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基本信息
别名
甜根子、甜草、国老、乌拉尔甘草、甘草苗头、甜草苗、甜甘草、甜根草、甜草根
分布区域
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韩国等
科学分类
甘草高30~120厘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倒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正面暗绿色,反面绿色。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具有多数花。花萼钟状或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色、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荚果线状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种子光滑,暗绿色或黑色,圆形、扁圆形或肾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甘草根和根状茎入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的干根加工制成甘草膏;茎的韧皮纤维可纺织麻袋,搓绳索;提取甘草膏后的残渣可造纸。
历史记载
甘草始载于《尔雅》一书。药用最早见于汉朝《神农本草经》:“味甘,平,无毒。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列为上品。医药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称甘草为美草、蜜草、国老,为“众药之王”,能“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唐朝名医甄权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 形态特征
根茎
甘草的根及根状茎为其药用部位,主根粗壮,直径1~3厘米,长可达1~2米或更长,伸入地下,外皮褐色或红褐色,里面淡黄色,具有甜味。茎直立,高30~120厘米,坚硬,稍木质化或基部木质化,多分枝,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
叶
奇数羽状复叶,长5~20厘米;托叶小,长三角形、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早落;小叶5~17枚,卵形、倒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正面暗绿色,反面绿色,两面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形,稀微凹,具有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
花
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具有多数花,花梗极短;苞片褐色,呈条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或筒状,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萼齿5枚,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蓝紫色、白色或黄色,旗瓣长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有短瓣柄,顶端微凹或钝圆,翼瓣比旗瓣短,龙骨瓣直,比翼瓣短;雄蕊长短不一;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无柄。
果实和种子
荚果线状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长2~4厘米,宽4~7毫米,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褐色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枚,光滑,暗绿色或黑色,圆形、扁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甘草常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甘草还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上生长。甘草喜光,充足的光照条件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对温度的适应性强。抗旱、怕积水,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在干旱的荒漠地区也能形成单独的种群。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有性生殖
花期6~8月。甘草同花花粉到达柱头的几率很小,所以很难进行自花授粉,具有异花授粉的特征。主要为甘草授粉的是蜂类和蝇类,蚂蚁和蚜虫也会在花间爬行,间接为甘草授粉。在散粉当日,甘草花粉活力最高。 果期7~10月。甘草种子种皮坚硬、致密,水分很难渗入,发芽出苗难。自然条件下,通常只有5%以下的种子易吸水膨胀萌动。
营养繁殖
甘草根茎的萌发能力很强,野生甘草主要靠根茎在地表下呈水平状向老株的四周延伸来扩大种群,实现自然更新。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选择健壮植株,采收饱满、无虫害的果实,晒干,脱粒取出种子。种子晒干后,储藏于通风干燥处备用。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甘草的种子小,种皮坚硬、厚实,不易透水,种子萌发困难。可于播种前磨破种皮,浸泡处理后再播种。另外,也可用浓硫酸对种子进行处理。甘草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以上层覆砂较厚、下层较为粘重的砂壤土为佳。播后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7天左右出苗。苗高15~20厘米时定苗。 扦插繁殖
在春秋两季选取水平根茎,粗根入药,细根茎截成小段,每段需留有芽眼。开沟后,将剪好的根茎顺沟斜放,填土;水平根茎可平埋,覆沙土、镇压、浇水。
组织培养繁殖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控制甘草的生长环境,加速繁殖速度。通过培养基选择产生无菌苗,然后接种移栽外植体(子叶、下胚轴、胚根等可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待外植体全部愈伤组织化,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转而进行增殖培养至试管苗生长旺盛,叶片展开,新芽形成,剪取带1叶的茎段,进行生根培养,一般4天左右可见根形成,最后进行移栽,移栽前可用药剂对基质进行消毒,移栽后覆盖薄膜保湿。
物种保护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甘草”一般是指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或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两季采挖,切去两端,除去须根及幼芽等,洗净,切厚片,晒干或烘干。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甘草中已发现和确定化学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甙(主要是甘草酸)、黄酮、香豆素、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糖类等,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甙和黄酮类。三萜类、甘草黄酮类及甘草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经济价值
甘草的干根含有芳香物质,碾碎后加工制成甘草膏,为水溶的胶状物,可以作为食品、饮料、烟草香精的原料,所含次甘草酸可作氢化可的松代用品,也可用于化妆品。甘草茎的韧皮纤维可纺织麻袋,搓绳索;木质部与根部提取甘草膏后的残渣,可以用来造纸。
甘草中的三萜类、甘草黄酮类及甘草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天然、无毒副作用,添加至动物饲料中,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