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又称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校园内。 基本信息
英文名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陈宇翔,截止2022年
院长:,肖永明,截止2022年
岳麓书院萌芽自唐末五代(公元958年),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前人基础上正式创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赵恒御赐“岳麓书院”匾额,逐渐成为讲学、藏书、祭祀之所,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历经张拭、朱熹等学者扩建,至清代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在此基础上办起了湖南大学。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2005年,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现作为湖南大学的历史与哲学学院,主要承担中国史、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岳麓书院现设有历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考古学系3个教学机构。现拥有中国史、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历史学、哲学2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北宋时期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今长沙)知州朱洞在唐末五代僧侣建屋办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建有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潭州知州李允则重建书院,形成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基本规制。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 ,王禹偁作《潭州岳麓山书院记》,盛赞书院为“潇湘洙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匾额。约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潭州开始实行“三舍法”。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号为“潭州三学”。岳麓书院逐渐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时期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使刘珙重修书院,定养士额二十人,聘彪居正为山长。次年,绵竹张栻掌教岳麓书院,作《岳麓书院记》,阐述“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从学者众,书院成为湖湘学派重镇。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自武夷山来访,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开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会讲之先河。岳麓书院由此形成学宗朱张的传统。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湘乡人王容肄业书院,中丁未科状元,为书院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宋理宗赐御书“岳麓书院”四字,揭之中门。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庐陵欧阳守道任书院副山长,改塑先圣像。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破潭州城,院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书院毁。 元明时期
元代,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成为天下书院的榜样。明代,岳麓书院多次扩建,形成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元明时期,书院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王阳明途经长沙,拜谒书院朱张祠,此后,阳明心学也在此传播。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山长陈论辑成书院第一部史志《岳麓书院志》。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知府滨州吴道行重修院舍祠宇,增“圣道中天”“继往开来”二坊于文庙、朱张祠之间,朱张祠增“斯文正脉”匾。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山长善化吴道行辑印《岳麓书院志》十卷。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王夫之肄业岳麓书院,与同学邝鹏升创立“行社”。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祯帝亡,山长吴道行绝食殉国。 清代时期
清代岳麓书院被列为省会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御赐“学达性天”匾额,及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十六种。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清廷颁恢复书院诏,岳麓、城南列为省会书院。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御赐“道南正脉”匾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山长王文清手定《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安仁欧阳厚均任山长,掌教二十七年,门下弟子著录者三千余人,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皆出其门下建崇圣祠。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巡抚吴荣光创湘水校经堂,以经学课试岳麓、城南书院生徒,岳麓书院遂成为经学重镇。同年,左宗棠应校经课试,七次名列第一,次年中举。此后,又有湘乡曾国藩、湘阴郭嵩焘相继肄业书院。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巡抚刘崐重修书院,形成现存格局。晚清维新思潮兴起,书院课程随之革新,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近现代时期
自1912年起,湖南有识之士以岳麓书院为基础,三次筹建湖南大学。1926年,以岳麓书院为第一院组建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湖南大学,1979年,湖南省政府发文由湖南大学修复和管理岳麓书院。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隶属湖南大学管理。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1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下设经学与文献研究所、书院与儒家文明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等四个特色研究所。 学院规模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3月,岳麓书院建有中国史、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历史学、哲学2个本科专业。
学科门类
历史学(本科)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考古学 | 专门史 |
历史文献学 |
哲学(本科) | 中国哲学 |
外国哲学 |
宗教学 |
以上资料参考信息: |
学位点
学士学位 | 历史学 |
硕士学位 | 中国史、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
博士学位 | 中国史(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国史 |
哲学 |
以上资料参考信息: |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3月,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多人入选人才计划名录。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郭伟民、肖永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人。 教学建设
岳麓书院现作为湖南大学的历史与哲学学院,主要承担中国史、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设有历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考古学系3个教学机构。
专业建设
2019年,岳麓书院历史学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同年,书院招收人文科学试验班,岳麓书院人文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历史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课程建设
《中国思想史》《科举与中国文化》《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三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学经典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两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 教学成果
《融合书院优秀教育传统的四维本科生导师制》《打造一流学术平台,促进历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两项教改成果分别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另有十余项课题入选省部级教改项目。 学科交叉融合
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教育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重大专项1项,并就《洛阳·幻城》《中国书院数字创新》两个项目分别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本科生创新项目“《肩水金关汉简》(叁-伍)文字整理与研究”,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入选项目中唯一的历史学类项目。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止2023年3月,岳麓书院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2011协同创新平台“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立湖南省重点研究基地(机构)4个(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拥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0余个。现挂靠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管理的省部级研究机构7个、校级研究机构10个、院级研究机构7个。拥有教育部科研立项项目24个。 省部级研究机构
