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1921年乔治·惠普尔与哈佛的乔治·迈诺特和威廉·墨菲因肝脏代谢的初步研究成功治疗恶性贫血而获得193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发现维生素E
1971年合成人类生长激素,使成功治疗儿童成长障碍成为可能
1971年开发了CPAP持续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新生儿肺衰竭
1973年第一个发明了DNA重组技术(与斯坦福大学一起),是开创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一步 1974年使用了DBS疗法(深部脑刺激术)来缓解慢性疼痛
1976年第一次完成了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地中海贫血症的产前诊断
1976年第一个发现正常细胞的基因可转化为癌基因。因此 J. Michael Bishop 和 Harold Varmus 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6年发现了一种常见消炎药可以矫正早产儿常见的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畸形,从而允许婴儿避免手术来纠正这个问题
1977年首次在酵母中克隆表达人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DNA重组技术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977年开发出胶囊技术来运送药物
1978年在原癌基因的产物中与别人共同发现蛋白激酶。该发现第一个揭示了肿瘤发生、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 1978年发现安慰剂是通过人体的自然疼痛控制网络脑内啡系统而发生作用 1979年通过DNA重组技术克隆成功人生长激素,为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生长激素打下了基础
1980年第一次发现缺乏一种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原因,并首先合成了替代物用于治疗,大大减少了此疾病的死亡率
1980年首次报道高血糖引发细胞结构异常,在世界上是控制糖尿病策略的先锋 1980年代初第一个确定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恶性淋巴瘤之间的关系
1980年代初开发了第一种DOCK计算机程序来预测哪种现成的化学物质可能与特定的蛋白质或它感兴趣的其它分子进行结合。该程序通过三维旋转的图像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分子是如何结合的。现在已经被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1981年第一次通过DNA重组技术产生了乙肝疫苗
1981年首次成功地对子宫中的婴儿进行手术
1981年第一次成功使用了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动过速,不经外科手术可达到治愈
1981年在小鼠内与别人共同发现胚胎干细胞,并定义这个术语。为全球范围内对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2年第一个发现了只含有蛋白结构的病毒称为朊病毒。这一发现获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3年与别人共同发现艾滋病病毒
1984年首先发现毛状粘膜白斑病。该病常常是艾滋病的第一个迹象
1984年第一个克隆类固醇激素受体。该成就及糖皮质激素的后续研究能最完全的了解人类的激素系统 1985年发现端粒酶。该酶在正常细胞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发现开拓了一个治疗老年疾病和癌症的全新领域。Elizabeth Blackburn据此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0年首先使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的X射线结构来识别一种能有效阻止酶活动的抑制剂。现在在设计蛋白酶抑制药物上该方法已被广泛使用 1991年发现和克隆了血小板凝血酶受体
1992年克隆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
1993年发现了非折叠蛋白反应的监控机制——一个控制细胞内折叠蛋白的信号通道。适当的蛋白折叠对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信号是必需的。这一过程的破坏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癌症、糖尿病、囊性纤维化、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1993年发现了秀丽隐杆线虫双倍寿命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组件具有守恒的激素信号通路。果蝇和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的长寿与此关联 1996年和1989年验证了一个研究单个分子马达蛋白的新方法,并且确定了2个主要的马达蛋白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和肌球蛋白myosin)有相似的结构和原理。Ron Vale博士于1985年在加入UCSF之前发现了驱动蛋白kinesin 1997年证明了炎症和免疫球蛋白IGE过剩是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关键原因。这个证明导致了治疗哮喘新药物的产生 1998年确定了引起细胞诱导哮喘的2个分子。这一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铺平了道路
2000年发现了一个能够替代吗啡没有药物成瘾的减轻疼痛的策略
2001年报道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微创CT结肠成像技术(CTC)。即CT虚拟结肠镜,能够有效地检测结直肠息肉和癌症 2002年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一个新的免疫抑制药物成功地停止了1型糖尿病的进展
