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
榴梿(Durio zibethinus Rumph.ex Murray)又名榴莲等,为锦葵科榴梿属常绿乔木。榴梿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泰国、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国,在中国海南、广东有栽培。榴梿适生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和多雨的环境条件,亚洲热带海拔800米以下湿润地带较普遍栽培。榴梿稍耐荫,喜偏弱酸性土壤,在有机质多、透气性好、保水、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Durio zibethinus Rumph.ex Murray
分布区域
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泰国、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国,在中国海南、广东有栽培
科学分类
种
榴梿(Durio zibethinus Rumph. ex Murray)
榴梿高可达25米,幼枝顶部有鳞片。叶片呈长圆形,短渐尖或急渐尖,两面发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贴生鳞片。聚伞花序细长下垂,每序有花3~30朵,花瓣黄白色,呈长圆状匙形,后期外翻。蒴果椭圆状,淡黄色或黄绿色,假种皮白色或黄白色,有强烈的气味。 榴梿果未成熟时供蔬食,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果肉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年糕等产品。榴梿种子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蛋白质等,炒食、煮熟、烘干均可食用。 形态特征
茎
叶
托叶长1.5~2厘米,叶片呈长圆形,有时呈倒卵状长圆形,短渐尖或急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两面发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贴生鳞片,侧脉10~12对,长10~15厘米,宽3~5厘米;叶柄长1.5~2.8厘米。 花
聚伞花序细长下垂,簇生在茎上或大枝上,每序有花3~30朵;花蕾球形;花梗被鳞片,长2~4厘米。苞片托住花萼,比花萼短,呈萼筒状,高2.5~3厘米,基部肿胀,内面密被柔毛,具5~6个短宽的萼齿;花瓣黄白色,长3.5~5厘米,为萼长的2倍,长圆状匙形,后期外翻;雄蕊5束,每束有花丝4~18枚,花丝基部合生1/4~1/2。 果实与种子
榴梿的果实为蒴果,呈椭圆状,淡黄色或黄绿色,长15~30厘米,粗13~15厘米,每室有种子2~6枚,假种皮白色或黄白色,有强烈的气味。 物种分布
榴梿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菲律宾、缅甸、新加坡、印度、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在中国海南、广东有栽培。 生长习性
榴梿适生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和多雨的环境条件,怕冷忌寒霜,所以主产区大多在赤道附近,亚洲热带海拔800米以下湿润地带较普遍栽培。6℃以下嫩梢新叶受寒害,0℃时地上部大都死亡,最适生育温度在25~30℃,其生长年均温22℃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有些榴梿品种要求种植地区年降雨量不少于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5%~85%。
榴梿稍耐荫,喜偏弱酸性土壤,pH值5.5~6.0为宜,在有机质多、透气性好、保水、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榴梿的花果期在6~12月。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榴梿多用实生繁殖,种子脱离果肉后容易丧失发芽力,取出后应立即播种。
压条繁殖
生长得比较优良的榴梿结果母枝还可以进行压条繁殖,将健康的下垂枝条压入土壤之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生长。等枝条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将其与母株分离即可。
人工种植
选地与整地
榴梿宜选低山、丘陵、平缓台地栽培。榴梿喜湿而忌水浸,要根据地势挖修排水沟,以免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或涝害。整地时,宜保留平台边缘杂树、杂草,以防止水土流失。榴梿惧风,建园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防风林带或设置防风林。 幼苗定植
当幼苗高30~40厘米时可定植,定植前施入有机肥、土杂肥和适量石灰作基肥。只要温度适宜,基本全年都可进行定植。定植时,榴梿幼苗的根系最好带上培养土一起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肥水管理
榴梿对肥水需求旺盛,要坚持勤施薄施的原则,除下足基肥外,定植后应及时追肥,用有机液肥及高氮复合肥轮换灌根,促进幼树快速生长,避免僵苗甚至死苗。施肥频次依气候和植株长势而定,干旱季节宜增加灌水次数,冬季和雨季宜相应减少。
整形修剪
榴梿种植后3~6个月就要开始修剪,保留正常生长且有秩序的枝梢,剪除所有向上、向下没有秩序或者重叠枝及过密的枝梢,同时剪除靠接地面的枝梢,根据植株长势定干。由于榴梿树所能承载的果实数量有限,所以每年结果之后都要将部分果实敲落,如长势较弱、畸形、被病虫害伤害过的果实,以维持果树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榴梿主要的病虫害为茎腐病、叶腐烂病、炭疽病、叶斑病、白根病、介壳虫、红蜘蛛、蛀果虫和天牛等。 农业防治:在种植初期,对土地进行消毒;及时摘掉染病叶片,对病树邻近未染病树挖隔离沟;抓好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根外追肥;合理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新种1~2年树应设挡风和遮阳设施。 物理防治:应用物理学技术来防控虫害,如应用灯光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来进行诱杀,应用色彩在果园悬挂粘虫板进行捕杀,应用趋化性使用糖、酒和醋进行诱杀。 化学防治:防治药剂应尽量选择环境友好型药剂。针对根部病虫害可以进行灌根处理,在病树基部四周挖一条环形沟,用配置好的药液淋灌在环形沟内。 采收
榴梿果实转橙黄色或橙红色时即为成熟,可采收。采收后果实不能直接鲜食,需经4~7天后熟期待果肉松软才能食用。 功用价值
榴梿果未成熟时供蔬食。榴梿果肉含水量较少,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淀粉、糖和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纤维等。果肉除鲜食外,可加工成果酱、年糕,也可用糖渍、油煎、发酵等。榴梿种子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蛋白质等,炒食、煮熟、烘干均可食用。 相关研究
药用价值
药理研究证明榴梿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激活热受体、抗糖尿病等多种活性。著名古医书《本草纲目》记载:“榴梿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可用于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衰老、黄疸、疥癣、皮肤瘙痒等症。榴梿性热,能驱寒暖身、通筋活血,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补品。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从榴梿汁液和果皮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口服后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改善体液的局部循环,促进水肿消除。 其他价值
榴梿皮经处理后可以作为活性炭及染料的吸附剂用于治理水污染,其中提取的果胶具有生物吸附剂的作用,可以用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 气味研究
榴梿为什么有股特殊的气味?这种特殊的“榴梿味”是由120多种化合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榴梿的果肉含有大量硫化物,这些硫类化合物使榴梿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而榴梿的果皮中含有酯类化合物,这些酯类化合物让榴梿闻起来有一股多种水果混合的味道。 延伸文化
名称由来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在海上漂泊了两天两夜后,来到一座美丽的热带岛屿上,岛上居民摘来浓香的果实给他们充饥解渴,青年男女很快恢复了体力,并结为夫妻。他们给这种浓香的热带果实起名“榴梿”,意思是让他们留连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