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截至2023年6月有193个会员国和会员地区。该组织致力于研究地球大气状态和变化规律及其与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以及大气产生的
天气 和气候、水等自然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英语 全称: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简称:WMO),是 联合国 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于 瑞士日内瓦 ,有193个会员国和会员地区(截至2023年6月) ,致力于在 地球 大气状态和变化规律及其与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大气产生的天气和气候、以及由此产生的水资源分布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与协调。 基本信息
英文名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领导人
现任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现任主席:阿卜杜拉·曼杜斯(截至2023年6月)
历史沿革
国际气象组织(IMO)时期(1879-1950) WMO的前身是成立于1873年的国际气象组织(IMO),旨在促进跨国界天气信息 的交换。 1873年 维也纳 国际气象大会成立了一个由七名杰出的气象学家组成的常设气象委员会 ,负责起草国际气象组织的规则和章程。该委员会于1878年在 乌得勒支 举行的会议上完成了起草工作,国际气象组织于次年在 罗马 举行的国际气象大会上成立。 1879年罗马大会还做出了其他决定,包括对南北半球高纬地区 气象学 和地磁学的系统研究(后来被称为“1882-1883国际极地年”的项目)以及适时召开第三次国际气象大会。 从1879至1891年,IMO的结构一直没有改变,这一时期国际气象委员会将重点转向一系列事务,包括观测方法、仪器标准化以及观测资料的发布。1880年召开了农业及林业气象大会,1889年公布了一套国际气象表,并在当时缺乏观测资料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气象台站。为了满足天气预报 员的需求,曾试图建立北大西洋国际电报服务,但以失败告终。 在1891年 慕尼黑会议 之前,IMO是一个政府组织,大学和私营机构的气象学家被排除在外。慕尼黑会议后,它成为一个非政府机构,所有气象学家都可以参与其中,在 慕尼黑会议 上建立的结构一直延续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891至1914年间,IMO的一项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几个常设技术委员会,反映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的气象发展,包括仪器仪表的改进、气象知识的增长、动力气象学的进步以及不断努力确立最佳观测规范。 一战 期间,国际气象合作几乎停止,IMO处于休眠状态。一战后,国际气象委员会主席 纳皮尔· 肖邀请来自盟国和中立国的气象学家(其中大多数是战前国际气象委员会的成员)参加1919 年7月在伦敦举行的 非正式会议 ,会议安排了两个月后在巴黎举行的董事会议。这次会议确认了IMO的战前结构,并成立了一个新的 技术委员会(被称为 气象学 应用于航空导航委员会),反映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航空业的发展。 曾任国际气象委员会主席的 西奥多· 赫塞尔伯格博士曾极力主张提升气象的国际地位,希望 IMO能够转型为政府间机构,并与时任 法国 气象局长菲利普·韦尔利先生一起根据华沙会议的决定,起草了《世界气象公约》,在1939年柏林国际气象委员会会议上提交了这份草案,后被称为《柏林草案》。二战期间,IMO关于《柏林草案》的工作仍在继续,特别是涉及科学问题的那些委员会也在继续运转,如太阳辐射委员会以及地磁与大气电学委员会。 战后,IMO恢复国际气象合作,并将注意力重新集中 在自1939年以来一直搁置的问题上。1946年,董事会议要求国际气象委员会拟订新章程,使该组织成为一个政府间机构。同时,要求委员会审查各技术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并考虑国际气象组织如何在不损害独立性和特点的情况下与新成立的 联合国 建立联系。同年7月,委员会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气象委员会会议上起草了《世界气象公约》。 《世界气象公约》签订后至生效期间,国际气象委员会的工作仍在继续,特别是通过确保落实 华盛顿会议 的诸多决议和建议。委员会还获得了联合国对其本身担当新组织的筹备机构的认可,并相应参加了联合国的有关活动。
世界气象组织(WMO)时期(1950年-至今) 《世界气象公约》于1947年10月11日签署,1950年3月23日生效。1951年3月IMO气象局长大会在巴黎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1951年3月17日IMO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1951年 联合国 指定气象组织为联合国专门机构,预示着 气象学 、水文和相关的 地球物理 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新时代。 1957年,WMO启动1957-1958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全球 臭氧 观测系统,并于1963年启动 世界天气监视网 。1976年,WMO对全球臭氧状况进行首次国际评估,并于次年和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ESCO)国际 海洋学 委员会(IOC)联合建立的全球海洋服务综合系统(IGOSS)。1979年, 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 召开, 世界气候计划 (World Climate Programme,WCP)因而制订。 1985年WMO签订《关于保护臭氧层的 维也纳 公约》,并于1987年签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 联合国 环境署 ( UNEP )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次年,WMO建立了全球大气监视网以监测大气成分,且WMO和 UNEP 启动促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谈判过程。
