国家需求和核心科学问题,发挥磁共振波谱及与生命科学交叉、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仪器研制方面,多次获基金委、科技部等国家重大科学(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开发)专项的支持,仪器研制已逐渐成为研究所的特色和优势。

• 科研获奖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58年以来,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近30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国家星火科技奖以及中科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申请专利175项,获授权专利130项。所内专家领衔主持了一大批包括“973”、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重点项目,年科研合同经费已达2亿元。并创造了中国国内首台且唯一的光频原子钟、中国国内首台且唯一的离子微波频标、中国国内首台且唯一的小型化CPT原子钟等在研究所研制成功。

• 论文发表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98年以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Science,PNAS,JACS,PR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300多篇,其中JCR-Top10%以上论文比例占19.7%;申请专利261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授权专利181项(其中发明专利9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41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SCI论文每年为160篇左右,其中Science,PNAS,PRL,JACS等JCR Top15高质量论文占总数的35%。

• 成果转化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其高精度原子钟持续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其拥有核心部件知识产权的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已实现产业化,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已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的领军者。

学术期刊

《数学物理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由数学家李国平教授于1981年4月创刊。以刊登数学与物理科学的边缘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代表学科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主综合性学术刊物。被评为2001年度“百种中国杰出期刊”;2001年度影响因子在中国国内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国家核心期刊。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数学评论”、美国“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引文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文摘)收录。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为SCI收录刊物;2001年度影响因子在SCI收录的中国国内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核心期刊。

《波谱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波谱学杂志》是中国国内磁共振波谱领域唯一的学术性期刊,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创刊于1983年6月。

作为磁共振学科知识创新的传媒和载体,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及时报道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造性、高水准的研究论文。主要报道波谱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进展,具体内容包括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自旋共振(ESR)、核电四极矩共振(NQR)、激光磁共振(LMR)等。

被多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如美国《化学文摘》 (C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物理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等,同时被英国出版的综述评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美国出版的《Progress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等国际核磁共振研究方面的权威刊物引用和收录。《波谱学杂志》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物理类核心期刊,化学类重要期刊。《波谱学杂志》是中国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ChinajournalNet)》、《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曾分别荣获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湖北省优秀获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省专业技术类精品期刊期刊奖;199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1999年还被列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点创建期刊";并分别在1999年、2001年、2006年和2008年获得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专业技术类十大优秀精品期刊。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2014年7月4日,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东风、副厅长郑春白率领成果处、高新中心、政策法规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来该所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开展专题调研。

2014年6月13日,由宁波市宁海县副县长陈陵际研究员带队、12家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组成的科技考察团来到该所,对该所高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考察。

2013年9月13日,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冯仁国一行考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开物产业园,并参观了中科创新和光机电高新技术孵化中心。

2013年9月12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冯立一行专程到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开物产业园进行调研。

2011年11月2日至5日,由中国科学院参与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光谷国际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光博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2011年11月2日,武汉物数所参加第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

2011年7月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第四批资助人才(团队)项目公布,武汉物数所王玉兰研究员申报的“代谢组学应用”项目入选,并获60万元专项资助,这是该所首次获此支持。

2010年11月18日,武汉中科开物高科技产业园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盛大开园,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等领导出席开工庆典。

国际会议:

2015年7月5日-10日,第27届国际激光雷达会议于在美国纽约召开。

2015年6月28日,第四届国际磁共振波谱学前沿研讨会在武汉成功召开。

2014年7月21日-7月25日,第二十届差分方程及应用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4年5月19-20日,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转化医学代谢组学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2013年7月18-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及法兰克福高等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为期六天的第六届原子团簇碰撞国际研讨会。

2013年6月19日至21日,“低维量子多体系统理论和实验”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主办,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协办。

2012年10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暨第四届海峡两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召开。

2012年6月23-27日,由武汉物数所承办的第五届冷原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ISCAP-V)在长江三峡成功举行。

学校文化

形象标识

标识说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整个图形由变形字母“WIPM”组成,为武汉物理与数学所的英文简称;圆球代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圆球与弧线象征物质在深邃的宇宙空间里运动,具有电离层物理的学科特征;左侧图形为圆规形状,代表数学物理学科;组合图形像汉字的“人”字,表示以人为本的理念,又像一个人在奔跑、跨越,含有锐意进取和追求卓越的意义,图形像大写的英文子母“A”。

优良传统

所风

:开拓、求实、团结、奉献

所训

:献身科学、锐意进取,恪尽职守、谦恭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