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汉室是指汉朝的天下,是刘邦创立的汉朝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部分。汉室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王朝之一。
汉室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室在刘邦的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均田制、
制定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等,这些改革不仅促进了汉朝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汉室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词目
汉室
拼音
Hànshì
基本解释
[Han Dynasty (206B.C—220)] 即汉朝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汉室可兴。
引证解释
指 汉 朝。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志 魏书 董二袁刘传》: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 明 刘炳 《寄许永明公冕昆季得夫先生》诗:“诸葛 有心扶 汉 室,包胥 无泪哭 秦 庭。”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明公家世虽贵,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此事决不可行。 西汉
简介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首都在长安。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恢复发展生产。在国家机构上基本沿袭秦制,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实行君国并行制,使诸侯王的势力难以过多膨胀。在文帝、景帝、武帝治理时期,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设刺史来监督和控制地方政权。采用察举、征辟的方法选官,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注重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改革币制,颁布“缗钱令”,增加了国库收入。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文景之治”和武帝的鼎盛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由中国通往西亚各国的通商走廊。自西汉中叶以后,西域就归了汉朝的版图,这与西汉时期多次派员通使西域的活动有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经他的改造和阐发,成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太史公”司马迁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西汉时期的医学、数学、天文、历法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有了进一步加强。 官僚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趋势日甚一日,而宫廷之中外戚对政权的把握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有这些,加重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危机。公元8年,王莽取得政权,取代汉朝而称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王朝至此结束。 帝系
(3) 汉高后 吕雉(吕雉未称帝,只是执政,但已经相当于皇帝,这时当皇帝的是汉少帝刘恭和后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10) 汉元帝刘奭(音:shì)(前48-前33) (15) 汉更始帝刘玄(23-25)(虽然是打败王莽后做皇帝,但依然定都关西长安,所以也是西汉的皇帝) 东汉
简介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还在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帝系
汉光武帝 刘秀(公元25-57年)
汉少帝 刘辩(公元189年4月-公元189年9月)
汉献帝 刘协(公元189-220年)
蜀汉
简介
