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物种
树蛙
英文名Farnllalld Green Treefrog形态特征:体型中等,雄蛙体长42~44mm,雌蛙体长62mm左右。头宽等于或略小于头长;吻钝尖,吻棱明显;鼓膜近圆形,约为眼径之半;犁骨齿两列,左右接近。皮肤略粗糙,体和股的背、腹而均有痣粒;肛部和股后有小疣;肛上方有一窄肤褶;前臂外侧至第四指外侧及跗部外侧各有1条窄的棱状肤褶。前臂粗壮,手长约为体长的29%,指、趾端具吸盘和边缘沟,背面可见“Y”形迹;指间几近半蹼;后肢适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胫长约为体长的42%,趾间具1/2~2/3蹼,内跖突卵圆形,无外跪突。体和四肢背面深绿色、黄绿色、绿色至近黄色;上唇白色,下唇和咽喉部边缘呈银灰色或白色;体侧有1条白包线纹,该线纹下方为深紫色;前臂至第四指外缘的肤棱白色,其下方有黑线纹;第、二指和趾的背、腹面为桃红色;腹部前、后为深桃红色;有的腹部后面有横纹,在肛后尤为明显。体和四肢腹面灰白包或白包。雄蛙第一指有婚垫;有单咽下外声囊。卵粒黄白色,卵径2.5mm左右。第36期蝌蚪,全长38mm,头体长13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92%;头体扁平平,背面观呈椭网形;吻端网;尾术端钝尖;体背和尾肌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黄白色,尾鳍透明。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50m左右的农业区。成蛙捕食蝇类等各类昆虫。从4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雨夜,雄蛙常伏于田园、竹林和稻叶上鸣叫;交配时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的腋部,卵泡产在临时静水池或稻田边的落叶层,卵泡白色,含卵104~311,变态约需40天。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栖息地分裂和质量下降,种群数量很少。受胁等级:濒危EN。 2、橙腹树蛙 Rhacophoms aurantiventris 树蛙
英文名Orange–bellied Treefrog形态特征:雄蛙体长48~54mm。头宽大于头长;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鼓膜近圆形,直径约为眼径之半;犁骨齿两列,在内鼻孔内后方。体背面皮肤光滑,四肢背面有黑色痣粒。体及四肢腹面均光滑;在肛下方和股后面疣粒稀少,跗部外缘具弱肤褶。指、趾端均有吸盘和边缘沟,背面可见“Y”形迹,指纹具半蹼;后肢较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眼之间,趾问2/3蹼或近全蹼,内踱突长为宽的3倍,无外蹴突。体和四肢背面深绿色,有的个体背部具乳黄色斑点;自吻端向下,沿下颌侧缘经体侧至胯部有1条白线纹,肛孔至股后方有l条白线纹,在白线纹下方有1条黑带;前肢和后肢外侧白线纹明显;胯部深紫色;内侧2指和内侧3趾为红色,蹼背面为黄色,多数吸盘为橙红色;咽胸部淡红色,向腹部红色渐浅,四肢及蹼的腹面多为橙色或橙红色。雄蛙第一指有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第26~33期蝌蚪,头体长18~22mm,头体呈卵圆形,体背面扁平,尾末端尖。头体背面黑色或深褐色,腹面透明;尾部浅褐色,尾肌较尾鳍的色深。唇齿式为Ⅰ:4+4/1+1:Ⅱ或Ⅱ:3+3/1+1:Ⅱ;两口角及下唇乳突交错成两排,两口角处副突较多,角质颌较弱。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山区阔叶林中。该蛙的繁殖期可能较长,5~8月夜间雄蛙发出鸣声;蝌蚪生活于林区静水塘内。8月中旬可见到刚完成变态的幼蛙。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栖息地分裂和质量下降,种群数量很少。受胁等级:濒危EN。
分布:台湾(台北、宜兰、台中、高雄、台中的治本和利嘉、花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