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纪昀画像
纪昀(公元1724年—公元1805年),字晓岚,号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官员、文学家。
纪昀年少时,聪颖好学,有“神童”之称。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纪昀考中进士,因文采出众,常常侍奉在乾隆帝左右。之后,纪昀因给亲戚传递密信,泄露朝廷机密,被贬至新疆。乾隆三十 五年(公元1770年),纪昀回京任职,不久,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主持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在任期间,纪昀备受礼遇,先后被授予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亦在中国文言小说 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时人及后世学者多给予其成就较高评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纪昀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其家族本为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人,后于 明成祖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朝廷之命,迁往 献县 居住。其父为 清朝 官吏 纪容舒 ,其母为 张氏 。 纪容舒在做官之外,对学术也颇有研究,在他的严厉督促下,纪昀从小便开始认真读书,为之后的参加科举做准备。而纪昀也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在同族兄弟中脱颖而出,大家都将其称为“神童”。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纪容舒被调任户部,将纪昀带去北京。与纪容舒交好的学者如 方苞 、陈兆岑、戴亭等人时常与纪容舒来往,纪昀跟随他们学习,受益匪浅。
科举之路 在几年学习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昀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四年后,又参加了科试,进入 河间郡 庠(音xiáng,即学校)就读。但不久后,纪昀在乡试中名落孙山。其后,纪昀闭门不出,潜心苦读,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的乡试中写出了词采富丽、才气飞扬的诗作,深得主试者阿克敦和 刘统勋 赞赏,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纪昀再次会应试,中第二十二名,又在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 庶吉士 。之后,纪昀进入翰林院,在几年学习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又迁任左春坊左庶子,掌管记注、撰文等事。
侍奉君王 乾隆帝喜好吟诗作赋,因此身边常有文士跟随唱和。纪昀进入翰林院后,便以出众的才思赢得众人瞩目,并时常跟随在乾隆帝身边,吟诗作对,成为深得乾隆帝宠信的文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秋,纪昀奉命纂修《热河志》,并跟随乾隆帝出巡 承德 (今河北省承德市)。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纪昀被委派为山西省乡试的主考官,又先后担任会试同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次年,纪昀又被委派为国史馆总纂,之后又升任为侍读、左春坊左庶子等职。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昀被授予贵州都匀府知府一职,而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深厚,额外赐予他四品之衔,仍命他担任左庶子之职,之后,又将他升为 翰林院侍读学士 。
被贬边疆 纪昀的长女嫁给了两淮盐运使 卢见曾 之孙 卢荫文 ,而卢见曾在任期间,曾有贪污受贿之举,乾隆帝得知后,下令革职查办所有涉嫌贪污的官员,更严令将卢见曾的家财查封充公。纪昀得知此事后,传密信给卢家,卢家立刻将家财转移,上门查抄之人一无所得。之后,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经过调查,发现纪昀是传信之人,便将其软禁,并据实上奏,乾隆帝夺去纪昀的官职,将他贬至 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任职期间,纪昀主要担任戍所印务章京之职,负责整理案牍、撰写文书等。在此期间,纪昀撰写了不少杂诗,编成《乌鲁木齐杂诗》,对乌鲁木齐的人文地貌进行了记述。
回京任职 在乌鲁木齐工作约两年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帝下旨赦免纪昀,命他回京任职。次年六月,纪昀返回京师。此时,乾隆帝正在 热河 (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纪昀得知后,便在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迎驾。乾隆帝恰遇土尔扈特部回归,便命纪昀以土尔扈特归顺为题作诗,纪昀所作的诗深得乾隆帝赞赏,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编修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在多名学者的提议下,乾隆帝决定编修一部大型丛书,树立自己“文治武功”全盛的形象。因此,他下令在翰林院内成立《四库全书》馆,编修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全面总结的《四库全书》。在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下,纪昀和郎中 陆锡熊 担任了《四库全书》的总纂。 纪昀和陆锡熊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根据纂修官提出的应刊刻、应抄录等意见,检阅原书,决定各书是否存录;之后,将去取留舍的意见呈交乾隆帝,皇帝审阅后对收录书籍的名单做出决定;最后,总纂官对入选的书籍提要进行修订,并将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把各篇提要排纂为《四库全书总目》。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终于完成,纪昀撰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乾隆帝看后大为赞赏,将此文收入《四库全书》卷首。