1990年,第二届世界气候大会启动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这年同样是“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1990-1999)”倡议启动年,并且这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还发布了第一次评估报告。1992年,WMO建立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并于次年启动世界水文循环观测系统(WHY COS )。1994年,WMO召开第一次 世界减灾大会 。1995年,WMO新总部大楼奠基,并建立了气候信息和预测服务(CLIPS)项目。1999年,WMO 日内瓦 新总部正式落成。 2002年,WMO于南非 约翰内斯堡 组织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次年,WMO启动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计划、世界气象组织空间计划和最不发达国家(LDC)计划。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 美国 前副总统兼环保活动家 阿尔·戈尔 联合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 世界气象大会 特别成立政府间气候服务理事会。2015年, 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议程。
宗旨 促进设置站网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以及与气象有关的 地球物理 观测,促进设置和维护各种机构以提供气象和与气象有关的服务;促进建立和维护气象及有关信息快速交换系统;促进气象及有关观测的标准化,确保以统一的规格出版观测和统计资料;推进 气象学 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它活动;促进业务水文活动,增进气象与水文部门间的密切合作;鼓励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帮助 协调研究和培训中的国际性问题。
主要工作 世界气象组织作为各国气象和水文部门国际合作平台,主要在天气、气候、水三大领域开展工作。除气象观测和研究外,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实施各类项目,涉及农业生产、灾后重建、水资源开发、抗击干旱等方面。
观测 观测是我们了解 地球 系统如何形成天气、气候和水文的关键,每天有大量载人和自动 地面气象站 、高空站、商用飞机等站点及设备测量大气、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关键参数。此外,还有大约30颗气象 卫星 和200颗研究卫星,可见全球气象、水文和其他 地球物理 观测网络的规模。观测资料在收集之后将根据WMO仪器和观测方法计划(IMOP)确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而后通过WMO 信息系统 (WIS)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 气象组织促进了这一全球网络的建立、维持和持续扩展,其活动在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全球观测系统(GOS)内进行协调,在改进为制定 气候预报和气候变化探测所需的数据收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囊括了所有网络,并利用WIS将所有区域联系起来,以开展资料交换、管理和加工。
资料交换和技术转让 观测数据、信息和衍生产品在WMO中心与世界各地会员的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之间实时或近乎实时地自由交换。气象组织世界各地中心强大的计算机处理从陆地和海洋观测仪器以及 地球 观测 卫星 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用于基于物理定律的数值模型,以产生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的预报、预测以及用于日常生活、长期决策和研究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WMO信息系统( WIS )以WMO 世界天气监视网 的全球电信系统为基础,提供观测到的天气、气候和水相关数据和产品的例行收集和自动传播,以及信息发现、获取和检索服务。 WMO统一数据政策决议 (Cg-Ext 2021)使组织全体会员之间免费和不受限制地交换世界各地的观测数据,并使其他数据产品得到更新和加强。面临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及气候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大等问题,它能够用于支持社会各部门所需的基本服务。
质量管理框架 WMO通过其各项计划和活动,致力于确保所有气象、气候、水文、海洋和相关环境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最高质量,特别是那些支持保护生命和财产、陆上、海上和空中安全、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应用服务 基于天气、气候和水对农业和渔业、能源、交通、健康、保险、体育、旅游业和更多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气象组织促进气象、气候、水文和 海洋学 信息在所有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能力建设 WMO通过开发和改善人力资源及技术和机构能力和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协助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的能力发展。WMO能力发展活动的范围包括支持各国制定涵盖天气、水和气候活动的国家立法,直至遵守WMO法规、教育和培训、示范项目、区域支持、研究、发展伙伴关系和适当的体制安排。
研究 WMO协调和组织国际研究计划,以提高成员国改善天气、气候、水和环境观测、预测、服务提供和区域和全球环境条件科学评估的能力。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大气研究、气候研究、洪水管理。
主要项目 WMO进行的项目主要领域为:减少灾害风险、能力发展 、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航空与气象服务、气候调整与适应、极地与高山区域、环境治理。项目类型包括国家项目例如阿富汗预警系统项目(Afghanistan Early Warning System Project)、 肯尼亚航空 气象数据 中继器 (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 for Kenya)等;多国项目如农业气候弹性增强倡议(Agricultural Climate Resilience Enhancement Initiative)等;区域项目如增加 萨赫勒 地区气候服务弹性项目(Climate Services for Increased Resilience in the Sahel);以及全球项目如建立北极极地的气候服务(Establish Climate Services for the Arctic Polar Region)。