221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 蜀汉(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 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徐州牧等,后为豫州牧。在官渡之战后,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字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从孙权手中夺取荆州。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汉中的张鲁,后吞并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南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次年病逝。死后由次子刘禅(养子刘封为长)即位,史称“后主”。期间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却次次失败。诸葛亮、蒋琬、费袆、董允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黄皓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成都成功、刘禅自赴而降。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被杀。 帝系
(1)汉昭烈帝 刘备,在位时间:(221-223) (2)蜀汉后主 刘禅,在位时间:(224-264)
注:
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又称季汉。凡二主,四十三年。 帝王世系
西汉
西汉,包括王莽(公元8-23年)和更始帝(公元23-25年) |
庙号 | 谥号 | 史称 | 姓名 | 生卒及在位年月 | 年号 | 皇陵 |
始祖 | 大皇帝 | | 刘煓,字执嘉 | ?—前197 | — | 万年 |
太祖 | 高皇帝 | 汉高祖 | 刘邦,字季 | 前256- 前206-前195年6月1日 | — | |
高祖 | 汉高帝 |
— | 孝惠皇帝 | 汉惠帝 | 刘盈 | 前211- 前195-前188 | — | |
— | 前少帝 | 前少帝 | 刘恭 | ?- 前188-前184 | 吕雉称制 | — |
— | 后少帝 | 后少帝 | 刘弘 | ?- 前184-前180 | — |
太宗 | 孝文皇帝 | 汉文帝 | 刘恒 | 前203- 前180-前157 | — | |
— | 孝景皇帝 | 汉景帝 | 刘启 | 前188- 前157-前141 | — | |
世宗 | 孝武皇帝 | 汉武帝 | 刘彻 | 前157- 前141-前87 | | 茂陵 |
— | 孝昭皇帝 | 汉昭帝 | 刘弗陵 | 前95年- 前87年-前74年 | 始元 | 平陵 |
|
|
— | — | | 刘贺 | 前92- 前74年7月-前74年8月 | — | — |
中宗 | 孝宣皇帝 | 汉宣帝 | | 前91- 前74-前48 | | 杜陵 |
|
|
|
|
|
|
高宗 | | 汉元帝 | 刘奭 | 前75- 前48-前33 | | 渭陵 |
永光 |
|
|
统宗 | 孝成皇帝 | 汉成帝 | 刘骜 | 前52- 前33-前7 | 建始 | 延陵 |
河平 |
阳朔 |
鸿嘉 |
永始 |
元延 |
绥和 |
— | 孝哀皇帝 | 汉哀帝 | 刘欣 | 前25- 前7-前1 | | |
太初 |
元将 |
元寿 |
元宗 | 孝平皇帝 | 汉平帝 | 刘衎 | 前9- 前1-5 | 元始 | |
— | 孺子 | 孺子婴 | 刘婴(王莽摄政) | 5- 6-8 | 居摄 | — |
初始 |
新始祖 | 高皇帝 | | 王莽 | 前46 -8-23 | 天凤 | — |
|
汉延宗 | 更始帝 | 更始帝 | 刘玄 | ?- 23-25 | | — |
东汉时期其他君王 |
庙号 | 谥号 | 史称 | 姓名 | 生卒及在位年月 | 年号 |
| 建世帝 | 建世帝 | | ?- 25-27 | 建世 |
汉兴宗 | 愍皇帝 | 赵汉愍帝、汉帝 | 王郎 | ? -23-24 | 嗣兴 |
东汉
庙号 |
世祖 | 光武帝 | 光武帝 | 刘秀 | 文叔 | 前6- 25~57 | 建武 | 原陵 |
建武 |
中元 |
显宗 | 孝明帝 | 汉明帝 | 刘庄 | | 28- 57~75 | 永平 | 显节陵 |
肃宗 | 孝章帝 | 汉章帝 | 刘炟 | — | 58- 75~88 | | 敬陵 |
|
章和 |
穆宗 | 孝和帝 | 汉和帝 | 刘肇 | — | 79— 88~105 | 永元 | 慎陵 |
| |
— | 孝殇帝 | 汉殇帝 | 刘隆 | | 105- 106(1)~106(8) | 延平 | 康陵 |
恭宗 | 孝安帝 | 汉安帝 | 刘祜 | — | 94- 106~125 | | |
元初 |
永宁 |
|
延光 |
— | — | 前少帝、北乡侯 | 刘懿 | | ?- 125(3)~125(10) | 无 | 无 |
敬宗 | 孝顺帝 | 汉顺帝 | 刘保 | — | 115- 125~144 | | 宪陵 |
阳嘉 |
|
汉安 |
建康 |
— | 孝冲帝 | 汉冲帝 | 刘炳 | | 143— 144~145 | 永憙 | 怀陵 |
— | 孝质帝 | 汉质帝 | 刘缵 | | 138- 145~146 | | |
威宗 | 孝桓帝 | 汉桓帝 | 刘志 | — | 132— 146~167 | 建和 | 宣陵 |
和平 |
|
永兴 |
|
延熹 |
|
度宗 | 孝灵帝 | 汉灵帝 | 刘宏 | — | 156- 168-189 | 建宁 | 文陵 |
熹平 |
光和 |
中平 |
— | 弘农怀王 | | 刘辩 | — | 176- 189(4)-189(9)-190 | | 弘农怀王墓 |
|
|
— | 孝献帝 | 汉献帝 | 刘协 | — | 181- 189-220-234 | | |
|
孝愍帝 | |
|
|
东汉(25-220年) | | | | | | | |
蜀汉
蜀汉(221-263年)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表字 | 生卒及在位年月 | 使用年号 | 皇陵 |
烈祖 | 昭烈帝 | 刘备,世称先主 | | 161- 221-223 | 章武 | 惠陵 |
仁宗 | 山阳思公 | 刘禅,世称后主 | 公嗣 | 207- 223-263 -271 | | — |
延熙 |
孝怀帝 | 景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