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评价
方岳贡:此乡多文雅之彦,若徐文学孚远、陈进士子龙、宋孝廉征璧,皆负韬世之才,怀救时之术,相与网罗往哲,搜抉巨文。取其关于军国济于时用者为经世一编文。其规画足以益才智,听其敷奏足以壮忠怀,考其始终足以识时变。非徒侈一代之鸿章,亦将以为明时之献纳。(《皇明经世文编序》)
张溥:云间徐暗公、陈卧子、宋尚木天才英绝,直欲以一人兼四部,不难也。客年与余盱衡当代,思就国史。余谓贤者识大,宜先经济,三君子唯唯。遂采择典要,名经世文编卷凡五百。伟哉!……三子志存治世,词不苟荣,进善退恶,一禀春秋文编,所载网罗稍宽……煌煌乎!高祖之志也,圣人在上,制作方盛,设以三子典职其间,笔削良史,必能敻越前代。岂特云台高议,东观颂德而已哉!宋时司马文正,既作资治通鉴,复与刘道原议为后纪,后以召相不果。至今宋无佳鉴,海内痛惜,今三子悠游林麓,天假以时,载笔之始,又先以国家为端,他日继涑水者其在云间乎?(《皇明经世文编序》) 吴伟业:卧子(陈子龙)负旷世逸才,其四六跨徐、庾,论策视二苏,诗特高华雄浑,睥睨一世。……当是时,几社名闻天下。卧子眼光奕奕,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登临赠答,淋漓慷慨,虽百世后犹想见其人也。晚岁与夏考功相期死国事,考功先赴水死,卧子为书报考功于地下,誓必相从,文绝可观。(《梅村诗话》)
朱彝尊:王李(前七子)教衰,公安之派浸广,竟陵之焰顿兴,一时好异者,诪张为幻。关中文太清倡坚伪离奇之言,致删改《三百篇》之章句;山阴王季重寄谑浪笑傲之体,不免绿衣苍鹘之仪容。如帝释既远,修罗药叉,交起搏战,日轮就暝,鵩子鹗母,四野群飞。卧子张以太阴之弓,射以枉矢,腰鼓百面,破尽苍蝇蟋蟀之声,其功不可没也。(《明诗综》) 徐世祯:①子龙于时方髫耳,而食牛吞象之气,固已逼人。②当其才锋飚发,四座皆倾,固已触目琳琅,亦复掷地金石,下笔为文,千万言立就,莫不光燄烛天,珠玑照世。当世之士桴应影随。(《丙戌遗草序》) 夏允彝:陈子少好奇负气,迈激豪上,意不可一世。(《陈李倡和集序》)
钱价人:大樽当诗学榛芜之余,力辟正始,一时宗尚,遂使群才蔚起,与弘、正比隆,摧廓振兴之功,斯为极矣。(引自《明诗综》)
缪泳:剥极而反,否极而复,先征于声音之道,卧子当楚人众咻之余,力追正始,允矣人豪。(引自《明诗综》) 徐孚远:①友人陈子,擅俊妙之逸气,发怀古之遥情,征召英契,摇缀渊圃。于时同郡之士,盖有数人。至于齐镳方轨,卓绝领袖,共推李子。于是有“陈、李”之目矣。②陈子之诗,澹动溢丽,发言舒卷,有若明霞。感兴悲凉,放词宕越,至乃留连绮艳,刻画情思,妙绝动人。(《陈李倡和集序》) 周立勋:卧子资局杰济,才识秀达,有揽奇之概。故能奋举藻思,博综渺义,每谈天下事,则壮往健决,莫不符会。发为文章,形之歌咏,类有然矣。当其摇笔,能者却思。单辞所行,讽叹满世。其诗摇荡诞逸,矜怀竞爽,凄决而几创,刚庄而郁沉。(《岳起堂稿序》)
宋徵璧:①大樽严于论诗,凡献诗者踵相接,大樽意态傲岸,若不足当一顾者。然大樽未尝不虚心,尝向予道律诗如“春城夜出人皆醉”之句,诗馀如“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一词,生平竭力摹拟,竟不能到。有味乎其言也。(《抱真堂诗话》)②陈卧子子龙,其源出于太白,文多超逸之风;若其凉壮明秀,则龙标、右丞之流亚也。(《陈李倡和集序》)③陈子诗文,兼诸家之长,既足冠冕一代,而又志在竹帛,其所表树,方将驾前贤而上之。使后人读陈子之诗,与其致恨于所传者少也,夫宁多乎哉!(《平露堂集序》) 朱隗:卧子五古,初尚汉魏,中学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近相见辄讽太白诸篇,其才性故与相近;七古直兼高、岑、李颀之风轨,视长安、帝京,更进一格。五律清婉;七律格清气老,秀亮淡逸;绝句雄丽。