在编修《四库全书》期间,乾隆帝将纪昀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又将其调任侍讲学士。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纪昀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又迅速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可谓荣宠备至。
晚年生活 在晚年仕宦生涯中,纪昀竭尽心力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曾多次担任会试副考官、殿试读卷官等,还曾上奏请求在乡试中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参考《公羊春秋传》和《谷梁春秋传》,而废弃 胡安国 春秋传。此外,晚年的纪昀也多次跟随乾隆帝出巡,如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为了表示恩宠,乾隆帝将纪昀升为兵部侍郎,又在几年后将其改任为礼部尚书之职,并有 太子太保 、 国子监 事、协办大学士等衔,享有 紫禁城 骑马这一待遇。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谥号为“文达”。
主要成就
政治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京畿地区遭遇灾荒,饥民多前往京师乞食,朝廷迅速调配粮食,救济灾民。按照惯例,赈济灾民应在临近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次年三月施饭。纪昀上奏请求从六月中旬开始施饭,每日煮三石米,十月开始增加为每日五石,次年三月停止施饭。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帮助 了饥民度过灾荒。
文学
纂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共经历了十四年,纪昀始终担任总纂修一职,既总揽全局,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 文源阁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校对和补遗工作,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库全书》收集了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客观上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纪昀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其分类体系和编写提要方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历代著作要旨的概评也是后世学者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
撰写阅微草堂笔记 在晚年生活中,纪昀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该书共分为《栾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栾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主要记录了各种神怪故事,借此揭露吏治腐败、营私舞弊等社会弊端,也表露了纪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 儒释道 的思考等思想。作为笔记体 志怪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与《聊斋志异》被并称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对当时及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其他作品 在著述之外,纪昀也有诸多诗文作品,在纪昀逝世四年后,纪昀之孙纪树馨将他的作品收编成书,即为《纪文达公遗集》,共三十二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按照文类可分为赋、雅颂、折子、表、碑记等,下编诗十六卷,分为《御览诗》《南行杂咏》《乌鲁木齐杂诗》等。《纪文达公遗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研究清代著述的重要资料。
历史评价 关于纪昀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评价。
多数学者对纪昀有较为正面的评价,如 赵尔巽 等在《 清史稿 》中评价,纪昀学识渊博,主持《四库全书》并为其撰写提要,功绩卓著 ;清代官员 汪德钺 则指出,纪昀身居高官,却保持简朴作风,其堂室、衣服、饮食都朴实无华 。此外,也有一些人对纪昀的性格给予了评价,如清代文学家牛应之认为纪昀喜好诙谐幽默,朝中的学士多被他戏谑 ;清代经学家江藩也认为,纪昀的话语初闻只觉滑稽诙谐,但事后细细反思,却有许多道理 。 关于纪昀的主要成就——主持纂修《四库全书》,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爱平 认为,在《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编纂过程中,纪昀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为此几乎耗费了一生的学识和精力 。