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
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又名避火蕉、凤尾蕉、铁树等,为苏铁科(Cycadaceae)苏铁属(Cycas)植物。苏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属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向阳、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其天然林分布在山坡上。苏铁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版)中,保护级别为一级。 基本信息
别名
避火蕉、凤尾草、凤尾松、凤尾蕉、辟火蕉、铁树、美叶苏铁
科学分类
苏铁树干高约2米,稀达8米或更高,圆柱形如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下层的向下弯,上层的斜上伸展,整个羽状叶的轮廓呈倒卵状狭披针形;羽状裂片条形,厚革质,坚硬,向上斜展微成V字形,边缘显著地向下反卷,上部微渐窄。雄球花圆柱形,小孢子飞叶窄楔形,顶端宽平,其两角近圆形;大孢子叶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卵形至长卵形,边缘羽状分裂。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倒卵圆形或卵圆形。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苏铁叶、花、种子、根可入药,味甘、淡,性平,有小毒。叶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的作用;花具有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的作用;种子具有平肝、降血压的作用;根具有祛风活络、补肾的作用。苏铁树姿优美古朴,羽叶光亮,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
历史记载
苏铁以番蕉之名始载于《群芳谱》。《花镜》上记载:“凤尾蕉,一名番蕉……叶长二、三尺,每叶出细尖瓣,如凤毛之状”,因此有凤尾蕉之名。又谓其:“能辟火患”,故又称避火蕉。《植物名实图考》载凤尾蕉,解释道“南方有之,南安尤多,树如鳞甲,叶如棕,尖硬光泽,经冬不凋,欲萎时,烧铁钉烙之,则复茂。”以上所述及附图均与苏铁相似。《南越笔记》中记载:“苏铁,通体铁色微朱,以其难长,故又名铁树。” 研究历史
苏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于中生代三叠纪开始繁盛,侏罗纪进人最盛期,白垩纪时由于被子植物开始繁盛,逐渐走向衰落。第四纪冰川时,北方寒流人侵,苏铁类植物大量灭绝,中国云南、广西等地有少数幸免于难。 形态特征
茎
树干高约2米,稀达8米或更高,圆柱形如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
叶
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下层的向下弯,上层的斜上伸展,整个羽状叶的轮廓呈倒卵状狭披针形,长75-200厘米,叶轴横切面四方状圆形,柄略成四角形,两侧有齿状刺,水平或略斜上伸展,刺长2-3毫米;羽状裂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坚硬,长9-18厘米,宽4-6毫米,向上斜展微成V字形,边缘显著地向下反卷,上部微渐窄,先端有刺状尖头,基部窄,两侧不对称,下侧下延生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央微凹,凹槽内有稍隆起的中脉,下面浅绿色,中脉显著隆起,两侧有疏柔毛或无毛。
花
雄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厘米,径8-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飞叶窄楔形,长3.5-6厘米,顶端宽平,其两角近圆形,宽1.7-2.5厘米,有急尖头,尖头长约5毫米,直立,下部渐窄,上面近于龙骨状,下面中肋及顶端密生黄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花药通常 3个聚生;大孢子叶长14-22厘米,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卵形至长卵形,边缘羽状分裂,裂片12-18对,条状钻形,长2.5-6厘米,先端有刺状尖头,胚珠2-6枚,生于大孢子叶柄的两侧,有绒毛。
种子
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倒卵圆形或卵圆形,稍扁,长2-4厘米,径1.5-3厘米,密生灰黄色短绒毛,后渐脱落,中种皮木质,两侧有两条棱脊,上端无棱脊或棱脊不显著,顶端有尖头。
物种分布
苏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苏铁的天然林分布在山坡上。
生长习性
苏铁属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向阳、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3-9月生长适温为 24-27°C,9月至翌年3月为13-18°C,不耐寒,但耐热力相当强,在37°C以上的高温下叶片也不会受伤;耐阳光暴晒,在烈日下叶片呈黑绿色;抗风力强;在疏荫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但经不起干风和轻霜的侵袭;肉质根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呼吸,因此不耐水湿,土壤积水或长期潮湿都会烂根。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湿润的沙质壤土。生长缓慢,寿命甚长。苏铁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下不利于孕蕾开花。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苏铁采回后应立即放在花盆或木箱中与湿沙混合,苏铁的萌芽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因此播种不要太早,可翌年春末播种。一般不露地播种,多行盆播。由于种粒很大,下种时应保持较大间距,播后覆土,保持盆土湿润。
分蘖繁殖
用分芽培育最为常见,从春季到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效果最好,当老株茎基部长出的分芽有鸡蛋大时,在早春将其切离母株,剪去叶片,置于阴凉处,待伤口流液稍干后,再移栽到培养土中,浇透水后放半阴处。 埋茎繁殖
在苏铁的天然林地中,常有一些有茎少叶的苏铁老桩,可利用它们进行埋茎繁殖。埋茎前先用流水把老桩冲洗干净,晾干后用刀切成若干茎段,将切开的茎段按照原来的上下方位浅浅地埋入素沙中,切勿颠倒。每盆埋一段,不要集中埋在木箱或苗床内,以防一段发霉而感染其他茎段。埋茎后用盆底浸水法把素沙浸湿,不要从盆面浇水。 栽培技术
定植
苏铁在热带地区可在城市园林中露地栽培,其他地区均进行盆栽培养。栽培苏铁应使用酸性腐殖培养土,越疏松越好,并应具有一定肥力。用素沙土直接上盆虽不会造成烂根,但缺乏营养和微量元素,植株生长不良,最好用泥炭、锯末和河沙相混合。 养护管理