由其才大,靡所不有,宽然有余。(引自《明诗综》) 魏耕:五古学汉、魏者,大抵转关必在大谢,唐之曲江,明之北地,皆是如此。黄门亦祖其说,能于质闷之中,兼于俊秀,信是雅宗。七古弘、正间皆仿浣花(韦庄所作浣花词),唯青莲学者绝少,黄门起而一振其风,昔人诗“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黄门近体佳境,往往相近。(引自《明诗综》) 黄昌衢:大樽奋起江左,寓内晓然,群奉黄门诗派,历数十年流风未坠。余近为定其集,前集已刻者得十之六,后集未刻者得十之四。盖天地精英之气,结轖郁勃,以发为声律,光芒腾上,干星辰而沸江海。前集至矣,而后集尤有必不可沉毁废缺者。(《二十四家诗定》)
顾炎武:陈君鼌贾才,文采华王国。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初仕越州理,一矢下山贼。南渡侍省垣,上疏亦切直。告归松江上,歘见胡马逼。拜表至行朝,愿请三吴敕。诏使护诸将,加以太仆职。遂与章邯书,资其反正力。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呜呼君盛年,海内半相识。(《哭陈太仆》) 倪永清:卧子先生,我郡之龙门也。其诗沉雄豪迈,博大昌明,空同、大复之后,一人而已。(《振经堂汇编诗最》)
龚翔麟:若诗当公安、竟陵之后,雅音渐亡,曼声并作,大樽力返于正,翦其榛芜荆棘,驱其狐狸貒貉,廓清之功,讵可借口七子流派,并攒讥及焉?予尝购得《甔甀洞集》,系先生手自施铅,自越江渡钱塘,往返点笔无虚日,卷尾必以朱墨识之。于吴明乡若是,矧古贤吟稿乎?今人手放翁、诚斋(杨万里)诗,读未终卷,便毁唐人为不足学,多见其不知量己。(引自《明诗综》) 王士禛:①尝与陈卧子共宿,问其七言律诗何句最为得意,卧子自举“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一联。”然予观其七言,殊不止此,如“九龙移帐春无草,万马窥边夜有霜”诸联,沉雄瑰丽,近代作者,未见其比,殆冠古之才,一时瑜、亮,独有梅村(吴伟业)耳。(《香祖笔记》)②陈大樽诗首尾温丽,湘真词亦然。然不善学者,镂金雕琼,正如土木被文绣耳。又或者断断格律,不失尺寸,都无生趣。譬若安车驷马,流连陌阡,殊令人思草头一点之乐。(《花草蒙拾》) 张廷玉等: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佟世南:至故明惟(刘基)《写情》、(陈子龙)《湘真》二集,高朗秀艳,得两宋轨则。 胡应宸、顾璟芳:大樽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遒其词风流婉约,堪付与、十八歌喉。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传称河南亮节。作字不胜绮罗,广平铁心,《梅赋》偏工清艳,吾于大樽益信。(《兰皋明词汇选》,引自沈雄《古今词话》) 朱琰:①七言古诗,杜诗出以沉郁,故善为顿挫;李诗出以飘逸,故善为纵横,卧子兼而有之。其章法意境似杜,其色泽才气似李。②余钞黄门(陈子龙)诗,以终明一代之运。刘(基)、高(启)开宗于前,西涯(李东阳)接武于继,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振兴于中,黄门撑持于后。此明诗大概也。③卧子七言律,秀绝寰区,乃其天资清妙,故落墨高华,非翡翠兰苕可比。或谓云间派本以艳入,失其本来矣。(《明人诗钞》) 朱庭珍:明代....末年诗人,惟陈卧子雄丽有骨,国变后诗尤哀壮,足殿一代矣。(《筱园诗话》) 邹祗谟:①大樽诸词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缅邈凄恻。②词至《云门》《湘真》诸集,言内意外,已无遗议。柴虎臣所谓华亭肠断,宋玉魂销,所微短者长篇不足耳。(《倚声集》,引自王昶《明词综》) 谭献:①有明以来,词家断推湘真(陈子龙)第一。②重光(李煜)后身,唯卧子(陈子龙)足以当之。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复堂词话》) 江顺诒:文有因人而存者,人有因文而存者。《湘真》一集,固因其词而重大樽其人,又实因其人而益重其词也。(《词学集成·附录》)
