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政治、艺术等方面阐述了伊文思不同时期作品的成就及其内因,呈现了其电影与他的祖国荷兰,与他所信仰的理想国苏联、东德,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及影响。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3401379

页数

400 页

定价

55 元

作者

孙红云、胥弋、[法]基斯·巴克

丛书

光影译库

内容简介

尤里斯·伊文思(1898—1989)的一生几乎涵盖了20世纪的电影史。他在电影史上的杰出地位,不仅在于其创作生命周期长达60多年,有60多部作品问世,还在干他总是一位电影先锋,无论在美学还是政治,在电影观念还是技术上,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他在“诗意电影”与“政治电影”、“西方”与“东方”之间,矛盾地切换着自己的人生和创作。

作者简介

孙红云,中国电影资料馆博士后,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纪录片理论研究。著作:《真实的游戏:西方新纪录电影》。译著:《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等。

胥弋,中法文化出版人,吉林出版集团“中法文化之旅丛书”、“光影译库”、“左岸译丛”主编。译著有:《三十七度二》、《亚洲信札》、《追寻杜拉斯的足迹》等。

基斯巴克(Kees Bakker),法国图卢兹电影资料馆馆长。曾担任伊文思欧洲基金会的协调人,专门从事(纪录片)影视史论研究,编著有:《伊文思与纪录片》。

目录

导 言 /001

第一部分:伊文思电影类型研究

运动之歌(荷)安德烈·斯图夫基斯 /003

《四万万人民》与团结电影(加)托马斯·沃 /035

一场战争的两种观点(法)基斯·巴克 著 /049

两个“中国”?孙红云 /066

伊文思电影的音乐和声音(法)克劳德·布鲁内尔 /084

纪录片的搬演(美)比尔·尼科尔斯 /101

诚实、坦率的搬演:重构现实(英)布莱恩·温斯顿 /113

第二部分:伊文思与西方纪录电影

一种特殊关系:伊文思与荷兰(荷)伯特·霍根卡普 /129

《塞纳河畔》与50年代法国纪录电影(法)米歇尔·拉尼 /143

两封书信之间(德)君特·乔丹 /156

伊文思与意大利纪录电影(意)维尔吉利奥·托西 /180

伊文思与新拉美电影(智)蒂齐亚纳·帕尼萨·蒙塔纳里 /193

一次富有成效的相遇(法)让—皮埃尔·塞尔让 /202

第三部分:伊文思论纪录电影

先锋纪录电影笔记(1931) /211

纪录电影的艺术力量(1932) /214

纪录电影的创作方法 /217

好莱坞(1936) /225

好莱坞笔记(1936) /228

《西班牙土地》上映的演讲(1937) /237

纪录片:主观性与蒙太奇(1939) /241

纪录电影中的重复和搬演(1953) /252

电影与进步(1963) /265

第四部分:伊文思与中国纪录电影

我与伊文思(法)玛瑟琳·罗丽丹 /273

伊文思的中国情 司徒慧敏 /285

伊文思留下的…… 司徒兆敦 /294

伊文思与罗丽丹的中国缘 单万里 /302

一位电影人和一个国家的传奇张同道 /310

伊文思:少数派报告及其他……张献民 /329

第五部分:“伊文思与中国”访谈录

《愚公移山》领队钱李仁的访谈 /337

《愚公移山》摄影师李则翔的访谈 /341

《愚公移山》领队吴梦滨、翻译陆颂和的访谈 /345

张献民《风的故事》的访谈 /358

尼古拉·菲利贝尔《风的故事》的访谈 /371

伊文思生平年表 /382

主要作品目录 /386

编者后记/389

丛书信息

光影译库 (共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现代自然》,《电影明星们》,《日本异色电影大师》,《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库布里克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