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1028支神曲结构模式是:每一曲由若干首颂诗(诗节)构成,共10600个颂,平均一曲十颂。通常,一个颂包含四个诗行(四句),少数有三行或五行的。诗行一般由8个、11个或者12个音节组成。一个颂的诗行照例是格律一致,长短相同,但也有个别罕见的式是由长短不一的诗行混合写成。《梨俱吠陀》的诗律约有15种,常见的仅7种,而最通用的是其中3种:三赞律、唱诵律、大地律。按这三种格律写成的颂几乎占全书三分之二。《梨俱吠陀》的格律讲究音量节奏,交替使用长短音节,属于一类普通长短格或抑扬格。一个诗行中,只有最后4个或5个章节受到最严格的规定;11音节和12音节诗行中间还有一个顿号。《梨俱吠陀》的诗律无疑是后吠陀的古典梵语诗律的基础,但在格律运用上,显得比较集中和自由,不像古典梵语那样复杂和严格。《梨俱吠陀》中的每首诗由若干诗节(“rg”)组成,每个诗节又由若干音步(pada)组成,最少二音步,最多八音步,一般三、四音步,偶尔也有五音步的情况,每个音步通常由八、十一或十二个音节组成,在四音步诗节中,它们分别被称为“阿奴湿图朴”(Anustubh)、“特哩湿图朴”(Trismbh)和“阇迦底”(Jagati),这是《梨俱吠陀》最典型的三种诗体形式,其中“阿奴湿图朴”体发展成为后来史诗中著名的gloka,即“输洛迦”体,也称“颂”体。此外,八音节三音步诗在《梨俱吠陀》中数量也很多,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被称为“迦耶特哩”(Gayatri)。 这个时期的诗律虽然不像古典诗的格律那样繁缛复杂,但已开始讲究音量节奏,每个音步最后四、五个音节的音量是确定的,有固定的长短音次序,最常见的是短长格,但通常最后一个音节即使是短音也可读长,因此实际上这个音节并不确定。综观吠陀诗律的基本特征,正像金克木先生评价的那样“符合自然的节奏”、“多半接近歌谣”。由于缺少严苛的格律限制,吠陀诗歌如同我国的《诗经》一样,常常凭借诗人发自口心的自然音响感染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所谓的六吠陀支中,有一支专门研究吠陀韵律,被称为“阐陀”(chanda),其中涉及的很多知识促进了梵语诗歌创作的繁荣。 根据传统诗律学规定,梵语诗歌以“诗节”(stanza)为单位,每节诗一般分两行四音步,诗律有波哩多(vrtta)和阇底(jati)两类,前者按照音节数目(aksarasamkhya)划分音步,后者按照音节瞬间数目(mdtrdsamkhyd),即音量划分音步。
在波哩多中,第一,要区分长短音:所谓长音,就是指用长元音、二合元音或三合元音组成的音节。此外,还有一种所谓诗律长元音,就是在鼻化音(anusvara)和送气音(visarga)前的短元音,以及在复辅音前的短元音,都算长元音。其二,音节有重音节(guru)和轻音节(1aghu)之分,而按照每个诗节的音步是否相同,波哩多又被分成三类: 1、规则波哩多(samavitta),指四音步完全相同,属于最严格规整的诗律。按每个音步音节数目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其中“△”代表轻音节,“一”代表重音节)。
音节数目最少的是每音步四个。格式如下:
────
每音步五个音节的,格式如下:
─△△──
每音步六个音节的,有四种格式,第一种是:
──△△──
其余从略。最著名的,使用最广的的诗体叫“输洛迦(sloka),每音步八个音节,共有多种格式,第一种按照《罗摩衍那》的说法应是: ─△──△──△△△──△─△─
──△△△──△△△──△─△─
《罗摩衍那》中的这一偈,与格律书上的并不协调。姑录之,以备参考。 每音步九个以上的例子可以不必再列举。按规定,音步可以长到九百九十九个音节。
2、半规则波哩多(ardhasamavrtta)指奇数音步和偶数音步不相同(即第一音步和第三音步完全相同,第二音步和第四音步完全相同)。共有六个不同形式,第一种是:
奇数△△△△△△─△─△─
偶数△△△△─△△─△─△─
其余从略。
3、不规则波哩多(visamavrtta),指四个音步完全不同的音步各不相同。格式是:
第一音步△△─△─△△△─△
第二音步△△△△△─△─△─
第三音步─△△△△△△─△△─
第四音步△△─△─△△△─△─△─
根据传统,诗节中音步的韵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音节数目更是变化无穷,有的每个音步只有四个音节,有的每个音步长到二十七个音节,理论上最长可以达到九百九十九个音节,但很多长律仅限于理论,并未用于创作实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古代诗律学家通常以八种音群单位划分波哩多律,以便标明音节数量。之所以分为八种,是因为每组音群依次包含三个音节,音节又分轻重,故而排列组合得出八类音群,它们分别是:
ma(一一一),
na(△△△),
bha(一△△),
ya(△一一),
ja(△—△),
ra(一△一),
sa(△△一),
ta(△一△),
因为每种波哩多律不一定都能被三整除,所以传统上还另将单一的轻重音节标示出来:ga(一)和la(△)。以rucira律为例,其韵律形式是:△—△—△△△△一一△一一,依据传统,我们就可将之描述为jbh S r g。 在阇底(jati)诗律中,一个短元音占据一个音节瞬间,而长元音则占据两个音节瞬间,最常见的是阿哩耶(aryd)体。其格式是:
第一个音步有十二个音节瞬间
第二个音步有十八个音节瞬间
第三个音步有十二个音节瞬间
第四个音步有十五个音节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