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2年11月,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成立华东体育学院,是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前身。
1956年2月,华东体育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校名由书法家舒同题写,贺龙元帅亲自莅临上海,选定清源环路650号为新校址,学校当年夏迁至新址。
195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2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撤编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上海体育学院恢复建制;同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1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以上海市为主。
2002年10月,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新的上海体育学院。
2003年,学校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举行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
2015年11月,中国乒乓球学院通过审核成为国际乒联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
2017年8月,“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在上海体育学院揭牌成立;9月,上海体育学院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启动建设。
2018年3月,上海体育学院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6月,学校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9月,全国首个电子竞技解说专业在上海体育学院开课;同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实质性并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上海体育学院徐汇校区。
2019年8月,中国体操学院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中国体操协会和上海体育学院协商一致,共同组建成立中国体操学院;9月,上海体育学院—澳门理工学院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课程开学典礼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课程为澳门首个合办体育学博士学位课程;同年,学校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11月,上海体育学院新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应用心理和工商管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11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24个。[9]
中国乒乓球学院 | 运动训练(乒乓球方向) |
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演艺方向) |
休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旅游 |
运动科学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康复治疗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展开表格师资队伍上海体育学院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此案是,学院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2017年,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发展方针,师资队伍包含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NAK)外籍院士、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独立理事、美国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控中心(CDC)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原主席、国际软式网球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等高水平师资力量。教师队伍中多人荣获“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教师队伍中包含世界冠军、运动健将,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9]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陈佩杰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学校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周成林、刘宇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毛丽娟、刘宇、庄洁、黄海燕、郭玉成 |
上海市领军人才 | 刘宇 |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 刘宇 |
展开表格学科体系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6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体育、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其所属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反兴奋剂学、体育传播学)。体育学、心理学和兴奋剂检测上海研究院,分别入选市教委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9]
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基本覆盖了学校所有本科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理
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
教学成果
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了常态化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项1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和全国唯一的“乡村振兴奖”;在主赛道实现体育类高校零的突破,获得全国银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0余篇硕、博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本科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学校建立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探索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9]
学校曾获得5枚奥运会金牌、1枚奥运会银牌、5枚奥运会铜牌、28枚世界锦标赛金牌、39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记录、2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为上海市获得了18枚全运会金牌。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通过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实地评估。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落户上海体育学院。与中国篮协和中国田协共建篮球学院和马拉松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7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 |
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 | 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 |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舍有两部分组成:老大楼(1988年建成,约4087平方米),新大楼(即图文信息大楼,2006年建成,约7450平方米),总面积约为11000多平方米。
老大楼藏有84万余册图书,其中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图书30多万册,此外还设有多个自习室。
新大楼设有七个阅览室/区(报纸•阅览检索区、图书阅览区、中文期刊•体育图书阅览室、研究生论文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一个期刊库房。新大楼有中外文体育及相关专业报刊500余种,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书、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料,例如读秀,中国知网,Ebsco,Elsevier等)。[17]
学术期刊
建立世界顶级体育学术期刊平台,编辑出版发行了3本学术刊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入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专栏有:专题论坛、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
《运动与健康科学》是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健康与养生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体育学术论文。
《中国体育教练员》是为中国体育教练员服务的专业性刊物,主要栏目有专稿、科学训练、理论与探索、教练论坛、封面人物、岗培之窗、专家提醒、大赛纵横、国外体育透视、大视野、教练园地、运筹帷幄、桃李丝语等。
科研成就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主要承担了国家哲社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8项、是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体育类高校、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等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和20多项课题研发单位、是唯一荣获“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9]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获奖年份 |
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中国游泳运动训练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合作交流学校已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成功立项国家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5个。与美国怀俄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建2个海外中心。是中国“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中国-俄罗斯体育教育联盟”和中国-中东欧大学体育教育与研究联盟。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硕士联合培养。[9]
知名校友
学院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生13300余名、成教生近9800名、专科生2200余名。其中包括雅典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刘翔的教练孙海平、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杜丽的教练王跃舫、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员马良行、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国际乒联新一届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等一批杰出校友。[5]
体育界 | 孙海平 | 陈忠和 | 施之皓 |
邹市明 | 吴敏霞 | 丁宁 |
王梁 | 张瑞林 | 卓贤麟 |
左秀娣 | 刘尚 | 韦剑 |
王跃舫 | 高淑英 | 盛泽田 |
展开表格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海体育学院在文科实力排名第92名。[12]
2021年1月3日,《2020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发布,中国141所内地大学海外传播力综合指数中,上海体育学院排名第133位。[13]
2022年2月9日,入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3月,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5]
2022年12月,入选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8]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校徽
校徽
学校校徽为由舒同题写的校名的长方形印章。校标
学校校标由象征遇到农场的椭圆形团和寓意火炬的红色飘带型图案构成,椭圆形团中央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2”,下方的绿色圆环上为舒同题写的校名字样,其外侧白色圆环上为英文校名字样。
校标
精神文化校训
身心一统,兼蓄竞攀。
办学铭
上海体育学院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潜心探究先进体育学术理念,奉体育为人之完整教育,循“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之思想,倡“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之教风。学校初创,诸事艰辛,然师生莫不竞相共勉,以苦为甘,一时从教治学靡不斐然向风,凡所举措,屡开国内体育教育新风。
新世纪国昌民阜,树现代体育大学之目标,遵“身心一统,兼蓄竞攀”之校训,夯基础之实、重技能之强,厚积薄发,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治校者当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塑各尽其才人文环境。教师当学高为师,身正垂范,以时代精神践行师职。学生当慎思明辨,砥节砺行,怀广远理想服务社会。
上下一体,万方同心,绍续先贤魂脉,身肩时代重任,薪传体育学术,尽展竞攀气度,彰显更快、更高、更强之奥林匹克精神,向未来之势,耀民族之光。
校歌
《上海体育学院校歌》 |
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手牵手,相聚绿色校园,拥抱明天,似青春年少不变。心相连,你我彼此挂念,期待未来,一起奔向世界之巅。经历风雨是生命的瞬间,兼蓄竞攀是我们的信念,万语千言的默默的,声声呼唤似爱无边。多少年,难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灿烂容颜。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释放我们的青春火焰。我们青春的火焰。 | 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再牵手,难忘绿瓦校园,无尽的爱,似春雨洒落人间。情相随,你我再看一眼,燃烧岁月,青春无悔似水流年。经历风雨是生命的瞬间,兼蓄竞攀是我们的信念,万语千言的默默的期许,面对未来一往无前。多少年,难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灿烂容颜。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释放我们的青春火焰。我们青春的火焰。 |
社团活动
学校有特奥志愿者团、SPS花样跳绳社、音乐协会、推拿社、CPS街舞社、上体彩云支南协会、学研公社、上体志愿者服务团、上体仪仗队、啦啦操社、上体心理协会、上体红十字学生分会、星璨歌手协会、攀岩协会、弄潮杂志社、英语角、上体礼仪社、武益社等社团。
学生活动
学校开展了教育节、记者节、篮普杯、足普杯、趣味体育比赛、十大校园歌手大赛、“一二·九”歌咏会、情景时装大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周、寝室文化节、体育英语术语知识竞赛、英语原版电影欣赏、英语歌曲大赛、英语片配音比赛等学生活动。
校园环境
学院风景优美、景色宜人、设施齐全。[9]
共3张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