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陕西、甘肃南部,是中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以干燥的干皮、枝皮、根皮入药。是中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属限量收购的中药材品种。
恩施紫油厚朴
恩施紫油厚朴因其质量“紫色而油重”的特征而冠名,是鄂西地区(包括重庆,即原川东地区)的小凸尖叶型地方品种,经过恩施独特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厚朴商品药材,并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湖北省的道地药材。药用价值厚朴药理作用广泛,是国内治疗肠胃疾病中成药的重要组方之一,全国制药工业中,利用厚朴配方的中成药就达200多种。中国医学宝库中的千古良方——藿香正气方中就有厚朴。藿香正气水、香砂养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舒肝丸、胃肠安丸等20多种常用中成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药就是厚朴。
恩施紫油厚朴
以厚朴为原料的多种中成药大品种已经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同时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厚朴叶的加工和出口,开创了厚朴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产地环境
湖北省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产区内无工业化污染,为恩施紫油厚朴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水源经检测,空气SO2、氯化物未检出,NO2日均值变幅,平均值和TPS变幅、平均值四项质量指标均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要求。水质各项指标符合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要求。
恩施紫油厚朴产区土壤肥沃,多为黄棕壤和棕壤。其中黄棕壤土地面积为225万亩左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8%,棕壤土地面积20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35.1%。土壤有机质含量3.97%—5.47%,全氮含量0.1884%—0.2486%,碱解氮含量202毫克/千克—263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8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75毫克/千克—165毫克/千克,PH值5.5—6.5。通过对产区土壤采样检测,铅、镉、砷、贡、六六六、滴滴梯,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要求。[1]
历史渊源
厚朴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生产、加工和应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都有收载,也为各版《中国药典》所收载。
恩施紫油厚朴
汉末,据《名医别录》载“厚朴,今出建平(今恩施属当时的建平郡)、宜都极厚、肉紫色为好”。苏颂也认为“皮极鳞皱而厚,紫色多润者佳,薄而白者不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诸名”。
《实用中医药》(1958年熊梦绪著)载:“厚朴产四川、湖北等地……以鄂西、川东一带生产的品质最好,……均以皮部肉厚达3分(即1厘米)左右,香浓油多,质细色紫,嚼之无渣,味带辛辣的为佳”。
《湖北省林业志》载:“厚朴,恩施双河桥所产最为著名,皮厚、质细、油性重、香气浓、断面棕色、内表深紫色,称为‘老山紫油厚朴’,被誉为上品”。
恩施紫油厚朴栽培初始恩施市新塘乡双河桥。相传500多年前(1500年前后),当时廖、张、李、王、赵等姓人家从湖南迁到恩施双河水杉坝垦荒居住(这一带是荒无人烟的水杉林,因此而得名“水杉坝”)。当时,人们利用这里的地理生态环境,以栽种经济林木类的厚朴为主而约定成俗:凡生儿育女,须栽厚朴一坡(一般100-120株),待儿女长大成人,砍伐后剥皮,经加工出售,以备置婚嫁用品。
如此代代相传,恩施市境内迄今仍有10多棵百年树龄以上的厚朴树,其中2颗最大的厚朴树被当地人们称之为“厚朴王”。在恩施发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有府县颁布的种桑、植桐、栽漆、育厚朴、播乌桕劝令的石碑,可以看出,清代当地政府已经对厚朴的种植进行指导。
20世纪30年代,茂密的厚朴林已将水杉林取代,从此双河桥的厚朴知名度逐渐扩大,武汉、湖南、四川、江西、广州、省徽等地的药商纷纷到该地收购厚朴并集中在水杉坝加工。然后将产品转运到四川成都、武汉、长沙、南昌等地销售,并整装出口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使恩施紫油厚朴享誉中外。
恩施紫油厚朴
新中国成立后,恩施紫油厚朴种植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50至60年代先后建立了国营太山庙药材场、大山顶药材场和双河长岭岗公社药材场,初步形成了以种植紫油厚朴为主的专业药材场圃。据历史资料统计,全县当期紫油厚朴种植面积为166.6公顷。20世纪70年代,国家在厚朴主产区建立了湖北恩施(双河)、四川都江堰、广西资源、浙江景宁四个万亩厚朴基地,恩施双河为其它产区提供了大量厚朴种子、种苗。厚朴的种植、加工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下,恩施紫油厚朴种植快速发展。1972年湖北省药材公司将恩施市列为厚朴生产基地,并在双河长岭岗药材场建立了万亩厚朴林。在其影响下,全县相继建立了20多个专业药材场,仅双河以种植紫油厚朴为主的大队、小队药材场就有10余个。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厚朴市场行情飙升,当地农民无节制的砍伐,导致厚朴面积锐减。据历史资料统计,恩施市药材公司1952至1985年共收购厚朴23万担。至90年代初,恩施成年厚朴林留存面积不足万亩。而厚朴采收年限在10年以上,造成接下来10多年内,紫油厚朴有名无货的尴尬局面。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的实施,厚朴产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道路。2001年,厚朴同时列入国家和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年,厚朴又被列入“十一五”重大项目“湖北省地道药材生产和质量规范体系的建立”。[2]
