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主要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帕金森综合征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体征不对称、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敏感多提示原发性帕金森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在疾病早期即出现突出的语言和步态障碍,姿势不稳,中轴肌张力明显高于四肢,无静止性震颤,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无反应或疗效不持续均提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可能。尽管上述线索有助于判定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但要明确具体的亚型则较困难。一般来说,存在突出的体位性低血压或伴随有小脑体征者多提示多系统萎缩。垂直注视麻痹,尤其是下视困难,颈部过伸,早期跌倒多提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不对称性的局限性肌张力增高,肌阵挛,失用,异己肢现象多提示皮质基底节变性。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的病因所致。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此类疾病一般较易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药物是最常见的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我们也会使用这些药物治疗呕吐等非精神类疾病,如应用异丙嗪止吐。其他可引起或加重帕金森样症状的药物包括利血平、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锂等。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此病隐袭起病,进展很缓慢或长期缓解。约1/3患者有家族史。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即身体保持某一姿势或做动作时易于出现震颤。震颤常累及双侧肢体,头部也较常受累。频率为6~12Hz。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可加重,静止时减轻或消失。此病与帕金森病突出的不同在于特发性震颤起病时多为双侧症状,不伴有运动迟缓,无静止性震颤,疾病进展很慢,多有家族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其他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往往伴随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一般不难鉴别。如肝豆状核变性可伴有角膜色素环和肝功能损害。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表情缺乏、思维迟滞、运动减少,有时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但抑郁症一般不伴有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对称起病,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和快感缺乏可资鉴别。 危害
从帕金森病被发现至今,200年过去了。尽管人类在许多疾病上取得了极大进展,尽管科学界对健康和疾病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入,但对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医学依然无能为力。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Schekman)说,这类疾病的病理学因素,“我们依然知之甚少”。过去几十年,科学界一直把帕金森病理解为一种单因素导致的疾病,并希望能发明出单一的特效药来治疗它。但这样的尝试至今无一成功。 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作医学研究的“百慕大”。近几十年来,人们针对这种疾病的两大病理假说——Aβ假说和Tau蛋白假说,开展了一系列药物研发,但均告失败。
β淀粉样蛋白(Aβ)毫无疑问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历史上的“焦点明星”。研究显示,几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细胞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这种沉积能直接毒害细胞、破坏神经传递,在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美国某公司开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确认这种药物能有效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加速批准该药上市,但这一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因在此之前,FDA允许该公司直接跳过Ⅱ期临床试验,开启了两项Ⅲ期临床试验,但结果并不乐观,两项试验数据相互矛盾。2019年3月,这两项Ⅲ期临床试验被提前终止。所以,FDA批准这个药物,并不是因为它表现出了明确的治疗效果,而是因为它减少了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病理特征的Aβ沉积,所以认为它“有可能”对患者有好处。 对于把帕金森病等理解为一种单因素导致的疾病的现代医学面临的这些困境,《系统医学原理》认为:纵观今天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疾病谱的转变,还是越来越多的过度干预带来的问题,以及基因缺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这就是十九世纪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对疾病发生的因果解释。如果疾病真的是一个或数个原因所致,那么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病因并通过干预除去病因当然不会有错;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切都不同了。换言之,今天已有充分理由让我们怀疑,治疗疾病可能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寻找病因并将其除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