资金来源 WMO的资金主要来自会员会费(约占80%)和自愿捐款(约占20%)。
组织机构
世界气象大会(World Meteorological Congress) 世界气象大会是WMO的最高机构,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常会,主要工作为:确定实现组织宗旨的一般政策;考虑加入组织成员的资格;确定一般、技术、财务和工作人员条例;建立和协调本组织组成机构的活动;核准下一财政期间的战略计划和预算;选举本组织主席和副主席以及执行理事会成员;任命秘书长 。
世界气象组织有一名主席和三名副主席,主持世界气象大会和执行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现任主席为阿卜杜拉·曼杜斯,于 2023 年的第 19 届 世界气象大会 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世界气象组织现任主要领导(截至2023年6月)
职务
姓名
主席
阿卜杜拉·曼杜斯
第一副主席
达乌达·科纳特
第二副主席
伊恩·莫兰
第三副主席
姆鲁特云杰·莫哈帕特拉
秘书处(The Secretariat) 气象组织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秘书长由 世界气象大会 任命,任期四年,最长任期8年。秘书长负责秘书处的全面技术和行政工作。他通过将实质性权力下放给常务副秘书长和助理秘书长来管理自己的作用。秘书长有责任根据大会制定的条例并经执行理事会批准任命秘书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常务副秘书长和助理秘书长。
秘书处现任主要领导(截至2023年6月)
职务
姓名
直接主管
秘书长
佩特里·塔拉斯
秘书长内阁、管治服务部、公私合作办公室、内部监督办公室、道德操守办公室
副秘书长
埃琳娜·马纳恩科娃
科技创新部、服务部、水文和冰冻圈协调办公室、气候问题跨领域协调员、海洋问题跨领域协调员
助理秘书长
张文健
基础设施部、会员服务及发展部
执行理事会(Executive Council) 执行理事会负责执行 世界气象大会 的决定,协调各项方案,管理预算,审议区域协会和技术委员会的决议和建议并就此采取行动,并就影响国际气象学和相关活动的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执行理事会通常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地点和日期由本组织主席与理事会其他成员协商后确定。决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该理事会由国会选举产生的主席、三名副主席、六名区域协会主席和国家气象或水文气象部门主任27人组成,每个成员只有一票。
区域协会(Regional Associations) 区域协会每两年在各自区域举行一次会议,以确定区域优先事项和活动,并在每第二次会议上选举新的区域协会主席和副主席,每个区域协会的主席都是执行理事会的前成员。六个区域协会包括: 非洲 ;亚洲;南美洲; 北美洲 、 中美洲 和加勒比;西南太平洋;欧洲。
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ssions) 技术委员会就本组织宗旨范围内的议题进行研究并向大会和执行理事会提出建议。
观测、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委员会(Commission for Ob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观测、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委员会,也称基础设施委员会,协助开发和实施全球协调的获取、处理、传输和传播地球系统观测和相关标准的系统;协调标准化分析和模型预测领域的生产和使用;以及为所有WMO计划及其相关应用和服务领域制定和实施健全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实践。
天气、气候、水及相关环境服务及应用委员会(Commission for Weather, Climate, Water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 Applications) 天气,气候,水和相关环境服务与应用委员会,也称服务委员会,致力于开发和实施全球统一的天气,气候,水,海洋和环境相关服务和应用,以使所有用户社区和整个社会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长期目标
2020-2023运行计划的长期目标 一、 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提供权威、可访问、面向用户和适合用途的信息和服务
二、加强地球系统观测和预测:加强未来的技术基础
三、 推进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用科学的领导力,提高对地球系统的了解,以增强服务
四、缩小天气、气候、水文和相关环境服务方面的能力差距:加强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的能力,以确保政府、经济部门和公民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和服务
五、对气象组织结构和方案进行战略调整,以有效制定政策和决策及执行
长期愿景 WMO组的长期愿景是,希望到2030年所有的国家,特别是最脆弱的国家,更有能力抗御极端天气、气候、水及其它环境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通过提供尽可能最佳的陆地、海上或空中服务加强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参与
中国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创始国之一,于1972年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合法席位,并且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地区会员。自1973年起,中国一直是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中国与世界气象组织关系良好,世界气象组织历届主席、秘书长及高级官员均多次访华,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19年6月,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率团出席第18次 世界气象大会 ,并在同期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71次届会上成功竞选连任执行理事会成员。2022年6月,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出席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75次届会。2023年4月,“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暨第50期多国别考察活动在北京举行,论坛签署了《世界气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