2008年,恩施州、恩施市决定以恩施双河为中心建成厚朴旅游产业带。首先,沿恩鹤公路两边打造“恩施紫油厚朴百里长廊”,形成一个集厚朴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厚朴风景线。其次,建立以恩施商家湾林场为主体的“厚朴主题公园”,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研教学、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恩施紫油厚朴旅游区。通过厚朴旅游文化的建立推动新农村的建设,由旅游业带动当地饮食、休闲、购物、娱乐等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提供平台。[1]
2010年,恩施紫油厚朴被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恩施市新塘乡、鹤峰县中营乡、宣恩县椿木营乡,是湖北省首个“一区跨三县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恩施紫油厚朴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六个重点地道药材品种[2]。
生产情况
1988年是恩施紫油厚朴收购量最高年,为2120.8吨,占当年中国厚朴(包括温朴)收购量的60%。
2010年,恩施紫油厚朴种植面积31.2万亩,其中,建成了以新塘乡双河长岭岗为中心的厚朴规范化种植基地5000亩,同时建成了相应的恩施紫油厚朴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建立了母本园500亩,育苗基地250亩,指导公司和农民办育苗基地500亩。年提供优质厚朴种子10000公斤,苗木400万株,为从源头上控制种子、苗木质量,提高厚朴规范化种植水平创造了条件。同时辐射周边厚朴种植面积近30万亩,种植规模在中国首屈一指。厚朴产量1000吨左右,占中国厚朴(包括温朴)产量的30%。[2]
恩施紫油厚朴
2013年,恩施市双河乡、宣恩县椿木营乡、鹤峰县中营乡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成长达50千米的紫油厚朴百里长廊。示范区内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人次,建立示范户2400户,示范面积800公顷。产品荣誉
2005年08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恩施紫油厚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恩市政[2004]6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市辖行政区域的崔坝镇、沙地乡、太阳河乡、红土乡、新塘乡、白果乡、板桥镇、盛家坝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一)种名
厚朴。
(二)栽培技术
1.立地条件:选海拔600至1700米、黄棕壤或棕壤、pH值5.5至6.5的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的地方栽培。
2.种子采集与贮藏:每年9月,在原产地区域内采集10年以上的厚朴树的成熟种子,进行处理贮存。
3.选种:在播种前,选种子饱满,色泽鲜亮,千粒重不低于140克。
4.播种、育苗:每亩播种不少于24千克;苗木高不低于30厘米,地径≥0.8厘米。
恩施紫油厚朴
5.移栽:采取穴栽穴施技术。移栽穴深20至30厘米,宽30至50厘米。每亩100株(株行距约2.6×2.6米)。田边地角因地制宜栽培。(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夏至前后,选树龄10年以上的成树采收。采收方法:从树生长的地表每间隔40厘米左右横向割断树皮,然后顺树干纵割,用起皮刀剥取树皮,较细小的分枝和树根,用小木槌捶打,使皮木分离,然后剥取树皮。
2.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分档→?水→发汗→干燥→蒸软→卷筒→扎线→切齐→干燥→包装→入库。
工艺要求:将树干皮置于沸水中煮5至8分钟,取出堆置洁净处,覆盖青草“发汗”,待内表面呈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卷成双筒状,用十字堆码法,自然晾干。根皮和枝皮自然晾干。
(四)质量特色
1.感观:
干皮:呈单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外表面黄褐,有细密的纵纹。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纤维性,显油润。
根皮:呈单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表面土黄色或灰褐色,内表面棕色,断面纤维性。
枝皮:长条状或卷筒状,外表面褐色,内表面紫褐色,断面纤维性。
气味:气香,味辛辣、微苦。
2.理化指标:
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C18H18O2),干皮、根皮≥4.0%,枝皮≥2.5%,水分≤14%(均以干燥物计)。
专用标志使用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恩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