学者路拴洪也认为,纪昀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在保存文化典籍、校对散佚古书、分类著录卷册、编撰每书提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 而关于纪昀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文学家鲁迅指出,纪昀生在 乾隆年间 这一礼法最严的时代,却敢于借文章攻击社会上荒谬的礼法和习俗,是一个有魄力的人 。学者张阳也认为,《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纪昀的成就名过其实,如学者 周英杰 认为,《四库全书》是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而《阅微草堂笔记》明显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本身很少有独到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轶事典故
生有异象 在民间传说中,纪昀出生时,多有奇异之象。一种说法是,纪昀出生前夕,纪昀的祖父 纪天申 梦到一道火光闪入自己的家,之后纪昀便出生,于是人们将纪昀称为灵物托生。另一种传说是,纪昀出生当天,献县的人们正在驱赶火精,火精逃至纪家门前,径直闯入门中,失去踪迹,此时,府内传报纪昀出生,人们便认为纪昀是火精转世。
少年神童 纪昀在参加童子试时,与主考官进行答对,其才智广为流传。主考官是一位青年俊才,登科仅有三年,见到纪昀后,考官先出上联“八岁儿童,岂有登科大志”,以戏谑纪昀的“神童”之名,纪昀立即对道“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回敬考官的登科经历。考官看到门上所绘门神,又出一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纪昀则对出“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又见考场附近有一塔,便再出一联“宝塔六七层,四面东西南北”,纪昀答道“宪书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几番答对后,考官也不得不叹服纪昀的才华,纪昀“神童”之誉更是声名远扬。
君臣对句 纪昀在翰林院时,时常在乾隆帝左右侍奉,与之吟诗答对。有一天,乾隆帝在殿中与群臣闲谈,提及《论语》中的“色难”一词,认为这两字很难答对,纪昀却随声应答“容易”。乾隆帝闻言,便让纪昀试着答对,而纪昀回道自己已经作出了答对。乾隆帝仔细回味,发现“容易”正是“色难”的佳对,对纪昀的才思大为赞赏。
秘密传信 纪昀在得知皇帝将要查抄卢家后,想提前通知卢家,使他们有所准备,但又不敢传话或写信,最后,纪昀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一点食盐和茶叶装入空白信封,命人送到卢家。卢见曾接到信封后,再三揣测,终于悟出纪昀传达的信息:“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他急忙将家中资产转移,因此朝廷命官前来查抄时,几乎一无所获。
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纪容舒
字迟叟,康熙年间中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司郎中,云南姚安府知府
母亲
张氏
兄长
纪晫(音zhuó)
纪昀同父异母兄,字晴湖
妻子
马氏
儿子
纪汝佶(音jí)
二十五岁时因病逝世
纪汝传
曾任江西九江府通判、江宁府同知
纪汝似
曾任广东县丞
女儿
纪氏
嫁给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
纪氏
嫁给袁氏
纪氏
早夭
墓葬与纪念
墓葬 纪昀逝世后,被葬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现墓地存有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其中,神道碑的碑文为嘉庆帝亲笔题写,上书“皇清 太子少保 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墓葬现已被列为 沧州市 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 纪昀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珠市口西大街,整体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院内植有相传是纪昀亲手种植的 紫藤萝 和 海棠树 等。二进院内正房正中悬挂木匾,上书“阅微草堂”,为近代所书。2003年,纪昀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由 晋阳饭庄 管理使用,并建有纪晓岚纪念馆向社会开放。此外,河北省沧县的 崔尔庄镇 内也有纪昀故居,但毁坏严重,现仅存一眼古井。
纪念园 岚园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西南侧,该园始建于1921年,当时主政新疆的 杨增新 对纪昀十分敬仰,曾寻访纪昀在新疆的遗迹,并在整修 鉴湖公园 时,在园内修建了一排平房,取名为“阅微草堂”,还请书法家张景州题写门匾,纪念纪昀谪居新疆之事。新疆解放后,鉴湖公园改名为 人民公园 ,2008年,改建人民公园时,在阅微草堂的基础上修建了纪晓岚新疆纪念园,即岚园。岚园由三个小院组成,内有门亭、碑林等,整体风格仿照北京的纪昀故居修建。
研究著作 时间
作者
书名
1994年
周积明
《纪昀评传》
1998年
张维屏
《纪昀与乾嘉学术》
2011年
张国立
《纪昀道德思想研究》
2015年
杨子彦
《纪昀文学思想研究》
影视作品 时间
剧名
演员
1988年
《满清十三皇朝Ⅱ》
黄小朋
1998年
《还珠格格》
刘丹
2001年
《铁齿铜牙纪晓岚》
张国立
2001年
《风流才子纪晓岚》
赵亮
2002年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
张国立
2003年
《乾隆王朝》
刘伟明
2003年
《江南京华梦》
许守钦
2004年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
张国立
2005年
《县令黄马褂》
郭冬临
2009年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
张国立
2011年
《新还珠格格》
刚毅
2018年
《天命》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