中国人的参与 1972年,戴维斯时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致函各国外交部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是中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唯一合法代表。1973年春,时任中央气象局副局长的 张乃召 被补选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从这一年起,新中国开始正式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并一直担任该组织领导机构成员。1987年, 中国气象局 局长、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 邹竞蒙 ,在第十次 世界气象大会 中当选为该机构主席,并在1991年第十一次大会连任该组织主席,成为当时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唯一担任这一高级职务的中国人。2016年,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与WMO秘书处观测与信息系统司司长、空间计划办公室主任的 张文建 ,当选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
组织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的建立与运行轨迹覆盖了现代气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组织作为 联合国 在天气、 气候、 水资源和相关地球物理科学的专门机构,在全球气象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员国及地区 截至2023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共有193个会员国及地区。世界气象组织将会员国及地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了六个区域,分别为: 非洲 ;亚洲;南美;北美, 中美洲 , 加勒比海 ;西南太平洋;欧洲。
会员国及地区(截至2023年6月)
所在区域
国家或地区名称
所在区域
国家或地区名称
一区:非洲
中非共和国
四区:北美,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
伯利兹
乌干达
加拿大
乍得
危地马拉
佛得角
古巴
冈比亚
哥斯达黎加
几内亚
圣卢西亚
几内亚比绍
墨西哥
刚果
多米尼加
刚果民主共和国
多米尼加共和国
利比亚
安提瓜和巴布达
利比里亚
尼加拉瓜
加纳
巴哈马
加蓬
巴巴多斯
南苏丹
巴拿马
南非
库拉索和圣马丁
博茨瓦纳
洪都拉斯
卢旺达
海地
厄立特里亚
牙买加
吉布提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喀麦隆
美利坚合众国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英属加勒比地区
坦桑尼亚共和国
萨尔瓦多
埃及
五区:西南太平洋
瑙鲁
埃塞俄比亚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塞内加尔
印度尼西亚
塞拉利昂
图瓦卢
塞舌尔
基里巴斯
多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安哥拉
巴布亚新几内亚
尼日利亚
库克群岛
尼日尔
所罗门群岛
布基纳法索
文莱达鲁萨兰国
布隆迪
斐济
摩洛哥
新加坡
斯瓦士兰
新喀里多尼亚
毛里塔尼亚
新西兰
毛里求斯
汤加
津巴布韦
法属玻利尼西亚
科摩罗
瓦努阿图
科特迪瓦
澳大利亚
突尼斯
纽埃
索马里
菲律宾
纳米比亚
萨摩亚
肯尼亚
马来西亚
苏丹
六区:欧洲
乌克兰
莫桑比克
亚美尼亚
莱索托
以色列
贝宁
俄罗斯联邦
赞比亚
保加利亚
阿尔及利亚
克罗地亚
马拉维
冰岛
马达加斯加
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马里
匈牙利
二区:亚洲
不丹
卢森堡
中国
土耳其
中国澳门
塞尔维亚
中国香港
塞浦路斯
乌兹别克斯坦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也门
奥地利
伊拉克
安道爾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希腊
俄罗斯联邦
德国
卡塔尔
意大利
印度
拉脱维亚
吉尔吉斯斯坦
挪威
哈萨克斯坦
捷克共和国
土库曼斯坦
摩尔多瓦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
荷兰
韩国
法国
孟加拉国
葡萄牙
尼泊尔
西班牙
巴基斯坦
摩纳哥
巴林
斯洛伐克
斯里兰卡
斯洛文尼亚
日本
格鲁吉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比利时
柬埔寨
波兰
沙特阿拉伯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泰国
爱尔兰
科威特
爱沙尼亚
缅甸
瑞典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瑞士
蒙古
白俄罗斯
越南
立陶宛
阿富汗
约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罗马尼亚
阿曼
芬兰
马尔代夫
阿塞拜疆
三区:南美
乌拉圭
阿尔巴尼亚
厄瓜多尔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哥伦比亚
马耳他
圭亚那
黎巴嫩
委内瑞拉波利瓦尔共和国
黑山
巴拉圭
巴西
智利
玻利维亚多民族国
秘鲁
苏里南
阿根廷
世界气象日 1950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的生效日,于是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庆祝WMO的成立并展示WMO对社会安全和福祉的重要贡献。
出版物 WMO的主要出版物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公报》(Bulletin),半年刊;《世界气象大会报告》(World Meteorological Congress reports)、《执行理事会报告》(Executive Council reports)、《区域协会报告》(Regional Association reports)、《技术委员会报告》(Technical Commission reports)、《审计委员会报告》(Audit Committee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