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致富之路
2010年,六敖镇尖坑山村被评为第八批“市级文明村”。这也是该村继获得2009年台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县先进党组织后的又一殊荣。
尖坑山村共209户707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柑橘种植。从2007年开始,该村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全面建设小康型乡村,取得丰硕成果。当年,在县林业部门和镇里的帮助下,该村投入35万元,开山修路,发展经济果林。在村集体资金薄弱的现状下,村两委班子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完成村办公楼、老年活动室、健身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拆除40个露天粪坑,组建专职保洁队伍,并对村自来水管线进行改造。
2009年,该村又进行农电网改造,还对村主要道路予以拓宽和绿化,组织成立尖坑山柑橘专业合作社。“下一步,我们打算对村里的支路进行改造硬化,同时抓住低山缓坡开发的有利时机,盘活资源,带动村民更好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书记金小凤憧憬道。
代表人物
主动让贤的女书记
坑山村村支书金小凤
省级文明村、县级先进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第一村……曾几何时,台州三门县六敖镇尖坑山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年年负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谁也不太愿意担任村干部。1999年,原本是村计划生育服务员的金小凤被推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当就是12年。12年来,金小凤亲力亲为,让尖坑山村一年一个变化,从过去的荒凉走到而今的繁荣。眼看村里有模有样,金小凤却选择让贤,而今,她做起了镇敬老院副院长,但在村民心中,她永远是好书记。今天,让我们走进金小凤,去了解平凡的农家妇女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十五六岁时,我是村子里生产队的小组长,我们平时就和男人一样下地里干活。后来在村里做赤脚医生,帮忙卖药。村里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我在那里做服务员。在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成为村里的妇女主任……”往日的生活,金小凤是历历在目。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是干劲十足、能力为大家共睹。
1999年,六敖镇推荐她做尖坑山村党支部书记。“突然让一个女人带领大家去生产、去工作、做产业调整。我自己都没转过弯来。再加上当初村子里一片空白,不但没有钱,还欠了一屁股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金小凤说,面对村里的窘境,她真的很急,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领着大伙干。当领导找她谈话,想让她担起这个重任时,她确实没有信心。
然而,正所谓“天生德于予”,或许,冥冥之中,重振尖坑山村的使命,注定落在金小凤的身上。那年,33岁的金小凤在村两委和村民们的一再要求和极力支持下,硬着头皮走马上任。虚心的她一开始要求只任副书记,在经过三四个月的工作适应之后转为书记,全面负责尖坑山村的各项工作。
尖坑山村地处山脚下,共有700多名村民,213户人家,大多以务农为主。1999年,村里没有一分钱,负债累累,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在这一年里,金小凤在镇领导的帮助指点下东奔西跑,与各部门打好关系。贫困村要快速改变贫困面貌,加快道路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当时村里有条1.8公里的黄泥路,金小凤卖掉了一些山里的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了顺利修建道路,她带头先把自己兄弟家的房子拆掉,并且没有赔一分钱,这些事情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接下去的工作开展得相对顺利。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金小凤努力筹钱,最后终于争取到22万,将村子里的卫生、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到位。2005年,她向信用社贷了款,盖起了办公楼。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又带领村民修理河道,为每家每户接上自来水。在这些工程中,金小凤和村民们一起搬砖搬土,几乎都是靠自己动手。“身在其职就要把事做好,每个人都出点力,办事情就容易一些了。”金小凤描述起当年的情景,脸上依旧带着欣慰的笑容。 2007年,村里向林业局争取到11万元钱,进行高山缓坡改造,所有的荒地都载起柑橘,目前可收获的已有四、五百亩。从前年开始,他们还成立了尖坑山村柑橘合作社,这个小山村的收入也从过去的空白渐渐发展到现在每年都有十万元左右的收入。
自2004年开始到现在,村里每年都给村民们买医疗保险。“村里多出钱,村民们自己也出一点,能考虑到的、能办到的,我们尽最大努力为大家做到。”金小凤说。
今年3月,村里进行换届选举,大家依旧推金小凤,出人意料的是,她却主动让贤了。“在这个位置上做了12年,就眼前来看,别的我都挺放心了,细细想来应该做的也都做好了。今年我55岁,可以退了,让年轻人上,把机会留给他们,以后上任的干部可要好好工作,带领我们的尖坑山村走上更好的道路。”其实,在去年8月,金小凤就已经提出辞职,她告诉记者,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主动辞职的她去了哪儿呢?采访当天,我们就是在六敖镇服务中心见到金小凤的。今年1月,金小凤来到这里,她要留下来为老年人做服务。
据六敖镇党委委员杨玉素介绍,目前该镇养老服务中心共有30多个老人,其中托养的有5个,重度残疾的也有5个。中心共有3名管理人员,金小凤主要负责卫生和食堂工作。“事实上,我们也是分工不分家,平时都在这里,有什么事都一起商量,有工作都一起做。晚上值班也都在,万一有什么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让老人宽心,我们自己也放心。”金小凤说,晚上10点,他们都会全面地巡视一遍,看看老人们是否都睡好了。
今年64岁的林泽欢,在中心生活了5年,他说自从金小凤来了之后,这里改变很多,整体干净了,连衣服也有人帮着洗。“这里每个人都喜欢她,要是不见她一天,大家都急着找,到处问她去了哪里。”
记者在服务中心的食堂、菜园以及老人居住的宿舍走了一圈,发现一切都被打点得井井有条。
“我自己年纪也大了,来这里跟老人聊聊心里觉得很开心,我要做好服务工作,让老人的子女们都能放心。另外我一定要把卫生搞好,让大家伙居住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时,金小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