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农业技术措施,结合病虫发生的特点进行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由于结合栽培管理进行,只要能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比较经济,还具有预防意义。
主要措施是:
①选用抗病或耐病虫的优良品种,培育无病种苗,种植无病健壮苗木;
②创造有利于龙眼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和发展的生态条件;
③建园时选在最适栽区种植,则植株生长健壮。要避免选土质劣、地势差以及气温不适宜的地方种植。不能在气温过低、阳光西照厉害、高岗瘦瘠地或地下水位高、经常积水的地方建园;
④要实行品种区域化,同一果园或小区,不要安排熟期不一的品种,因为物候期不同会增加病虫发生的机会,
⑤合理栽植,过密会互相荫蔽,通风透光差,容易引起病虫发生。
用生物防治作为防治龙眼害虫的手段取得不少成绩,其中,最系统和最成功的就是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平腹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旋小蜂科Eupelmidae,是荔枝蝽卵期重要的寄生蜂。20世纪60年代初,蒲蛰龙等首创了利用蓖麻蚕卵(后改用柞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大量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在4~5月份荔蝽产卵期间将人工饲养的平腹小蜂释放田间,以补充自然种群数量,可有效地提高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及时将荔蝽消灭在卵期。实践证明,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效果显著,卵寄生率一般可达90%,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荔枝蝽的为害,有利于保护有益天敌和授粉昆虫,对于保护环境、发展无公寓水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病害
龙眼病害约有50种,但对龙眼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不严重。龙眼最重要的病害为鬼帚病,系病毒为害造成的。龙眼鬼帚病,亦称秃枝病、丛枝病、鬼穗病等,为害新梢、叶及花穗。受害枝叶畸形,叶片狭小,卷曲不展,常成秃枝丛生状,病花穗丛生成短簇状而不能正常开花结实。防治措施:严格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及繁殖材料;选用抗病品种;及时修剪病枝、病花穗、病苗木烧毁;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防治荔蝽、木虱、白蚁、蜡蝉等传播病毒病的害虫。 危害症状:亦称霜疫霉病、疫病等,主要为害果实。受害后全果变黑,流出褐色汁液,外表有白色霜霉状物,果肉酸腐酒味,烂果率达30%左右。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清沟排水,增施有机肥,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冬季结合深翻,扫除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并喷1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消毒园地;在开花前后,用0.5:0.5:100的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半个月喷1次,连喷2-3次。 危害症状:立枯病为害龙眼苗木,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常使苗木茎基部分腐烂死亡。雨季高温积水,小苗更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选用地势高、排灌水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苗圃地育苗;圃地用5406苗肥作基肥或盖种,11-22.5克/平方米,播种覆土后,用50%代森铵400-500倍液喷防;发病时,用0.5%波尔多液或0.06%的升汞水加1.5%生石灰喷治;及时拔掉病死株烧毁,并进行土壤消毒。 虫害
龙眼的害虫约有110余种。主要有荔蝽,为害嫩芽、花穗、嫩梢及幼果,常导致大量落花、落果或颗粒无收。防治措施:在3-5月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8000倍液连喷2-3次;生物防治,采用平腹小蜂在荔蝽产卵初期放蜂,每隔10天放1次,连放3次,在中国福建、广东推广应用,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白蛾蜡蝉、龙眼裳卷蛾、龙眼角颊木虱、爻纹细蛾也是为害龙眼的害虫,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要加强管理,保护天敌。防治措施:结合修剪;疏花疏果,剪去带虫枝叶烧毁;用敌敌畏乳剂,40%乐果乳剂,50%磷胺乳剂,除虫菊酯,杀虫酯,杀虫双,杀虫脒等喷治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