况周颐: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若祝希哲、汤义仍、施子野辈,偻指不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夏节愍(夏允彝)、陈忠裕(陈子龙)、彭茗斋、王凄斋诸贤,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庶几纤靡者之药石矣。(《蕙风词话》)
徐敬修:按子龙之词,缠绵悱恻,神韵天然,为有明一代词人之冠。……总之有明一代之词学,初则沿蜕岩(张翥)之风轨,永乐以后,《花间》《草堂》诸集渐盛,当时唯小令中调,间有可取,其余则偏于浮靡,无一硬语,至陈子龙出,始卓然可称一代词宗,然已身丁季叔,而开有清风气之先矣。(《词学常识》) 钱钟书:陈卧子大才健笔,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诗而无愧,又丁百六阳九之会,天意昌诗,宜若可以悲壮苍凉,上继简斋、遗山之学杜。乃读其遗集,终觉伟丽之致,多于苍楚。在本朝则近青邱、大复(何景明),而不同献吉;于唐人则似东川、右丞,而不类少陵。祁孙之言,亦未识曲听真。然知以放翁、遗山与明之七子并举,则具眼人语也。(《谈艺录》一二八“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龙榆生:①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近三百年名家词选》)②明季词人,惟青浦陈卧子子龙,衡阳王船山夫之,岭南屈翁山大均三氏风力遒上,具起衰之力。卧子英年殉国,大节凛然,而所作词婉丽绵密,韵格在淮海、漱玉间,尤为当行本色,此亦事之难解者。诗人比兴之义,固不以叫嚣怒骂为能表壮节,而感染之深,原别有所在也。(《跋钞本湘真阁诗馀》) 吴梅:余尝谓明词,非用于酬应,即用于闺闼,其能上接风骚,得倚声之正则者,独有大樽(陈子龙)而已。三百年中,词家不谓不多,若以沉郁顿挫四字绳之,殆无一人可满意者。盖制举盛而风雅衰,理学炽而词意熄,此中消息,可以参核焉。至卧子(陈子龙)则屏绝浮华,具见根柢,较开国时伯温、季迪,别有沉着语,非用修、算州所能到也。他作如《山花子》云,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又《江城子》后半叠亦绵邈凄恻,不落凡响。先生于诗学至深,论诗能于色泽气韵中辨之,自是深得甘苦语,宜其词之渊懿大雅,为一代知音之殿也。(《词学通论》) 吴晗:文编的主要编选人陈子龙因抗清被俘自杀,……(徐孚远、夏允彝、夏完淳、何刚)这些人都具有坚强的民族气节,在平时关心政治,讲求经世实用之学,到危难时坚决抵抗,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表现了英雄气概。(《影印皇明经世文编序》)
