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育苗
以往要想育出水稻的旱育壮秧来,就得选用肥沃的耕层土壤作为育秧床土。据测算,种植1亩水稻,每年需要育秧床土150公斤。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不破坏农田土壤资源的情况下,解决好育苗床土的难题呢?科技人员,利用酵素菌生物技术发酵稻壳制造有机肥,通过与粉碎后的稻壳进行合理搭配,人工模拟土壤,进行水稻育秧,达到了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育秧效果。经过多年的试验,成功开发出利用稻壳进行水稻育秧的技术。 水稻稻壳育秧,是采用现代人工模拟土壤方法,以稻壳为基质,替代床土的一种新的育秧技术。
一、基本原理
稻壳育秧是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稻壳,形成适合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实质是一种节土育苗。稻苗通过生物和物理调质的加工混配后的稻壳来固定根系,同时从基质中吸收养分和氧气。定根后除基质本身可供给营养外,其余则通过提供外源营养进行补给,育苗方法与土育苗基本相似。 二、工艺流程
水稻稻壳育秧的工艺流程是将稻壳分别粉碎成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粒径,并将部分2毫米粒径的稻壳进行生物菌堆腐发酵成有机肥;再将3种粒径的稻壳与有机肥按比例混合、拌匀、调质,形成铺料,然后播种、镇压、苗期管理,最后起盘插秧。
三、操作方法
水稻稻壳育秧的基质主要是对稻壳进行特殊的处理、混配,达到无土育苗的目的。
1.稻壳处理将稻壳粉碎为3毫米、2毫米、1毫米三个级别的粒径,分别装袋备用。
2.酵素有机肥的制造稻壳育秧,首先要制造酵素稻壳有机肥,其配方是:粉碎直径为2毫米的稻壳1000公斤,麦麸或米糠30公斤,新鲜鸡粪50~100公斤,酵素菌3~4公斤,红糖或淀粉1~1.5公斤。将酵素菌、麦麸,红糖水溶液,加物料重的40%水,混拌均匀,作为小料。用鸡粪与小料混拌均匀作为预混料,再将粉碎好的稻壳与预混料,加物料重量40%~50%的水均匀混拌,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团不滴水,松手散落为宜。
将拌好的混料堆成条状梯形,用麻袋或草帘苫盖发酵。为防雨水可在顶部苫盖塑料布,但不要全部封盖,保持透气。夏季24小时,冬季48小时后,温度可自然上升到40℃,随着堆腐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步升高,最高可达摄氏65~70℃,随着有机物的不断分解,菌的活性降低,温度下降,当温度降到40℃时,开始翻拌倒堆,继续堆成条状梯形,苫盖好再发酵;以后再翻倒2~3次即可。当稻壳已全部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时,有机肥就堆腐熟了。 四、铺料的配制
铺料是将粉碎好的3毫米、2毫米、1毫米三个级别的稻壳和堆腐好的有机肥,按3∶3∶2∶2的比例混配,也就是说粒径为3毫米和2毫米的稻壳铺料各占30%,粒径为1毫米的稻壳和堆腐好的有机肥各占20%。
按育秧施肥要求,每平方米加硫酸铵30克,二铵60克,硫酸钾30克,合计120克,加壮秧剂,混拌均匀。加物料重量40%~50%的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团不滴水,松手散落为宜。 五、播种
1.铺盘每个子盘铺0.8~1公斤或每平方米铺6~7公斤铺料,平整压实,浇足水后,准备播种。
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15天,晒种2~3天,脱去芒和小枝梗,用比重为1.13的硫酸铵水或盐水选种。选好的种子要浸种催芽,常用的药剂有25%施保克乳油,45%的代森铵等。浸种的适宜水温为12~15℃,浸种6~7天。提倡在大棚内袋装浸种法,每天翻动1~2次。浸好的种子呈半透明状,用手能碾成粉状,没有生心。温度30~32℃时破胸,25℃催芽,催芽长度在2毫米以内,催好的芽在常温下晾芽,等待播种。 3.播种量人工手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种250~300克、人工手插大苗播芽种200~250克,机插中苗,每盘播芽种100~120克。
4.覆土由于稻壳易干燥、透风,造成芽干,降低出苗率,种子播完后要进行覆土,覆土的厚度0.5~0.7厘米。
5.封闭灭草为了消灭秧田杂草,在覆土后每平方米用50%杀草丹0.4~0.6毫升300倍液,均匀喷施,然后盖上地膜,保温保水。 六、苗期管理
1.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后至不完全叶抽出,约7~9天,要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不超过35℃。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不浇水,促进根系生长。由于稻壳的持水与土壤不同,视缺水状况,进行补浇。 2.第一完全叶生长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片完全展开,约5~7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最高不超过28℃,晴好天气,见绿就要通风练苗,以控制第一叶鞘高度,在秧苗1叶1心和2叶1心期,每平方米浇施25%酸化水一次,防止立枯病的发生,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15克+磷酸二氢钾10克。若遇到4℃以下低温,要及时通风,避免温差过大而发生立枯病。 3.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经过两个叶龄,约12~15天,要控制好棚内温度,2叶期不超过22~25℃,3叶期控制在20~22℃,最高温度不超过25℃,要逐渐加大通风练苗,2.5叶后逐渐转入白天揭膜夜晚覆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
4.移栽前准备期在移栽前3~4天,重点要做好秧苗的"一控三带"。一控是控制苗床水分,蹲苗壮根,使秧苗适应自然温度。"三带"是一要带肥,每方平米苗床施硫酸二铵125~150克,施后少量喷水防止流失;二带药,每100平方米喷施40%乐果7.5毫升,兑水6升防止潜叶蝇;三带菌肥、叶面肥,在移栽前2~3天喷施增产菌等叶面肥。 在育秧管理上应注意两点:
第一,要浇透底水,稻壳的特点是,如果浇不透底水的话,容易造成落干,一旦浇足之后,它的保水能力大大优于土壤,有缓释作用。
第二,由于稻壳育秧中含有20%的酵素菌肥,而酵素菌肥中的好气性微生物多,所以在覆膜之后要及时观察,一旦发现缺氧,要及时揭膜,否则影响出苗。
七、稻壳育秧特点
1.采用水稻稻壳育秧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种植万亩水田,年可利用稻壳400吨。
2.可以培肥地力稻壳随苗带入本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能降低成本,比传统方法降低20%~30%。
3.工作效率高这种方法可实现工厂化育秧,减轻了劳动强度。
4.保护了环境稻壳利用后避免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稻壳育秧与土育秧相比有如下好处:一是稻壳育秧苗床温度高于土壤苗床的1.5~2℃,发苗略早。二是根系好,根数多1.1条,且须根多,根冠比优于土育秧苗。三是可以满足人和机械的插秧要求并且缓苗快。四是稻壳育秧的秧苗轻,便于田间运送。 水稻稻壳育秧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了稻农的欢迎,是水稻生产一项节本增效、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径,这项技术的推广给水稻生产增添了新的科技含量。
稻壳育秧技术是黑龙江、吉林、江西各地经验总结的综合,适合全国各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