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马烽(1922年6月8日—2004年1月31日),原名马书铭,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中国内地
作家、编剧。
1942年,发表个人首部短篇
小说《第一次侦察》。1947年,创作短篇小说《一个雷雨的夜里》。1953年,出版小说《一架弹花机》。1959年,担任剧情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编剧。1960年,创作短篇小说《杨家女将》。1966年,马烽遭
到了迫害,经历了挨批斗、蹲牛棚。1975年,与孙谦共同编写电影剧本《几度风雪几度春》。1978年,创作长篇传记小说《刘胡兰传》。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该小说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咱们的退伍兵》的编剧。198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葫芦沟今昔》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出版小说选集《马烽小说选》。1997年,创作现代小说《袁九斤的故事》。2004年1月31日,马烽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
马烽(1922年—2004年1月31日),原名马书铭,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42年,发表个人首部短篇小说《第一次侦察》。1947年,创作短篇小说《一个雷雨的夜里》。1953年,出版小说《一架弹花机》。1959年,担任剧情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编剧。1960年,创作短篇小说《杨家女将》。1966年,马烽遭到了迫害,经历了挨批斗、蹲牛棚。1975年,与孙谦共同编写电影剧本《几度风雪几度春》。1978年,创作长篇传记小说《刘胡兰传》。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该小说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咱们的退伍兵》的编剧。198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葫芦沟今昔》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出版小说选集《马烽小说选》。1997年,创作现代小说《袁九斤的故事》。2004年1月31日,马烽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2015年,由其创作的小说《玉龙村纪事》出版。 别名 | 阎志吾(曾用笔名) 孔华联 莫韵 时英 小马 |
出生日期 | 1922年6月8日 |
去世日期 | 2004年1月31日 |
国籍 | |
性别 | 男 |
展开
1927年,5岁的马烽丧父。1930年,随母亲寄住汾阳县东大王村舅父家,并在该村入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孝义县立高小。1937年,日寇侵入山西,学校被迫停办,马烽只得辍学。
1938年春,马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先当战士,后调到宣传队担任宣传员,随军转战于太行山、吕梁山一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马烽被送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部队艺术学校美术队。 1942年9月1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个人首部短篇小说《第一次侦察》;冬天,马烽从延安返回晋绥边区,被分配到文艺工作团工作,到各公营工厂搞文教宣传活动,并娉为《晋绥日报》、《晋绥大众报》的通讯员。 1944年,晋绥边区文艺界发起抗战七周年文艺奖金征文活动,马烽根据边区劳动模范张初元劳武结合的事迹,创作了通俗故事《张初元的故事》,该小说获得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二等奖;秋天,调入《晋绥大众报》担任编辑、记者,后升任主编,兼任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编辑。1947年,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并创作了短篇小说《一个雷雨的夜里》等。 作品
1949年,担任晋绥出版社总编辑;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文联候补委员,文协理事;同年,兼任北京大众创作研究会创办的月刊《说说唱唱》编委。1951年6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短篇小说《结婚》,中学语文课本选它作为教材。1953年,出版小说《一架弹花机》。1954年,调任中国作协创作组组员、青年部副部长;同年,担任剧情电影《结婚》的编剧。1956年,担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兼任汾阳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与西戎联合担任剧情电影《扑不灭的火焰》的编剧。 1958年,出版小说《村仇》;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韩梅梅》。1959年,担任剧情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编剧。1960年,创作短篇小说《杨家女将》。1964年,在原平县参加四清运动,担任施家野庄的工作队长。1966年,马烽遭到了迫害,经历了挨批斗、蹲牛棚。 1971年,被下放到平顺县西沟大队插队两年。1973年,调回山西省文化局创作组。1975年,与孙谦共同编写电影剧本《几度风雪几度春》。1976年,担任剧情电影《山花》的编剧。1977年,出版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1978年,马烽被选为山西省文联主席;同年,创作长篇传记小说《刘胡兰传》,该小说获得中国纪实文学东方杯奖。 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该小说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泪痕》的编剧。1984年,创作小说《彭成贵老汉》。1985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咱们的退伍兵》的编剧;同年,与西戎合作编写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1987年,创作短篇小说《葫芦沟今昔》,该小说叙写对葫芦沟的采访过程,表明了客观评价改革前后农村历史的实事求是态度,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8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编剧;同年,出版电影剧本集《马烽、孙谦电影剧作选》。 1996年,出版小说选集《马烽小说选》。1997年,创作现代小说《袁九斤的故事》。2004年1月31日,马烽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2015年,由其创作的小说《玉龙村纪事》出版。
文学作品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2016年 | 《刘胡兰传》 | |
2015年 | 《玉龙村纪事》 | |
/ |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 | 选集丛书 |
2008年 | 《刘胡兰传》 | |
1997年 | 《袁九斤的故事》 | 现代小说 |
展开表格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1985年 | 《咱们的退伍兵》 | 电影 |
1976年 | 《山花》 | 电影 |
1963年 |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 电影 |
1959年 |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 | 电影 |
1956年 | 《扑不灭的火焰》 | 电影 |
展开表格
荣誉奖项 |
1990中国纪实文学东方杯奖《刘胡兰传》(获奖) 1988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葫芦沟今昔》(获奖) 1980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结婚现场会》(获奖) 1944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二等奖《张初元的故事》(获奖) |
中国网评:马烽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可以称之为中国农村历史的风雨表,每个阶段农村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农民的思想与生活,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使命感,而且他在生活上一贯朴实无华,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光明磊落。他的人品和文品,堪称楷模。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世界的变化,生活画面广阔,人物形象丰满,表现手法丰富。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为标志,形成自己通俗朴实、幽默明快、洗练流畅的艺术风格,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作品时代感强,他的短篇小说犹如一组中国农村变革的画卷,展示了中国农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乐观而自信地前进的足迹。马烽擅长写普通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表现这些人物美好的心灵世界,使自己的作品总是激荡着一股正气。 [1] “大跃进”中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11-14]
[2] 最经典抗战小说《吕梁英雄传》 作者:马烽、西戎 · 电影网[引用日期2018-11-14]
[3]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去世 ·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2012-12-10]
[4] 马烽简介_中国作家网 ·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0-09-28]
中国文联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
席团
共10个词条230阅读
查看更多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名单
共15个词条1169阅读
查看更多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单
共11个词条1329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