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12月末,新式陆军自强军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组建。

自强军是甲午战争期间,由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之洞建立的。自强军悉仿德制,驻防江南,对开化社会风气、加强防务起过积极作用,带有浓厚的"御侮"爱国色彩,是中国近代新式陆军的开端。

中文名

自强军

相关人物

张之洞

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清廷中的有识之士看到"必全按西法,庶足以御外侮"。暂署两江总督张之洞呼吁迅速编练新式陆军。他认为:"非认真依照新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侮之资",提出"拟在江南练陆军万人,而以洋将管带操练"。1895年12月2日,张之洞向清廷递上了《选募新军创练洋操折》,将自强军开办情形专案具奏

自强军

自强军计划上奏清廷,很快得到了批准,正式组建。自强军仿德国营制,设步队八营、马队两营、炮队两营、工程队一营。步 队每营250人分为3哨,马队每营180骑分为3哨,炮队每营200人分为4哨,工程队1营100人,医官、兽医、枪匠、伙夫、马夫等另备。全军兵士额2860名,士兵挑选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身体健壮且无劣迹者,皆从江苏、安徽两省农村招募,年饷40余万两。共聘德国军官32人,不仅担任训练教官,且掌营、哨两级指挥实权。全军设统带一人,营管带11人,哨官20人。1896年2月刘坤一回两江总督本任,张之洞调湖广总督本任,自强军由刘坤一接办。

历史发展

自强军军官

自强军驻扎南京,在城内购建营地营房,进行操练。并设立营务处管理全军营务,江宁知府钱询为自强军洋操提调,总理营务处。1896年8月,全军移驻吴淞,原吴淞驻军移扎狮子林炮台,腾出营地操场,供自强军训练。

自强军在吴淞安顿以后,开始了正规的军事操练。为了督操方便,将步队8营分为左右两翼,每翼4营,士兵们开始了紧张的训练,每天几乎“无一刻之偷闲”。步队使用的武器是1888年新式小口径双筒毛瑟枪,炮队2营使用武器分别是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及英国麦克信七生的半后膛钢炮各6尊。马队操练器具主要是长矛,炮队马队士兵则都备有新式小口径双筒马枪。1897年5月1日,自强军在吴淞举行阅操,邀请了驻沪各国领事、水陆团练各将弁共170余人观看。阅毕,上海的西文报刊评论说:“此军人人体气强壮,枪械整洁”,步队“听其扳机作势之声则千人一律,及装药放响则初次不齐,二、三次较佳”;炮队钢炮“皆精利之器,光洁绝伦,……炮手之技洵称敏捷”;马队“操亦甚精,进退徐疾,皆如人意”。连当时江苏巡抚赵舒翘视察自强军时,对其“行军阵法”,也发出“江南诸军无如自强军”的感叹。国内舆论更对自强军“士躯之精壮,戎衣之整洁,枪械之新炼,手足之灵捷,步伐之敏肃,纪律之严谨”,赞叹不已。大阅操的成功,使自强军名声大振,令中外人士有耳目一新之感。

1898年5月,新任自强军统带江南提督李占椿带军移驻江阴,以便与镇江上游诸军相互联络,自强军加入了江防行列。这时期,自强军遣散了洋将,全归华将自统。军队营制上增加了江南提督亲兵一哨。全军在靠近江阴沿江炮台附近,择地驻扎,以备有警时与炮台互相策应。1898年9月,刘坤一谕:三十七营防军练洋操,每哨由自强军酌拨排长一名充任教习,一切操法都按自强军的章程。自强军调出排长的缺额,由统带另行募补,又将自强军新纂之《西法类编》一书分发江南防军各营旗,责成营哨官诵习。

1901年9月清廷下旨命自强军“将亲兵一哨仍留下”外,“所有马步炮各营借原领军械等项”调往山东,“交袁世凯酌量分布和训练”,并入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05年春与武卫右军合编入北洋常备军第四镇(统制为吴凤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