钱基博:①子龙之词,则直造唐人之奥宇。……惟陈子龙之《湘真阁》《江蓠槛》诸词,风流婉丽,足继南唐后主,则得于天者独优也。观其所作,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言内意外,已无遗议。②王李道尽,公安之派浸广,竟陵之焰顿兴,一时好异者诪张为幻。而有振七子之坠绪,返俚浅于茂典者,陈子龙也。实以沉博绝丽之才,领袖几社。而同郡夏完淳字存古,髫龄崛起,如响斯应。誉之者谓其廓清榛芜,力追先正;而诋之者则曰七子窠臼,徒为虚嚣。然以此结明三百年之诗局,而与开一代风气之高启,后先辉映,亦足以觇复古为明文学之主潮,诗亦不在例外,所谓君以此始,亦以此终也。(《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①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复社领袖张溥死后,他事实上成了两社的主帅。②陈子龙是明末文学成就较为突出的作家,在文学主张上,他注重复古,但并不主张泥古不化,而是推重在学习古法中贯穿作家个人的真情实感。③陈子龙的创作以诗见长,他的一一些作品表达了自已建功树业的志向与壮士失意的胸随,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处在时代交替之际;而对动荡的时局,陈子龙还创作了不少感时伤事的作品,他的《小车行》《卖儿行》描写了当时难民流落无依的窘境,《策勋府行》《辽事杂诗八首》等篇章,或抨击权奸误国,或感叹时局艰危,大多散发出愫慨激越沉郁悲凉的气息。明亡后,陈子龙写下了许多反映亡国哀痛的作品,凄怆悲壮,别有意味,《秋日杂感》十首便是代表。(《中国文学史》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十一章明末文坛)④揭开清词帷幕的陈子龙于词推尊五代北宋,以“婉畅浓逸”为宗,沧桑变后,其《湘真词》抒写抗清复明之志和黍离亡国的哀思,突破闺房儿女的纤柔靡曼,“上接风骚,得倚声之正”。(《中国文学史》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一章清初诗学繁荣与词学复兴) 游国恩:词发展到南宋已达到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词乃退居次要地位。白朴、萨都剌、张翥等较有名,而张氏《蜕岩词》为尤著。明人词多率意之作。杨慎、王世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惟明末陈子龙是一个优秀作家,王士禛称其《幽兰》《湘真》诸集,“意内言外,已无遗议”。可以说是明词冠军。(《中国文学史》第八编) 叶嘉莹:所谓“强直之士”……另一类则是在内心中具有一种真诚深挚之本质,不仅对男女之爱是如此,对君国之忠爱也同出于此深挚之一源。由于其用情之深广,而往在可以有一种高远之意境。而陈子龙词则无疑的乃是属乎后类情况。这种“强直之士,怀情正深”的性格上的双重特质,再加上了子龙所生活之时代给他的一份忧患之意识,因此乃使得陈子龙词具有了一种可以引人产生感发与联想的丰富的潜能。而这种将作者之性格修养与优患意识融入令词的制作之中犷产生了丰富之潜能的特殊成就,而陈子龙竟然以一位单独的个人而具含了此多种潜能之质素,而且此多种质素之融汇,一又皆出于自然之巧合,而全非出于有心之追求与造作。这正是我之所以称陈子龙词之成就为一种因缘巧合之“异数”的主要缘故。(《清词丛论》) 朱则杰:①陈子龙在清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抒写家国之感,表达抗清之志,思想意义十分深刻;它笼罩着一片亡国的悲哀,激荡着郁勃的情调,艺术风格也显得苍凉悲壮,激昂慷慨,足以和历代爱国诗人的作品相互媲美,后先辉映。这不但与他自己在明代特别是崇祯十年(1637年)以前的诗歌创作大相径庭,而且与明七子的专事模仿、徒有形式更不可同日而语。当然,陈子龙在诗歌宗尚方面并没有跳出“盛唐”的圈子,基本上仍旧是明七子的格调,但他在这个传统的“旧瓶”之中,装上了时代的“新酒”,也就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爱国思想。②陈子龙素以民族气节为世所仰。牺牲后,许多人都赋写挽诗,给予无比高度的赞扬;长歌当哭,壮怀激烈,千载下读之,犹足令人感愤。