2002年开发了包含所有已知病毒的DNA的微阵列病毒片段技术,并已经被证明在识别人和动物上的未知病毒方面是一个有价值的实验诊断工具。2003年在识别“非典”病毒中首次使用 2002年证实了外周神经系统细胞中的受体在人体感知冷热上扮演重要角色
2008年成立于1960年代的UCSF器官移植服务被认为是其他移植中心的黄金标准
2009年发现了第一个参与调节人类睡眠最佳长度的基因。这对人类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2010年第一次使用了一种新技术——监视超极化丙酮酸以及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天然糖的改变,通过肿瘤的新陈代谢成像快速地评估其侵袭性。这项技术可能戏剧性地改变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方式
2010年证实了能控制精子与卵子结合能力的Hv1分子。证据表明它是治疗男性不育和防止怀孕的关键
2010年在发育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干细胞。对这些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将揭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大脑发育畸形包括头小畸形,无脑回畸形,神经元迁移障碍以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及隶属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显示患感觉加工障碍(SPD)的儿童有可量化的大脑结构差异,有别于其它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第一次显示了SPD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013年研究人员发现从成人乳腺组织分离出的某些罕见细胞经诱导能够变成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一发现可能在再生医学上具有巨大潜力 2014年研究显示大脑特定区域和大脑发育特定时间的单一类型细胞的破坏是孤独症(自闭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研究的转折点
2014年UCSF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些小分子,并证实它们可以不可逆地靶向ras蛋白的一种突变形式并且不会与正常的形式结合(这种突变形式是绝大部分癌症的驱动者)。这一特性使得这些分子有别于所有其它的癌症靶向性药物治疗。根据这种方法开发的药物应该会高度特异性地靶向癌症而不会影响正常组织。这一成就意义重大。专业人士评价它为“攻克30年挑战,靶向‘无药可及’的癌症基因” 2014年结构生物学里程碑——UCSF科学家以近原子分辨率显示了在疼痛和热知觉中起中心作用的TRPV1蛋白的结构
2015年首次开发出用光束精确控制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新方法
2015年UCSF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精确修饰了人类T细胞。由于T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作用十分重要,这一研究成果将为治疗糖尿病、艾滋病及癌症等提供全新的手段 2015年发现可造成致命脑病-多系统萎缩症(MSA)的新型朊病毒
2015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滴眼剂, 可以帮助溶解患者眼部中病变的白内障组织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免于手术
经济影响与财政收支
2015年,UCSF共收入约55亿美元,其中约35亿美元来自UCSF医疗服务,还有约11亿美元的赠款与合同,包括大量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金支持。以及占总预算的4.5%的1.88亿美元(据此计算,2015年度预算约为41.8亿美元)来自政府教育拨款。
据2010年经济影响报告,UCSF在旧金山创造了32110个工作岗位及47亿美元经济影响,在包括9个市县的旧金山湾区创造了39134个工作岗位及62亿美元经济影响。
2009年,UCSF的2个专利产品乙肝疫苗和人工生长激素的收入占整个加州大学系统专利产品前5位收入的45%。
自1970年代初以来,UCSF的研究催生了约90家生命科学公司,其中超过40家在Mission Bay。
私人捐赠对政府教育拨款只占整体收入3%的UCSF显得尤其重要。2015年度UCSF共收到6.08亿美元的私人捐赠,在美国大学筹款排行榜中位列第四位,仅次于斯坦福大学(16.3亿美元)、哈佛大学(10.5亿美元)、南加州大学(6.53亿美元)。位列公立大学第一位。 2016年9月21日,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和夫人普拉西里·陈宣布未来10年捐赠30亿美元用来攻克人类疾病。该计划首期捐赠6亿美元用来创建一个生物中心Biohub,由UCSF和斯坦福大学及伯克利加大的科学家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生物中心总部设在UCSF的Mission Bay校区附近,另一部分设在斯坦福大学。
2017年1月11日,UCSF宣布获得一项5亿美元的捐款,捐款来自海伦迪勒基金会。该笔捐款是加州大学历史上最大单项捐款,也是美国大学历史上最大单项捐款之一(美国大学历史上其它大额单项捐款为:2014年Broad研究所获6.5亿美元捐赠、2001年加州理工获6亿美元捐款、2013年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及2016年俄勒冈大学各获5亿美元捐款) 2015年度,UCSF总共收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5.6亿美元资金支持,仅次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5.84亿美元,在NIH资助的所有机构中排第二。其中UCSF的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牙医学院分获NIH的5.01亿美元、0.27亿美元、0.14亿美元、0.169亿美元资金支持,均位居NIH资助的相关院系排行榜第1位。