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房花耳草(拉丁学名:Oldenlandia corymbosa L.)性状特征一年生草本,茎及枝四棱柱形,分枝多,直立或蔓生。叶对生,近无柄,膜质,线形,两面略粗糙,中脉在叶面下陷,生于沟边草丛,河边,开阔地,林缘草甸,路边,山坡,田边,田边路旁。花冠白色或粉红色,管形,长2.2-2.5毫米,喉部无毛,花冠裂片长圆形,短于冠管;雄蕊生于冠管内,花丝极短,花药内藏,长圆形,长0.6毫米,两端截平;花柱长1.3毫米,中部被疏毛,柱头2裂,裂片略阔,粗糙。

中文名

伞房花耳草

茜草科(Rubiaceae)

拉丁学名

Oldenlandia corymbosa L.

植物界

耳草族(HedyotideaeCham.etSchlecht.exDC.)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百合目

亚目

早期的分类系统(Cronquist system)将茜草科分类在茜草目内。

别名

水线草

亚科

金鸡纳亚科(Cinchonoideae)

蛇舌草属

伞房花耳草

命名者及年代

(L.)Lam.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贵州,四川,台湾,云南,江西

保护级别

无危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是否中国特有

真耳草组

形态特征

伞房花耳草

一年生柔弱披散草本,高10-40厘米;茎和枝方柱形,无毛或棱上疏被短柔毛,分枝多,直立或蔓生。叶对生,近无柄,膜质,线形,罕有狭披针形,长1-2厘米,宽1-3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楔形,干时边缘背卷,两面略粗糙或上面的中脉上有极稀疏短柔毛;中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平坦或微凸;托叶膜质,鞘状,长1-1.5毫米,顶端有数条短刺。花序腋生,伞房花序式排列,有花2-4朵,罕有退化为单花,具纤细如丝、长5-10毫米的总花梗;苞片微小,钻形,长1-1.2毫米;花4数,有纤细、长2-5毫米的花梗;萼管球形,被极稀疏柔毛,基部稍狭,直径1-1.2毫米,萼檐裂片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具缘毛;蒴果膜质,球形,直径1.2-1.8毫米,有不明显纵棱数条,顶部平,宿存萼檐裂片长1-1.2毫米,成熟时顶部室背开裂;种子每室10粒以上,有棱,种皮平滑,干后深褐色。花、果期几乎全年。

化学成分

含有熊果酸、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酸等三萜成分,挥发油成分有十二烷β-damascenone、十四烷、β-紫罗兰酮、月桂酸、软脂酸、肉豆蔻酸、六氢假紫罗兰酮、十五酸十六酸甲酯、十六酸、十七酸、植物醇、亚油酸、十八酸等。还含有氨基酸: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结氨酸、异亮氨酸等。

生长环境

生于沟边草丛,河边,开阔地,林缘草甸,路边,山坡,田边,田边路旁。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

:非洲;非洲热带;美洲大陆;美洲热带;喜马拉雅山地;亚洲热带;越南。

国内分布:

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主要危害

此草生于旷地、田边、路旁及湿润的沟边,为旱作地、蔬菜地及稻田埂的常见杂草。

防除方法:同铍果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