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观测
第一步: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 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2. 松开极轴(赤经轴)制紧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制紧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2. 松开地平制紧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3. 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制紧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例:济南地理纬度为+36.6o,即北纬+36.6o),制紧螺钉。
4. 松开赤纬轴制紧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5. 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6. 拧动时角刻度盘,零时(0h)对准指针;拧动赤纬刻度盘,90o对准指针(有的在出厂时已经固定好90o或0o)。至此,您的望远镜就与地球自转轴、观测点子午面完全平行。任凭地球转动,望远镜始终都对着北极星。特别提示:极轴调整好后,三脚架、极轴方位角、高度角都不能有丝毫移动,否则要重新调整。北天极与北极星不完全重合,而是向小熊座β星偏1o。 第二步:计算出观测点观测时刻的地方恒星时。例:计算2002年5月1日北京时间19时的济南地方恒星时。 1. 从当年天文年历(北京天文馆每年出版一本)中查出2002年5月1日世界时0h格林尼治地方恒星时为:14h35m00s。 2. 从相关资料中查出济南(观测点)地理经度为东经117o,化为时角为7h48m00s(15o=1h,1o=4m,1’=4s)。 3. 用下面公式计算 s=So+(m北-8h+λ)+(m北-8h)*0.002738式中 s 地方恒星时,在观测点所测定的春分点γ的时角 So 世界时0h格林尼治地方恒星时 m北 北京地方平时 λ 观测点的地理经度(时角) 8h 北京时间是东八时区标准区时 0.002738 换算系数(1/365.2422)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S=14h35m00s+(19h00m00s-8h+7h48m00s)+(19h00m00s-8h)*0.002738 =14h35m00s+18h48m00s+00h1m48s =33h24m48s 因为结果大于24h,所以要把其中的24h化为一天,减去24h。S=43h25m13s-24h=19h25m13s答:2002年5月1 日北京时间19h00m00s时的济南地方恒星时是5月2日09h24m48s。 第三步:计算被观测天体观测时刻的时角(t)。 t:以本地子午圈为起点,由东向西将整个圆周分为24小时(每小时等于15o)。例:狮子座内的m65(河外星系)。 1. 查出该天体在天球上的坐标为:赤经α=11h18m00s;赤纬δ=13o13’。赤经α:天体在天球上的经度,以通过春分点γ的经纬为0点,由西向东将圆周分为24小时。赤纬δ:天体在天球上的纬度,以天赤道为0o,向北正向南负,各分90o。 2. 用公式计算t=s-α t=09h24m48s-11h18m00s= -1h53m12s
第四步:操作望远镜对准天体。
1. 松开赤纬轴制紧螺钉,旋转主镜,先对准天赤道(赤纬度盘0o),然后向北旋转δ=13o13’,对准赤纬度盘指针,制紧螺钉。
2. 松开极轴制紧螺钉,绕极轴向东(时角t为负)旋转望远镜,将m65的时角-1h53m12s对准时角刻度盘指针,制紧螺钉。
3. 先用低倍镜观测m65,如不在视场中央,可用赤经赤纬微调手轮将天体调整到视场中央。由于地球转动,目标会渐渐移出视场,要不断用微调手轮跟踪。若为自动跟踪赤道仪,打开电门即可。
特别提示:第二天再观测该天体时,因地球公转,该天体的时角将增加3m56s,变为-1h49m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