与其节义相比,陈子龙的诗名似乎要逊色得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一般都拿他和高启这位“明诗冠军”相对。③由于陈子龙就其生活朝代而言恰当明清交接之际,而又为明殉节;就其诗歌宗尚而言接近前后七子,而又正值公安、竞陵反复古派盛行之时,提倡复古更见突出,因此,称之为明诗后殿,不无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子龙在崇祯末年特别是入清以后写出如此优秀的诗歌,对于明诗,无疑是一个光辉的终结。但是,陈子龙毕竟在清朝生活过数年,并且留下了诗歌,而这些诗歌又恰恰是其全部诗歌的精华所在,因此,将他划归清代,自然亦无不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子龙的诗歌在艺术上大体继承明诗的传统,而在内容上则大大突破了明诗的范围,体现了清诗的特色,可以视为明诗在清代的一个绮丽的余波。(《清诗史》) 傅璇琮:陈子龙、夏完淳、孙承宗、张煌言等人构成的英烈词人群体,其中成就最大而且足为明词生色的是陈子龙,他的《湘真阁》《江篱槛》二集,置于宋词名家中亦无愧色。论明词者,每谓两头最佳,明初翘楚数刘基,明季殿军则当推陈子龙。而且以陈子龙为领袖的云间词派,对清初词坛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 朱东润:陈子龙是怎样的人物?青少年时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理想只是考中举人、进士,幸而在适当的机会,他结识了黄道周,这才理解到还有一个为国为民的目标。这时子龙是一名志士了,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在(明朝灭亡)这个大祸降临的当中,南京的官僚随即建立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新政权……子龙曾经参加南京政权的工作,在看到朝政混乱以后,他回到松江……纠合地方人士准备给敌人一次打击。南京政权垮台以后,要凭地方势力击退敌人,这是一个过分的估计,但是作为斗士,他是不会计较成败利钝的。起义失败以后,他联系吴昜,准备太湖起义。及至吴昜过早地暴露目标,黄道周建立了以唐王朱聿键为首的福建政权,国势进一步削弱了,但是子龙并不灰心,他一边接受福建政权的领导,一边也联系浙东崛起的鲁王朱以海,准备起义。作为斗士,他得不断地进行斗争,只要成功有一线的希望,真正的斗士必然要从失败中争取胜利,甚至在成功的希望只是泡影的时候,他也决不放弃斗争。子龙就是这样的一位斗士。(《陈子龙及其时代》) 聂作平:①与王国维、茨威格相较,陈子龙和他们有最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为此文化所化之人",而又不幸身处于这种文化"衰落之时"。不过,陈子龙和王国维、茨威格仍然有相当之区别,那就是王国维和茨威格本质上是地道的文人,陈子龙则不同,在这个被认为是晚明最重要的诗人和词人的身上,纠合了江湖侠士、风流文人、能员干吏等多重性格,而这些性格组合起来的,是一个近似于愤怒青年的陈子龙。②陈子龙兼具精通五经的读书人、七步成诗的风流才子和胆识过人的江湖豪客诸种性情于一身,其人格魅力在晚明文人中,可谓首屈一指。(《1644:帝国的疼痛》) 郭万金:“骨”是陈子龙获誉的主要原因,而此处“骨”之内涵当然包括了诗文之外的人格精神。以身殉国的陈子龙铸就了诗与国同亡的历史意义,义不受辱的生死抉择使得古雅风格分外凸现,给复古的明诗一个高亢的收尾,从这层意义看,陈子龙自然可称作是明诗殿军。(《关于明诗》) 陈氏大宗祠评:子龙“生有异才”,“年弱冠,而才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