苏铁生长缓慢,小型盆株每年春季应翻盆换土一次,桶栽大型植株如果生长正常,根系没有从盆底排水孔钻出,则不必年年换土,可通过追肥来补充营养。苏铁的肉质根怕水溃,冬季如果室温较低则生长停止而处于半休眠状态,水要少浇;开始抽生新叶时,应供应充足的水分;立秋以后干茎转人营养积累阶段,生长量减弱,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但也不要干透再浇。苏铁喜有机肥料,翻盆换土或上盆时最好多施基肥,在生长旺季勤追肥,可追施腐熟的饼肥水;立秋以后应追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使叶组织更加充实以提高其抗寒能力;冬季不论室温高低都应停止追肥,防止在冬季抽生新叶。 病虫害防治
苏铁病害有叶斑病和煤烟病等。叶斑病防治方法: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高锰酸钾倍液;煤烟病防治方法:喷石硫合剂防治。 苏铁虫害有介壳虫,发生初期可用白酒对水,浇透盆表土;也可用酒精或棉签浸米醋反复擦洗被害叶片,可杀灭成虫和幼虫;也可喷洒氟酰胺液防治。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苏铁野生居群均处于濒危状态,在福建有野生分布,野生分布区现主要在闽侯、罗源、平潭、霞浦、福鼎、延平区、建阳、建瓯等地,罗源县坑园乡、下宫乡、官坂镇等地的贫瘠多石山坡上仍可见野生苏铁, 多处于野生无人管护的状况。 致危因素
苏铁始花期株龄较迟,一般从种子萌芽到成年植株开花需要十几年,同时又是雌雄异株,并常有雌雄异熟现象,雄球花比雌球花往往早开一周左右,故在自然条件下传粉效果差,结实率低;苏铁类植物生长较慢,对环境变化敏感,在与被子植物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人们采挖、收购苏铁,对苏铁野生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保护级别
苏铁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3年版)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苏铁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版)中,保护级别为一级。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中国福建的野生苏铁的集中分布区现已被完全破坏, 野生植株很难找到, 因此其野外生境及种群的保护无法进行, 多以处于寺庙区域的苏铁古树保护为主。
迁地保护
2001年中国的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苏铁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5个重点保护物种,有关专家组织编制了《全国苏铁保护工程专项规划》,全面开展苏铁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中国深圳仙湖植物园在2002年建立了“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并在2009年进行了升级改造;中国设立了多个苏铁保护区和植物园,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苏铁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铁园、福州树木园苏铁园等。 用途
药用
苏铁叶、花、种子、根可入药,味甘、淡,性平,有小毒。叶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花具有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遗精、白带、痛经;种子具有平肝、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根具有祛风活络、补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科研
从形态上看,苏铁类植物的生殖结构与种子植物的最为接近,对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从其种系起源与演化上看,苏铁类植物生存繁衍了至少2.8亿年,历经了地球环境的巨变,蕴着丰富的遗传信息,是研究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和古气候变迁的珍贵素材;在地球环境变迁过程中,许多植物种类灭绝了,而苏铁类植物繁衍至今,对其适应环境的机制决行研究,在保护生物学上亦具有重要价值。 观赏
苏铁树姿古朴,主干粗壮,羽叶光亮洁滑,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可栽植作盆景,叶片是良好的切花装饰材料。既可做主景树,又可为配景树,可单植,列植,群植。
食用
苏铁的叶、花、茎干和种子具有食用价值,但因其含有毒性成分,其食用受到限制。茎中心髓部含有大量淀粉,是制作西谷米和酿酒的原料。 生态
苏铁具有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苯、氟、汞蒸气、铅蒸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功效。
物种对比
篦齿苏铁(Cycas pectinata Buchanan-Hamilton)与苏铁外形形似,主要区别是篦齿苏铁的片边缘平,不背卷,背面光滑无毛。 台东苏铁(Cycas taitungensis C. F. Shen)与苏铁外形相似,主要区别是台东苏铁羽状叶较长,树冠较披散;大孢子叶外面的褐色茸毛成熟后渐脱落;种子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深红色或橙红色,被棕色茸毛。 相关研究
保护遗传学研究
中国研究者已采用多种分子方法,对大多数中国苏铁属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进行了研究,基于SSR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苏铁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叶绿体DNA片段分析同样局示出苏铁属植物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苏铁属植物曾经历了居群缩减的历史,居群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沿海分布的苏铁(C. revoluta)和台东苏铁(C. taitungensis)的核苷酸多样性其他内陆物种要大一个级别。 毒性研究
致癌作用
苏铁苷长期或一次喂饲或灌肠,可使大鼠发生乳癌、肝癌、肾癌和肠癌,使小鼠发生肺腺瘤,也能使豚鼠、田鼠发生肿瘤。腹腔等非口服途径一般不能致癌,只是在新生小鼠、新生田鼠、新生大鼠的皮肤中存在吗β-D-糖苷酶,所以皮下用药亦能诱发肿瘤。苏铁苷具有水溶性,用水充分洗涤后可以除去。 神经毒性
牛食苏铁果种子,可引起麻痹,且常发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薄束及脊小脑背束产生髓鞘脱失,并有嗜饿性物质沉积。大鼠或金田鼠有胎仔在母体内接触苏铁苷元,产后而形成“小头症”,骨性颅顶盖变狭,但生存时间仍相当长;有些大鼠在13~15个月后,有神经胶质瘤。 一般毒性
小鼠口服大剂量苏铁苷后无立即中毒现象,但经12~18h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苏铁苷对呼吸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动物中毒死后,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肝脏呈脂肪性变,肺、脾、肾、副肾均呈退行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