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文
1、“世纪末的华丽”,《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2月12日。
2、“灰色城市中的曙光——品味《钢窟》”,《惊奇档案》2004年第9期。 3、“浪漫之国·奇想流芳——法国科幻小说简史”,《科幻世界·译文版》2005年3月号。
4、“属于未来的智者——科幻作家”,《科学时报》2005年6月14日。 6、“诡异与不确定性:韩松科幻小说评析”,《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1期,102-106.
7、“越南与韩国,谁更像中国?”, 《上海国资》2010年第10期。
8、“幻兴中华:鲁迅留日时期科幻小说翻译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88-9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9、“从花园社区到清净世界——读《生态乌托邦》”,《绿叶》2011年第1期。 10、“中年人为何‘不安分’?”,《新京报·新知周刊》2011年2月27日。 11、“科幻属于世界——2011年伊顿科幻大会手记”,《科幻世界》2011年第4期。
12、“中国古代乌托邦叙论”,《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79-82. 13、“有伊斯兰自中华来——印尼人中国观的变化”, 《社会观察》2012年第12期。
14、“‘New Year’s Dream’: A Chinese Cosmopolitan Utopia.”Utopian Studies24.1 (2013): 89-104. 15、“科普如何战胜谣传?”,《社会观察》2013年第8期。
16、“‘黄种’与晚清中国的乌托邦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3期,13-28。
17、“35年后,让我们约会……”,《课堂内外》2014年7-8期。 18、“中国电王:科学、技术与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3期,38-52。(《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19、“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31-141.
20、“惊异、宏大与中国科幻的刘慈欣问题”,《文汇报》2015年10月14日。 21、“昂纳克寓言”与“莫德罗问题”,《经略》(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5年,136-141.
22、“凡尔纳的中国旅途”,《读书》2015年11期,44-51.
24、“‘改造世界的人们,当然也改造着自己’——在AlphaGo身边眺望人类未来”,北岛主编:《此刻》,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2016年,13-20.
25、“‘后人类’时代晨曦中的思考”,《长江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24-28.
26、“想象的共同体:被忽略的未来维度”,《文艺报》2017年7月28日。 27、“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8期,48-61.
28、“《三体》的言说史”,《光明日报》2017年9月14日。 29、“科幻内蕴于国家发展实力的深处”,《学习时报》2018年1月26日。 30、“南方来信:越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开放时代》2018年第2期,134-142.
31、“从文学青年到文学革命家——论胡也频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3期,63-78. (第二作者) 32、“一场重访‘康圣人’的思想修行”(原题:“比较政治分析的思想魅力——评章永乐《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中国经营报》2018年6月25日。
33、“Eerie Parables and Prophecies: An Analysis of Han Song's Science Fiction”,Chinese Literature Today7.1 (2018): 28-32.
34、“国际博弈与未来10年的中国文学”,《文艺报》2018年8月17日。
35、“‘神药’格列卫在世界各国的价格何以差异巨大?”,《学习与研究》2018年第9期,59-62.
36、“从科幻现实主义到科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6期,337-339. 37、“‘现代化’的憧憬与焦虑:‘黄金时代’中国科幻想象的展开”,《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6期,63-79. (第二作者)
38、“罗辑的决断:《三体》的存在主义意蕴及其文化启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12期,1-16. 39、“China Turns Outward: On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 of Liu Cixin's Science Fiction”,Science Fiction Studies46.1 (March 2019), 1-20.
40、“光面与暗面:百年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工业形象”,《东方学刊》2019年夏季刊,53-59. 41、“2018年的中国科幻小说”,《南方文坛》2019年第4期,24-28.
42、“论《三体》中的人类共同体想象”,《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3期,56-62. (第二作者)
43、“赵南栋之殇”,《新文学评论》2019年第3辑,85-88. 44、“世界乌托邦的兴起——以《大同书》和《现代乌托邦》为中心”,《励耘学刊》2019年第2辑,22-31. 45、“The Decision of Luo Ji: The Existentialist Connotation and the Cultural Revelation ofThe Three-Body Problem”,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vol.14.2, 181-201.
46、“国家认同的积极构建及其限度——论抗战话剧《国家至上》的成就与问题”,《文学评论》2020年第4期。
47、“关于人性的延展”,《文学港》2020年第8期,7-8. 48、“Yellow Peril or Yellow Revival? Ethnicity, Race and Nation in Late Qing Chinese Utopianism (1902-1911)”,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Age of Globalisation, ed. Lu Zhouxiang, Singapore: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pp. 21-59. 49、“机器体系下的同化、抵抗与超越——读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科普创作》2020年第3期,82-91.(第二作者) 50、“去留乡关费思量——195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马烽小说《韩梅梅》”,《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年第5期,132-148. (第二作者) 51、“来自‘边境’之南的召唤”,《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1期,117-121.
52、“中国科幻研究新时代——科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2期,251-258. (第二作者) 53、“铁血天国:《乌托邦》的战争逻辑及其历史意涵”,《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8-25.
54、“忘忧之人”,《读书》2021年第2期,72-76.
55、“作为世界文学的科幻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4期,66-70.
56、“论舒群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中的认同书写”,《民族文学研究》2021年第6期,56-67 57、“诡异与不确定性:韩松科幻小说评析”,《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1期,102-106.
58、“幻兴中华:鲁迅留日时期科幻小说翻译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88-93.
59、“‘黄种’与晚清中国的乌托邦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3期,13-28。
60、“中国电王:科学、技术与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3期,38-52。
61、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8期,48-61.
62、“南方来信:越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开放时代》,2018年第2期,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