机构级别 | 机构名称 | 成立时间 | 负责人 |
国家级 | 教育部“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大学中心 | 2013年1月 | 陈松长 |
国家级 | 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湖南大学中心 | 2021年4月 | 陈松长 |
省级 |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 | 2002年6月 | 朱汉民 |
省级 |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 2013年3月 | 朱汉民 |
省级 | 湖南省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 | 2016年12月 | 邓洪波 |
省级 | 湖南省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 | 2021年9月 | 邓洪波 |
省级 | 湖南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基地 | 2022年8月 | 张 俊 |
以上资料参考信息: |
科研成果
岳麓书院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重点项目7项、一般及青年和后期资助项目36项;获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1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获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近五年获教育部一般及青年和后期资助项目17项。
2021年科研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教师 |
现代性视阈中唯物史观研究系列论文 | 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舒远招 |
英语世界的《易经》研究 | 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李伟荣 |
宋代礼学与理学研究 | 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殷慧 |
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宋金元时期的《中庸》与道统问题 | 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肖永明 |
披图则思祖宗疆土:北宋的化外州与历史中国 |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文奖 | 李伟 |
以上资料参考信息: |
科研资源
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由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2年批准的,以岳麓书院原状陈列为依托建立的专题博物馆。馆舍主体建筑于2011年竣工,2012年6月完成陈列设计,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总面积4768平方米,陈列总面积2180平方米。目前包括五个主要展厅,千年弦歌,书院教育、书院学术、书院祭祀、书院藏书与刻书。博物馆依据湖南大学、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书院现有资源,在馆内定期开展书院讲学、研究、交流活动,开放中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书院文物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展示中心与交流中心。
交流传播
学术交流
千年论坛
岳麓书院的中心建筑即为讲堂,开放式讲学、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兼容并包,是岳麓书院的教育传统之一。历史上朱熹、张栻在此同台对讲,即"朱张会讲"。“岳麓书院讲坛”是与凤凰网、凤凰卫视合办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均每年组织近100场高端学术讲座。岳麓书院自1999年开始重启“千年论坛”,至2020年底,已举办429场讲座。书院已邀请许嘉璐、张岂之、杜维明、成中英等海内外400多位专家学者登坛讲学,现场听讲人数超4万人,60余场讲座在凤凰网国学频道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200万人次。 国学传播
2013年3月,岳麓书院成立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2014年举办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两年一届。2021年9月22日,国内第一部以岳麓书院为题材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麓书院》,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及金鹰纪实卫视同步播出。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于2022年7月启动,活动将延续到2023年底。 基金建设
岳麓书院发展基金
岳麓书院发展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28日,是湖南大学首例二级学院基金,是一项面向广大校友、社会爱心人士接受捐赠的开放性基金。长沙园丁公益国学讲习所理事长黄培莹女士作为发展基金倡议者,首捐1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基金建设,主要用于奖助学金、人才引进、学术研究、国学讲坛、国学培训、著作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
岳麓学术奖
“岳麓学术奖”于2020年7月由北京SK幸福公益基金会设立。基金会首捐10万元,每年奖励岳麓书院师生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奖励2万元;博士研究生1名,奖励3万元;教师1名,奖励5万元。评定标准涵盖师生学术水平、学业成绩、爱岗敬业等多个方面。
张国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张国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由张栻第24世孙张国诚先生及其夫人陈艳柔女士共同捐资100万元设立奖学金,助力岳麓书院人才培养。资助对象为书院在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拟每年奖励最高金额1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论文项目(包括公开发表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和优秀学位论文),每年奖励5名博士生和10名硕士生。
湘江战国秦汉研究基金
”湘江战国秦汉研究基金“于2023年由秦汉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史学部主任王子今先生捐资人民币30万元设立,基金主要用于促进岳麓书院青年师生开展战国秦汉史的相关研究。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十八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方面内容。附原文: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祭孔
自2013年起,书院恢复中断百年的祭孔仪式,每年阳历9月28日,岳麓书院在大成殿举行祭孔祀典。岳麓书院祭孔祀典为学术型祭孔,没有完全延续古礼,但保留了祭祀仪式的基本仪注,包括迎神、三献礼、读祝、望燎等。参与祭祀的人员以书院师生为主体,为岳麓书院千年祭孔的传统。
现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宇翔 |
党委副书记 | 马华华 |
纪委书记 | 马华华 |
副处级组织员 | 张洪林 |
院长 | 肖永明 |
副院长 | 杨代春陈仁仁 余露 |
注:以上内容来自岳麓书院官网,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23年4月 |
院系环境
岳麓书院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一,占地3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是展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和书院建筑的古建遗址博物馆。书院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分为讲学、藏书、祭祀三大部分,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建筑群至今被完整保存。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院古建
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书院讲堂由潭州太守朱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初创。书院初创时即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具备了讲学的规模。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巡抚丁思孔重建,经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大修后的遗构。为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七间,后连拜厅,总面积468平方米,屋高29.7米。因讲堂两壁嵌有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因此也称“忠孝廉节堂”。 御书楼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原称书楼。后多次遭毁,地址也多次变迁,名称也相继改为藏经阁、尊经阁等。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建御书楼于今址。清末藏书14600多册。1938年被日机炸毁,楼内藏书大多被毁。今存建筑为1986年重修。 “御书楼”三字集朱熹字所成。今天的御书楼仍作为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及学生使用,藏书逾6万册。 大成殿
文庙,是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南宋时曾建礼殿,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改礼殿为大成殿。明正德二年(古1507年)守道吴世忠仿郡县学宫之制,建文庙于院左,即今天所在位置。抗战期间,文庙被日机炸毁,只存石雕、石狮、石坊、照壁。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藻井天花,雕龙画凤,属帝王规格。殿内现已恢复明代祭祀规制,刻孔像及赞语,列绘四配像,陈设簋、簠、笾、豆诸礼器。 园林·书院八景
园林位于书院中轴线后部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辟书院周围空地,修池塘泽沼,筑亭台假山,引溪泉涧流,植名花树木,形成了最初的园林景观,今存园林为1992年修复。书院八景为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至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山长罗典所建的园林景观。八景分为前四景和后四景。前四景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为: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